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服远人:清帝国治理广西的教化策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编委会
主任
马大正
副主任
晋保平
成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大正 方铁 方素梅 吕余生
刘晖春 刘楠来 孙宏开 李世愉
李国强 李斌城 杨群 宋月华
张振鹍 周建新 贺圣达 晋保平
总序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西南边疆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管理。“西南边疆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研究方向,其中基础研究类课题成果结集出版,定名为“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以下简称“西南边疆研究系列”)。
西南边疆研究课题涵盖面很广,其中包括西南区域地方史与民族史等内容,也包括西南边疆地区与内地、与境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史研究,还涉及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中国边疆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当代西南边疆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等。上述方向的研究课题在“西南边疆项目”进程中正在陆续完成。
“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的宗旨是及时向学术界推介高质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入选作品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专著,通史类专著,或者是学术综述、评议,尤其强调作品的原创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质量第一”是我们遵循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必然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在不给学术研究人为地设置禁区的同时,仍然有必要强调“文责自负”:“西南边疆研究系列”所有作品仅代表著作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对这些观点的认同或反对都应纳入正常的学术研究范畴,切不可将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点当成某种政见而给以过度的评价或过分的责难。只有各界人士把学者论点作为一家之言,宽厚待之,学者才能在边疆研究这个颇带敏感性的研究领域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科学、公正和客观,也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不断繁荣。
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高度重视“西南边疆项目”组织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西南边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江蓝生同志对项目的有序开展一直给予悉心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云南省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及云南、广西两省区高校和科研机构领导、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在此一并深表谢意。“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领导对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力支持,编辑人员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一贯为学人称道,值此丛书出版之际,表达由衷的谢意。
“西南边疆研究系列”编委会
2012年10月
序
作为“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中的一个课题,徐毅先生的《绥服远人——清帝国治理广西的教化策略》已如期完成,并顺利通过结项。在即将付梓之际,作者嘱我作序,作为曾经是作者博士后的“合作导师”,我是无法推辞的。
应该说,徐毅先生的这个选题是很有创意的。早在申报这一课题时,他就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当时是非常支持的。其后专家委员会顺利通过,也充分表明了对这一选题的肯定。我一直以为,清代在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过程中,其推行的文教政策及其效果是非常突出的,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清代在西南边疆地区推行的文教政策,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表现在如同内地一样地普及教育,广设学校,兴义学、办书院,全面推行科举取士,更为突出的是,在推行文教政策的过程中,对广西、云南、贵州这三个所谓的文化“小省”采取了政策倾斜,如学额、乡试中额的确定,取中进士人数的规定,庶吉士人选的分配,都给予了特殊的照顾。清政府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对京师首善之地,“培养宜优”;对广西等三个小省要求“鼓舞宜亟”;而对其他大中省则是“利益宜均”。毫无疑问,“鼓舞宜亟”成为了清前期对广西等省推行文教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其目的当然是要获取当地人民的“倾心向化”。这一指导思想取得了成效,对广西而言,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在本书中也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在关注广西的科举问题时,有两个现象曾引起了我的兴趣:一是清政府规定,土司不许参加乡试,但在贵州和广西都有土司自愿放弃土司职位而申请参加科举考试,而且都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这是耐人寻味的;二是在广西这样一个文化小省,它的临桂县居然在有清一代出了四个状元,着实令人赞叹。这是除了苏州府的长州、吴县、常熟三县之外,全国其他任何州县都没有超过临桂县的(浙江的仁和县也仅与临桂比肩,同为四个状元)。这也是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清代在广西推行文教政策的重要原因。
以往对广西教育、科举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成果,与这些成果相比,徐毅先生的研究更有创新之处。他是从中央王朝对边疆的治理入手,着重分析清政府文教政策的利弊得失,特别是注重对深层次的思想挖掘。他不是对制度做简单的静态描述,而是把文教政策放在清政府实施教化的全过程去进行动态考察,描述了有清一代在广西推行文教政策的发展轨迹。从写作特点看,作者抓住了几个重要时期的几个典型事例,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分析论述,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并在许多问题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这也是本书的成功之处。可以说,徐毅先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另外,出于行文的考虑,作者并未把清代广西的教育、科举的基本情况一一在各章中列出,而是以附表的方式集中列在了书后。其附表共有十三个之多,这也是作者对清代广西文教事业基本状况的一个梳理,也是很有价值的,读者不仅可以集中了解相关方面的情况,更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作为“西南边疆项目”的一个课题,时间紧,任务重,徐毅先生能够在规定的两年之中完成,还是相当不易的。据我所知,他不仅查阅了大量史料,还多次深入到广西各县去做调研,收集地方资料。如本书所引用的恭城县《重建文庙碑记》,就是他到当地学宫旧址抄录的,他的这种治学态度还是值得提倡的。
本书是“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即将出版的第一批专著之一,为此,我还是要感谢徐毅先生为这一项目做出的贡献,并且希望他能够把这个课题继续深入下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绥服远人:清帝国治理广西的教化策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