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
Chapter_1
Chapter_2
Chapter_3
Chapter_1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独家解密共和国60年重大经济事件)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在三十年经济腾飞的背后,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就是中国高层经济智囊。他们的研究和建言不仅成为经济决策的参考和依据,更成为普通民众了解和预测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源。
吴敬琏、周其仁、厉以宁、张培刚、樊纲、张维迎、张五常、林毅夫、杨小凯、陈锡文、茅于轼、陈元这十二位经济学家,他们处于政府与民间的夹层地带,不仅面临公众舆论和官方压力,同时也需要面对内心良知的拷问。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是如何成为中国高层经济智囊的?在高层决策和人民利益之间他们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本书通过回顾他们的生平、梳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透射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转接以及经济思潮之流变。其中不乏名噪一时的社会热点以及围绕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等。
作者: 杜博奇 唐寅 出版: 中信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45.0元
关键字: 中国高层 经济智囊 共和国60年 经济事件
授权连载 不得转载
序言
历史无往不在,任何人无时无刻不在历史之中,既见证历史,又装饰历史,最终化身为历史的一部分,随烟尘远逝,莫可分辨。
在伟大时代做一个安静的小人物,或许是件幸福的事情,但这幸福未免狭隘。与大多数人相比,有那么一些人总是满怀激情而又不失理性,在他们还是少年的时候,就显现出特立独行的品格,历经无数次考验、磨难和抉择,最终进入学术殿堂,扛起经世治国这面古老的旗帜。
改革时代的回音(1)
改革时代的回音(2)
改革时代的回音(3)
第一章 吴敬琏:“经济学家的良心”
改革风云激荡,身为意见提供者的经济学家势必会被牵连进各种力量的角逐过程,很多人因为惧怕是非,常常在关键时刻缺位,回避发言,吴敬琏却从来不肯撤退。
改革初期,吴敬琏“冒天下之大不韪”,站出来为市场经济摇旗呐喊。当市场无序扩张,他提出用法治手段,建立“好的市场经济”。面对张扬放肆的权贵资本,吴敬琏大胆放言,戳破基金黑幕,预言股市泡沫。
大多数情况下,勇敢者注定是孤独而不被理解的。吴敬琏的直言常常为他引来麻烦,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心,遭受非议和诘难,他不仅从未退缩,反而一再出现在需要的位置,让人看到经济学家的“良心”。
1.此间的少年(1) 1.此间的少年(2)
2.从激进到怀疑(1) 2.从激进到怀疑(2)
2.从激进到怀疑(3) 3.路线之争(1)
3.路线之争(2) 3.路线之争(3)
4.市场经济的旗手(1) 4.市场经济的旗手(2)
4.市场经济的旗手(3) 5.改革的守护者(1)
5.改革的守护者(2) 6.呼唤法治(1)
6.呼唤法治(2) 6.呼唤法治(3)
7.发展模式之争(1) 7.发展模式之争(2)
8.风口浪尖的学者(1) 8.风口浪尖的学者(2)
温和的斗士(1) 温和的斗士(2)
-------------------------------------------
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家
周其仁,1950年生于上海,经济学教授。
早年在黑龙江插队,于完达山狩猎7年。1978年,恢复高考第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4年后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进入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
1989年开始为期6年的留学生活,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1991年秋天,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项目,相继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6年春回国,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相继开设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因其注重实地调查,讲课方式备受欢迎,次年被评为“北京大学最受同学欢迎的老师”。
从2001年起,每年春季在浙江大学任教,秋季则回到北大课堂,延续多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
1.历史的风浪(1) 1.历史的风浪(2)
2.命运玄关(1) 2.命运玄关(2)
2.命运玄关(3) 3.豁然开朗(1)
3.豁然开朗(2) 4.“电信专家”的外衣(1)
4.“电信专家”的外衣(2) 5.探寻农村土地问题(1)
5.探寻农村土地问题(2) 6.倡导公司兴城镇
7.提倡教育学券制 8.主张国有股减持(1)
8.主张国有股减持(2) 9.人力资本的产权
10.周郎之争(1) 10.周郎之争(2)
11.医疗改革的是与非 12.后危机时代的建言(1)
12.后危机时代的建言(2) 产权改革干将(1)
产权改革干将(2)
--------------------------------------------
厉以宁:“一生治学当如此”
厉以宁,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罗志如、赵迺抟、周炳琳、陈振汉等,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北大经济管理系主任,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并在全国人大专业委员会担任职务。
厉以宁是国企改制的代表人物。上世纪80年代,他在国内较早提出对产权不清晰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大规模股份制改制,被冠以“厉股份”之称,近年来频频对民生问题发言,因而又被称为“厉民生”。
在许多热点问题上,厉以宁的发言颇为大胆,引来不少质疑。譬如,为人诟病的经典语句有:“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房价涨得快是好现象”,“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等等。
除了经济学方面的建树,厉以宁对文字情有独钟,尤其擅长古典诗词创作,2004年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更鲜为人知的是,厉以宁的学生中不乏李克强、陆昊这样的高官。
1.文学青年的报国梦(1) 1.文学青年的报国梦(2)
2.沅陵岁月 3.求学北大(1) 3.求学北大(2)
4.在经济系资料室的那些年(1) 4.在经济系资料室的那些年(2)
5.从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高层经济智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