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藏书全套装(全61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1.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
楚辞——中华经典藏书
古诗十九首 玉台新咏——中华经典藏书
搜神记——中华经典藏书
世说新语——中华经典藏书
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
宋词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
元曲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
西厢记 窦娥冤——中华经典藏书
聊斋志异——中华经典藏书
阅微草堂笔记——中华经典藏书
古文观止——(全二册)中华经典藏书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中华经典藏书
千家诗——中华经典藏书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尚书——中华经典藏书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
左传——中华经典藏书
晏子春秋——中华经典藏书
战国策——中华经典藏书
史记——中华经典藏书
汉书——中华经典藏书
后汉书——中华经典藏书
三国志——中华经典藏书
资治通鉴——中华经典藏书
山海经——中华经典藏书
水经注——中华经典藏书
徐霞客游记——中华经典藏书
周易——中华经典藏书
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孟子——中华经典藏书
大学·中庸——中华经典藏书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
墨子——中华经典藏书
孔子家语——中华经典藏书
管子——中华经典藏书
商君书——中华经典藏书
列子——中华经典藏书
鬼谷子——中华经典藏书
庄子——中华经典藏书
荀子——中华经典藏书
韩非子——中华经典藏书
淮南子——中华经典藏书
吕氏春秋——中华经典藏书
颜氏家训——中华经典藏书
小窗幽记——中华经典藏书
菜根谭——中华经典藏书
围炉夜话——中华经典藏书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藏书
曾国藩家书——中华经典藏书
金刚经 心经 坛经——中华经典藏书
地藏经 药师经——中华经典藏书
人物志——中华经典藏书
贞观政要——中华经典藏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华经典藏书
六韬——中华经典藏书
黄帝内经——中华经典藏书
梦溪笔谈——中华经典藏书
茶经·随园食单——中华经典藏书
中华经典藏书
诗经
王秀梅 译注
中华书局
目录
周 南
关 雎
葛 覃
卷 耳
桃 夭
芣 苢
汉 广
召 南
摽有梅
小 星
野有死麕
邶 风
柏 舟
绿 衣
燕 燕
击 鼓
凯 风
谷 风
式 微
北 门
北 风
静 女
鄘 风
柏 舟
墙有茨
桑 中
相 鼠
载 驰
卫 风
硕 人

竹 竿
河 广
伯 兮
木 瓜
王 风
黍 离
君子于役
兔 爰
采 葛
郑 风
将仲子
女曰鸡鸣
狡 童
褰 裳
风 雨
子 衿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 洧
齐 风
鸡 鸣
东方未明
魏 风
园有桃
陟 岵
十亩之间
伐 檀
硕 鼠
唐 风
蟋 蟀
山有枢
绸 缪
鸨 羽
葛 生
秦 风
蒹 葭
黄 鸟
晨 风
无 衣
渭 阳
陈 风
宛 丘
衡 门
东门之杨
墓 门
防有鹊巢
月 出
泽 陂
桧 风
隰有苌楚
匪 风
曹 风
蜉 蝣
候 人
下 泉
豳 风
七 月
鸱 鸮
东 山
伐 柯
小 雅
鹿 鸣
常 棣
伐 木
采 薇
出 车
鸿 雁
鹤 鸣
白 驹
无 羊
节南山
小 旻
巧 言
巷 伯
蓼 莪
北 山
隰 桑
苕之华
何草不黄
大 雅
文 王
大 明

生 民
公 刘
周 颂
清 庙
鲁 颂

商 颂

返回总目录
前 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另有6篇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不包括在内)。《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了诗歌。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风”又叫“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部分,收诗160篇。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的产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辽阔。《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部分是贵族宴享时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31篇,是诸侯朝会时的乐歌。这些诗大多产生于西周、东周的都城地区,即镐京(今陕西西安)和洛邑(今河南洛阳)。《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周颂》31篇,是西周初年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产生地在镐京。《鲁颂》4篇,是鲁国贵族祭祀宗庙的乐歌,产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商颂》5篇,是宋国贵族祭祀其祖先商王的颂歌,产生地在今河南商丘。
《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大致说来,最早为西周初期,最晚至春秋中叶,以公元来计算,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历时五百多年。
关于诗三百篇的作者,古代学者作了许多考证,探寻出多篇作品的作者姓名。这些成果,有的被大家所公认,有的却不那么让人信服。因《诗经》中大部分作品为民歌,是经过长期流传,不断加工而成的,作者虽有个人,但大多是群体,他们的名字是不会流传下来的。即使那些文人、官吏或贵族的作品,有的在诗中也说明了作者的姓名,如《小雅·
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凶”,《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大雅·
崧高》:“吉甫作诵,其诗孔硕”,作者的名字“家父”、“寺人”、“吉甫”我们知道了,但他们的身份、生平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能确知作者的只有《鄘风·
载驰》等极少数篇章。我们在阅读这些诗作时,如能分析出作品大约出于哪个阶层、哪个时代就可以增进对其内容的了解。
这些流传前后约五百年的诗歌,又产生在如此广阔的地区,是如何收集和编辑起来的呢?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一是采诗说,一是献诗说。据说“采诗”是上古时代的一种制度,到周代还有采诗官,他们称“行人”、“遒人”或“轩车使者”,专门负责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然后上报朝廷,目的是便于朝廷了解民情,以便察看朝政的正误得失。献诗说在《国语·
周语》中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华经典藏书全套装(全61册)》 - 插图1
书籍《中华经典藏书全套装(全61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华经典藏书全套装(全61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