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品牌官日志 - 徐浩然 _ 刘晓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首席品牌官日志徐浩然 刘晓午中国经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首席品牌官日志/徐浩然,刘晓午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1ISBN 978-7-5136-2721-4Ⅰ.①首… Ⅱ.①徐…②刘… Ⅲ.①品牌—企业管理—通俗读物 Ⅳ.①F272.3-4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7106号责任编辑 姜静责任审读 霍宏涛责任印制 马小宾封面设计 金刚设计出版发行 中国经济出版社印 刷 者 北京科信印刷有限公司经 销 者 各地新华书店开 本 710mm×1000mm 1/16印 张 20.5字 数 276千字版 次 2014年1月第1版印 次 2014年1月第1次书 号 ISBN 978-7-5136-2721-4/F·9587定 价 38.00元中国经济出版社 网址 www.economyph.com 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邮编 100037本版图书如存在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中心联系调换(联系电话:010-68319116)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举报电话:010-68359418 010-68319282)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举报电话:12390)服务热线:010-68344225 88386794
目 录序一 中国品牌缺少什么?序二 抛弃品牌短视思维轮番上演的品牌迷局一种新品牌观的诞生有价值的价值观定心,定位,定天下不是官的首席品牌官让无形资产大于有形资产走出去,沉下来如何卖得好,卖得贵,卖的久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支撑品牌的是责任当危机来临之时人人都能成品牌
序一 中国品牌缺少什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经所长、中国经营报社长 金碚一位跨国公司的高管曾与我谈起中国企业近30多年来的进步,尽管对其成就称赞有加,同时,对其不足则也尖锐地指出:“中国企业不懂得什么是品牌,他们以为只要通过突击式的策略就可以在短期内打造出所谓知名品牌。”这是一个切中要害的忠告。品牌与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和社会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德国品牌扎实的背后是其深厚的工业文明精神,从社会的理念到家庭、教育观念,与中国有很多不同。可以说,德国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的走上生产第一线,而中国的教育则是把孩子培养的离开生产第一线。德国有很强的工匠意识和工程师精神,家庭里培养出一个技工会很自豪,社会、教育体系把人才推向实体经济。美国工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动手”意识也较强。尽管美国具有发展虚拟经济的倾向,但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是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他们所谓的“美国梦”就包括一个人通过扎扎实实做成一个产品或者实业而实现自己进入中产阶级的目标。中国尚未形成普遍的现代工业文明精神。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度。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种地生财”,农民最大的理想是成为“地主”。当进入工业化时代,中国自然产生了三种文化:第一是采掘文化,“挖地生财”;第二是地产文化,“占地生财”;第三个是借贷文化,“以钱生钱”。显然这三种文化是农民和地主的经营理念的延伸。而工业文明最根本的是制造文明:需要有技术创新、工艺进步,要有扎扎实实、精益求精、耐心执着的“匠心”,可以叫“以技生财”。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必须基于以制造文明为核心的现代工业文明之上。要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做产品不能只是为了短期赚快钱,而一旦有了更好的赚钱机会就随时准备转行;稍有钱就赶快从企业家变为资本家(投资家)。这样是难以培育起真正强大价值的品牌的。只有在把产品作为长期事业来做,在这个基础上实行综合的品牌发展战略,才可能做成强大的品牌。因此,品牌发展绝不能急于求成。而当前中国品牌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整个社会严重缺乏“耐心”!品牌最基础的东西还是脚踏实地地做出好东西,做出扎实的产品。这还不够,最后得把这个好东西植入消费者的心理,这才是真正的品牌根基。中国大多数产业在技术和质量上同先进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首先要深刻认识这个事实,不要以大充强,以规模衡量品牌价值,以快造名。同时,品牌发展应成为我们的百年大计,求实不求快。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品牌发展的社会条件正在逐渐形成。中国品牌如何走?当前业界缺少一套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共识。今天,我很高兴看到徐浩然和刘晓午两位优秀品牌专家进行的品牌案例的研究和分析,《首席品牌官日志》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出中国的品牌模型和方法,我为他们的品牌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并向读者推荐。
序二 抛弃品牌短视思维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蒋锡培改革开放30年多来,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品牌。但是,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品牌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企业界存在着浮躁、短视的品牌思维:一是重量不重质,追求规模的摊大饼式发展,往往以忽视品质为代价;二是重炒作,忽视美誉度、忠诚度的提高。在短期内炒火品牌、争取关注,却不重视长期品牌建设,导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三是重股东利益而忽视客户利益、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一切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规模大小不是企业成功的标准,市场占有率也不等于品牌。做品牌需要一颗持久心和平常的心,它是一种长久的战略而不是一时的做法。品牌不等于单纯追求利润,更要获得公众、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但是,从目前企业经营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品牌战略有走偏的风险。品牌导向转为利润导向,而不是真正的客户核心利益导向。由于对短期利益的追逐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几年前,让国人痛心疾首的“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让我们不禁对企业提出良心的拷问。目前电缆产业也是触目惊心,很多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是伪劣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风险。没有质量,谈何品牌呢?品牌越大,责任也越大。企业如果仅仅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忽视了对客户、社会做出的承诺,企业美誉度将不复存在,企业也就失去了未来。因此我们要彻底反思导致很多中国品牌短视思维的三个问题:第一,要反思如何从品牌之外回归到品牌之内,做品牌不仅要做外在的文章,更重要的是产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首席品牌官日志 - 徐浩然 _ 刘晓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