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峡谷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9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第1节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近年来又一处地理地貌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声名日增,举世瞩目。它,就是地处西藏林芝地区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如何评价自米林县派乡转运站起到墨脱县巴昔卡的长达504.9 公里,最深为6009 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科学界给以高度定评。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经指出,如果说在我国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见证,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大自然中具有科学意义的世界第一大奇观。一位多次赴青藏高原考察的科学家更是深有感触地说,在西藏,一个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两者相距700多公里,人们选择哪个去看看,都会终生难忘。
这一重大科学发现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初,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原来不简明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重新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有的专家指出,国务院还从未单独批准为一处地理实体作过命名。此次批准命名,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殊荣。根据雅鲁藏布大峡谷拥有的举世无双的地位,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达文件,批准将原来的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界更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峡谷难以数计,迄今为止,仅就峡谷深度而言,前五名的峡谷排序可作如下表示:
一为深达6009米的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为深达4403米的尼泊尔喀利根得格大峡谷。
三为深达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
四为深达3000米的中国金沙江虎跳峡。
五为深达2133米的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
人们可曾记得,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中,以及一些辞典里,提及世界第一大峡谷,无不谓之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就其深度而言,位居世界第5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之所以名不符实地长时间地能在舆论上居世界峡谷之首,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地理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同时也归因于缺乏实事求是的宣传,人为地把克罗拉多大峡谷过度地夸大了。
直到1994年,谬误才得到纠正。做出这一贡献的是三个人,他们分别为张继民、高登义和杨逸畴。其改写历史的初端,实际始于日本考察队员武井义隆之死。
1993年10月,由中日两国队员组成的科学探险队赴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日本队员武井义隆和只也靖在帕隆藏布江漂流时,由于江流水势太猛,他们乘小艇刚一下水就翻了,人也被冲走。结果只也靖获救,武井义隆失踪。为了写这一探险故事,张继民借来资料研读。其中有1987年8月《中国科学》第8期B辑上题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气通道初探”的论文。当他读到文中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几百公里长”、“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等处时,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科学新闻,继而又觉得这是一个重大地理发现。当时在张继民的记忆中,有世界第一大峡谷之称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才深2000米左右,比雅鲁藏布大峡谷浅多了。他据此认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极有可能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为了把这一率先发现变成现实,他随即把他的发现通报给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高登义、杨逸畴,请予合作考证,并希望作为共同发现推出。
对这一历史过程,高登义、杨逸畴先生都曾留下过回顾文字。
1995年3月15日,高先生以“世界第一大峡谷是如何揭示出来的”为题撰文写道:“时过7年,于1994年初,新华社记者张继民先生偶然谈到我们这篇文章,大为惊叹!也许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特有敏锐吧,他当即给我打电话:‘拜读了你们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文章,非常兴奋!这条水汽通道深切5000多米,长几百公里,会不会是世界第一?”“张认真地对我说:‘你和老杨认真考证一下,比较一下美国的克罗拉多大峡谷,拿个结果好吗?’说完,又加重语气说:‘如果真是世界第一,我们一定不要放过!它是中国的财富啊!”
1995年5月1日,杨逸畴先生在致友人的信中非常肯定地写道:“正是在张继民的启示和督导下,于是我们……投入了世界最大峡谷的论证工作。”“因此我们说:像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历史性发现,……有张继民这样科技记者的一半功劳。”1997年3月18日,杨先生又撰文明确指出:“我认为,张继民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
正是由于我们三个人的共同努力,才为1994年4月16日召开的有刘东生院士、高登义、张继民、杨逸畴四人参加的科学论证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会上,首次确认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第二天,即4月17日,我通过新华社以独家新闻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地理科学发现。从此,雅鲁藏布大峡谷才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第一部分 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第2节 感受水汽通道
与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的地质、水文、植物、地理、环境、大气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科学家们发表了不少,出于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需要,尽管有些论文对于我来说似懂非懂,我还是硬着头皮读了一些篇章。印象最深的,最能澄清我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模糊认识的,则是高登义先生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理论。近年来,我一直以这个理论去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以及整个藏东南的植被、冰川状况,获益匪浅。
在科学意义上,地处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我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同等重要。前者是以气候干燥、植物稀少,从裸露的谷壁上可以观察到从古代到新生代的各个时期地质地层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后者是以代表生命的绿色为基调,热带雨林浓荫蔽日,凤尾竹挺立坡头,杜鹃花争奇斗艳,藤萝植物纵横交错而备受赞赏。
人们难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拉萨城四周的群山一片光秃秃?为什么藏北的古罗巴公一带几近成为不毛之地?而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藏东南却会成为绿的世界,以至是地球上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穿越峡谷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