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大未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本书纸版由华文出版社于2010 年5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全世界(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中国金融大未来
著者:巴曙松
字数:270000
电子版定价:24.99美元
序言 中国金融大发展的极好机遇
第一部分 全球不平衡下的危机与变革
第1章 从“金融恐怖平衡”到“再平衡”机遇与压力并存
第2章 打造完善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 来自三次G20峰会的共识
第3章 谁会真正处在“货币金字塔”的顶端 美元与欧元的世界货币之争
第4章 美国保险监管体系改革的新一轮角力 整合而非取代的主基调
第5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国式反思 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剖析全球性问题
第6章 资产管理行业的调整之路 来自香港
第二部分 全球再平衡中的中国机遇
第7章 重提中国经济脱钩论 信贷周期启动下的中国经济及其影响
第8章 中国需要重新布局扩大内需政策 扩大内需的挑战与趋势
第9章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10章 防止经济二次探底 巩固初见成效的经济刺激成果
第11章 经受住危机考验的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12章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设定清晰时间表 在高期望下平稳起步
第三部分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转型
第13章 中国金融转型的进程 基于建国60年的金融转型的视角
第14章 人民币汇率争论让内部改革迫在眉睫 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再思考
第15章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金融业的新思考 国际金融业如何改变中国金融业
第16章 信贷扩张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金融加速器 再杠杆化与应对金融危机
第17章 把握创业板市场的挑战与脉动 海外创业板的运作提供了良好参照
第18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之途 从现有的金融体系之外寻求办法
第四部分 中国金融大未来
第19章 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几条主线
第20章 经济复苏中的市场风险与通胀压力 关键是推动结构转型
第21章 经济复苏与政策退出的互动博弈 强周期特征导致震荡加大
第22章 中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内在逻辑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思考
第23章 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适时退出的时机 用货币政策规则分析
第24章 后危机时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的挑战 该协议的调整趋势及其影响
序言 中国金融大发展的极好机遇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似乎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期。不过,危机最为恶劣的时候尽管已经过去,但对于危机的反思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在危机愈演愈烈的时期,全球金融市场曾笼罩在一片恐慌的气氛之中;而金融市场往往总是健忘的,在恐慌时期过后,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上扬又重新使金融市场充满了乐观的气氛。这一点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体现得最为鲜明突出:在恐慌时期,中环最为喧闹的餐厅和商场门可罗雀;而在恐慌时期过去之后,站在中环,几乎看不到危机的痕迹。一位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告诉我,在恐慌时期,他所在的中环写字楼似乎一下子空了不少,十分冷清;而仅仅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写字楼里面又重新喧闹起来。
危机最坏的时期过去当然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对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反思和追溯,很可能导致危机的隐患并不能完全消除。换句话说,危机往往暴露了现有的经济金融体系中深层次和结构性的问题,而危机本身往往成为推动这些问题解决的重要的倒逼动力。现在危机的恐慌时期那么快过去,是否改变这种经济内在不平衡的动力会明显衰减?
简单一点说,我们是否可能错过一个很好的利用危机来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如同有的金融界同仁所说:We will miss a good crisis.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立足于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些思考与担忧,在危机的恐慌时期过去后,对全球经济金融体系进行深入反思,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金融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书收录了金融危机以来,我亲历金融危机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思考,其中既有一些理论性的分析,也有一些对话式的讨论,尽管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但是都大致可以说是一些立足于金融市场的思考。现在看起来许多判断开始成为共识,但是在危机之中,许多判断的得出,往往经历过激烈的争论,例如2008年底和2009年初对于中国经济脱钩并强劲复苏的判断,当时就受到许多的挑战与质疑;对于城市化推进在扩大内需中的独特影响力,以及中国再杠杆化的空间等,也是在与金融界的讨论中逐步被认同的。这些在危机中的思考,应当成为下一步进行跟踪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毕竟亲历危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总结的经历。
从总体上说,这次影响世界的金融危机有着深刻的根源,即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制作用下,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储蓄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不平衡。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不平衡愈加严重,便会因美国资产市场价格破灭这一局部事件迅速扩散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应对危机和世界经济新一轮复苏增长的过程,其实质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
1.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塑,在2009年4月初召开的G20峰会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要求;
2. 对金融监管方面的反思和改进;
3. 对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客观讲,从根本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并非一日之功,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更非易事。在每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之后,随之而来的都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和各国经济实力的潮起潮落。全球经济再平衡给予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既是冲击,也意味着机遇。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以结构转型为重心的新的发展阶段。具体来说,中国经济要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增长的模式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增长的模式;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变到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力素质、企业创新能力来发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金融大未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