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床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7mb。
书籍内容:

《沙床》作者:葛红兵

《沙床》:在灵与肉的和谐中追求“真爱” 文/袁华

“性”是一个撩人心弦的问题。一提到“性”,人们马上就会自觉的与“色”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情”相连。在
葛红兵的新作《沙床》中,因为频频写到“性”,于是世界一片喧嚣,关于“情色”与“色情”的问题的争论越来越热
烈。目睹此情此景,我心底只剩沉沉的悲哀。这部作品难道还存在“色情”的问题吗?我们有必要因之而在此讨论“情
色”
与“色情”的问题吗?
这部作品的风格即如《我的N 种生活》,依然坚持着无畏的“心灵探险”的执着,在性与爱、爱与死亡的复杂的矛
盾纠葛中艰难地跋涉。主人公诸葛教授在面对死亡的巨大压力下,欲爱不能,欲罢不休,只好以“性”的方式游戏人生。
书中对“情色”的细致描摹的确多处可见,但那不是目的,更引不起“色情”之嫌。综观全文,我认为作者所描写的
“情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作者在情色描写中注入了“情在性先,有情不必有性”的现代理念。诸葛深深地爱着裴紫,他们在很长的时
间里一起生活,但是没有“性”。他们的爱已经超越了“性”的层面,从而承担了人与人心灵得以沟通的使命,在无性
的基础上实现相知。这种理念与韩国流行的现代爱情片的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信》、《上网》、《当萨莉遇见了哈
里……》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现代爱情观:“相知之必然,而性之不必然。”①性不再是两人相爱的充分甚至是
必然的条件。这是时代背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使然。在这个后工业社会,人与人之间地冷漠、疏离,人与社会之间地
脱节,“人的孤独”成为大众所关心的命题。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就成为文学所反映的主题。
其次,作者的情色描写具有浓郁的古典浪漫主义气息。他灵动飞扬的文字,主要着陆于虚无飘渺又真真切切的精神
层面,给读者呈现的是一幅幅令人深思的云遮雾绕的山水画,而从未出现过张扬色情的词语。在作者的笔下,性爱仿佛
变成了一个个善变的小精灵,有时她快乐的漫天飞舞,有时又痛苦的灼灼燃烧,有时如小河流水潺潺而过,有时又如万
丈瀑布飞流直下。人的灵魂跟随她从尘世的情欲飞升到了美妙的精神的空间,带给人的是崇高、纯洁的享受,而毫无不
洁之感。这是任何色情文学都不会达到的艺术效果。
再次,性爱描写中渗透着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在那高雅、欢畅的笔调中,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真
诚、热情的赞美女性躯体美。这一点与郁达夫在他的私小说中所表现的性爱观是不同的。虽然他是五四时期的新学者,
但他同时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把身边的女性大都当成了性欲符号而不是心心相印的爱人。“《沉沦》中
的主人公喊出的‘我所要求的是异性的爱’,恐怕这不是指精神上的情而大半是指生理上的欲。”②而在《沙床》的主
人公诸葛的心目中,精神上的情显然重于生理上的欲。仅从他对待张晓闽的谨慎、克制的行为中就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尽管作者在文中的情色描写之处很多,但是没有出现烦琐重复的色情情节场面,而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
他试图探讨的是性爱、人的内心感受的丰富性,而并非以通过性爱场面的描写以勾起人的欲望为目的。“描写崇高和纯
洁的爱情的人,不会使人血液沸腾”。③总之,作者在对情色的种种描写中都进行了精细的艺术加工与审美处理,是严
肃的情色文学,与那些旨在肉欲挑逗和官能刺激的色情文学是截然不同的。
参考文献:
①卞智洪《韩国爱情电影初探》,《世界电影》,2003,2.
②王宏民《郁达夫小说中性爱描写双重解读》,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9.
③「法」布瓦洛,《诗艺》。

──青年作家葛红兵的人生历程

葛红兵这个名字

1968年11月,葛红兵出生在江苏南通,那一年冬天特别冷,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惊惶动乱的时期。父亲给他取名
“红兵”,一个顺应时代的名字,也许想留下一些关于那一个
时代的记忆,尽管在那一些记忆中充满了艰难和苦涩。
关于自己的名字,在接受电视台的一次采访中,葛红兵说:“我在想,实际上每个人都渴望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足迹。
我在想我的父亲,他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人?当1968年我生下来的时候,正好是红卫兵运动时期,他想他的儿子可能跟
这个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是他的产品,同时又和时代联系紧密――我想他可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叫我”红兵“。
我很感谢这个名字,我觉得名字在冥冥当中给我很多力量,比如说斗争的力量,跟自己内心的怯懦作斗争;跟外界的不
相合不相容作斗争,使自己越来越充实。如果说个名字能够给我一些暗示的话,我觉得它真是很有意味的。”
二十世纪即将结束的那一年,因为一篇文化“悼词”,葛红兵在中国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这个名字也因此响彻了大
江南北。“和时代紧密相连”,看来这话说得没错,也许,这个名字是有某一些预兆的。
“我是一个农民”
“近年来我不断地宣称我是一个农民,不要叫我知识分子。即使我是一个教授,我还是要像一个农民那样的说话。
我希望我的语言像农民号子一样在大地上回响,那么有力量;我希望我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就像农民脱光了衣服在大地
上劳动一样,他们不害怕自己的皮肤暴露在阳光里,不害怕流汗,那种非常本然的东西”(《让我的文字直触我的内心
》,湖北电视台,2001年11月)。这话在葛红兵,并非骄情之词,他代表了葛红兵的学术立场,他的所有学术活动,所
有创作倾向都和这一原初立场有关,他说,他要做中国农民的良心,他作为一个农民要为自己的出身有所担当。
的确,作为一个文艺学学者、作家,葛红兵关注的面可能是太宽了,他甚至写了一系列研究农民问题的论文,他的
关于农民户口问题的论文、关于农民工待遇问题的论文还被中国妇联、公安部等单位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全国大型民工问
题研讨会看重,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葛红兵说:他不能做一个无动于衷的研究者,他要做一个呼号着的战斗者。为什
么他会有这样的学术立场呢?让我们追寻他的人生的记忆吧。
生活中的葛红兵,眉目清秀,气质儒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沙床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