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从经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成功因素之一:政府参与产业研发
成功因素之二:扶持中小型企业
成功因素之三:培育本土产业群和产业网络
成功因素之四:培养技能熟练的工人
成功因素之五:国际化和国际领先驱动力
结语
从金融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多样化银行系统保障经济复苏
储蓄银行经营模式评估
从社会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社会市场经济概说
社会市场经济的启示
竞争
支持
协商
学习
结语:建立竞争机制
通识课堂
从经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2012年11月,中国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第18届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新一轮经济改革方案,要求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聚集,发展绿色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向前一步发展。这些措施将会扭转中国以低成本制造业为增长基础的现状,提高企业和劳动力竞争力及收入水平,使中国的产品或服务能够逐渐减少对成本的依赖,以质量和创新立足于全球市场。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寻求可供参考的发展样本。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德国恰可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提供颇具价值的借鉴。尽管中德两国现处发展阶段并不相同,但双方经济仍有众多相似特征。本报告将列举这些共同点,解析德国制造业得以兼顾优质产品和高价劳动力的原因,还将具体阐释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机构建设是如何帮助众多领域内的德国公司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报告将从中提炼出几点关键经验,以供中国思考。
中德在收入水平和发展阶段上同大于异。两国均已发展起高度工业化的、开放的、制造业为导向的出口型经济,并在过去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获利良多。两国还依靠自己的力量平稳走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在各新兴经济体蓬勃发展的大势下,德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例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仅略有下降,而包括美日在内的其他发达国家则迎来严峻的出口下滑。德国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也在德国发现许多投资良机。中德企业家们雄心勃勃、创意无限,在世界市场上大展宏图。
同为以制造业为导向的出口型经济,德国的发展历程或许最能够为中国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提供有力而实用的参考经验。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通过不断提升产业价值链,德国成功地维持了高薪收入,节省了劳动力,并保证了货币坚挺,从而保持着强劲的工业发展势头。在此过程中,德国企业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诸如宝马之类的世界强势品牌,到许多在各自领域内独占鳌头的中小型公司,德国企业在众多产业中大获成功,凭借的是过硬的质量和优秀的创新,而非低廉的价格。这样的成功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和社会体系支持。德国政府长期鼓励私企创新合作,不断加强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社会网络,坚持要求企业重视资源利用率及产出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德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虽然中德具体经济条件各有不同,但是在德国企业成功的诸多独特条件中,我们选出了对中国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五点关键因素。
成功因素之一:政府参与产业研发
德国制造的产品和加工过程非常精致并重视创新,在每一道工序中都加入了大量高科技手段和创新内容。企业、顾客、供应商和公共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紧密互动带来稳定而密集的创新成果,帮助德国工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德国政府在激励创新和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产品创新和研发领域的这种政府支持并非来自于中央的宏观规划,而是来自于分散的基层政府。政府自下而上地与产业展开紧密合作,而参与研发的目的并不是选出个别佼佼者,或直接确定研发方向,而是为企业创造研发工作的激励框架,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支持,同时保证中小型企业和供应商也能参与其中。
除了常见的税收激励、大学支持和基础研究支持之外,德国一项独特的服务于创新的基础设施是致力于与产业紧密协作的各科技中心网点。其中最成功的即弗劳恩霍夫协会(the Fraunhofer Society)。协会拥有60家技术中心,遍布全国,由政府、企业界共同出资,完全依靠市场驱动运营。从化工多聚物到激光传感器制造所需的光学精确度,再到新一代IT组件所需的毫微电子器件,协会研究范围涵盖广泛。下属各中心高度专业化,与制造业各细分产业挂钩,还有部分专注于提高投资利用率的制造技术(如亚琛产品技术研究中心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Aachen),帮助德国企业保持国际竞争力。
中国已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但仍须拓展其创新能力。创新需要在更多的企业、生产领域和地区推广,而非仅存在于少数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创新者中间。在这一点上,德国式的分散化、产业导向型创新生态系统或可提供范本。
政策建议:
*在科技研究、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上,中国在数量和范围上已获得巨大提升。下一步应加强与产业的协作,以提高这些研究成果的市场相关性;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已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包括德国本土的研发中心在内,这些机构可为在中国企业间进行技术传播提供模式参考;
*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生在企业内做研究的政策环境已较之前宽松,但这类协作不应只局限于领先的高科技企业,而应该开放给包括中小型企业在内的更多产业内的公司,以及应用于更广泛的产品和制造领域。
成功因素之二:扶持中小型企业
尽管诸如宝马和大众这些最为大众所知的德国品牌都是大型跨国企业,更多更具创造力和高度国际化的成功的德国公司却是中小型企业。被称为“Mittelstand”的这些中小型企业组成了德国经济的主体部分,也创造了大部分就业。其中数以百计的公司虽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却是世界范围内行业领先的佼佼者,90%的产品输入全球市场,被誉为“隐形冠军”。多数这样的公司是家族企业,拥有数十年发展历史。为了使这样的成功成为可能,德国政府始终在政策制定上确保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能够平等发展,如,所有经济和税收政策都会照顾到中小型企业的特殊利益,法律上和行政上中小型企业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公 ............

书籍插图:
书籍《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 插图1
书籍《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体系的力量——从体系看德国经济的成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