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街墨巷》 作者:卢岚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2mb。
书籍内容:

  自序
  记得早期的行旅或观访,每次回来将箱子清理后放过一边,旅行印象也就慢慢消失。你走经怎样的路线,看过哪一位作家的故居、博物馆,参观过什么展览,看过谁的画作、雕塑,何处睹山望崖,遇见什么人,说了些什么话,回来才呼过一口气,天南地北碰碰撞撞的日子已经远去。日后偶然谈起一些走访,在某些细节上头,总是误把冯京作马凉。不过,反正旅游观光是朝秦暮楚,是不忠,你来,你去,不留恋,不遗憾,冯京马凉又怎样?后来为交稿,当自己写不出什么的时候,就写山水,或按照朋友的建议,写写作家、艺术家的故居博物馆,且相信这种写法也能说尽一切,同样能表达内心。于是,一番人来人往回来后,试着拿起笔或面对荧光屏,开动心头机器,尽管写出一点所以然。这样被推着往前走,地平线果然就迎上来了。你写,不但日子过得快,一段时间过后,手头上还积累了一些文字,也就是积累了一串过去的记忆。

  写作可以召回流逝的时光,召回远去的幽魂。你的思维走在“从前”的路上,无疑是返回旧地,再旅行一次。这种超离实景的再次游历,使你看到一些比眼知眼见更为真实的东西,其实已经变成一种内省。如谢阁兰所说:“永远是这样,人的远行只不过是一场深入自我的旅行。”通过自己去审视外界,实际是自我认识,自我探索。那时候,你的印象会更清晰有序,色彩更鲜明,感觉更强烈,因为你将有点纷乱的印象以自己的意识去梳理过,从视觉进入到感觉、体验。到诉诸笔头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情感的外流。罗马不再只像一个舞台布景,撒哈拉也不只是一片漫漫黄沙,印第安人的世界也不只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天地。它们通过了你的心理、感受,变成了某种所以然。如果说观光本身是一篇文章的梗概,一幅画的草图,那么,付诸文字则是作品的最后完成。

  当你写一件事物,就与它建立了一种关系。有了这种关系,通过认识、思考,再远的世界也变得近,再陌生的事物也变得熟络,再不可能的感觉也变得可能。卢梭、雨果、屠格涅夫、卡夫卡、左拉等令人高山仰止的大文豪,你当初把他们奉为神明,只愿意仰视他们,相信他们的人跟他们的作品一般伟大。不肯接受他们的缺点,就像不愿意看见蒙娜丽莎脸上停着一只苍蝇。但当他们走经了我的笔,我所看到的大作家们,就像那些伟人们,永远不会只拥有一种面貌。在所谓天才,伟大,正义,浩气的后面,原来也有一般人的计较,心机,小气,撒谎,自私或怪僻。也有他们倒霉,窝囊,狼狈的时刻,生活遭遇大抵跟常人般五味俱全。总之,他们首先是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多出了一根写作神经,就像某些人善歌善舞,善跑善跳。我写北极圈的北岬,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哥斯达黎加,贯穿北美洲的洛矶山,地球上最古老的阿特拉斯山脉,可以像叙述我的花园的某一角地方;我谈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庭教堂,谈莫奈和他的荷塘,谈达・芬奇的多才多艺,我只说出个人感受,不觉得自己是个艺术的门外汉;我写撒哈拉的蓝人巴拉,摇头踏脚击着手鼓高歌的萨满女人,甚至远逝的威金人的时候,我将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我在记忆中漫步,去盘点一番经历过的事物,比起当时的观访,显得更为丰富浓郁。诗人波德莱尔有一句话:“奇特的旅人们,说吧,你们看见了些什么?”诗人不问你“看”什么,而是“看见”了什么。现场时候是“看”,在脑子里旧地重游和执笔的时候是“看见”。“看见”比“看”另有一番天地。一些体验,心情或求索,就在“看见”中粉墨登场。那时节,作者个人面貌的曝光,是躲也躲不过的。这个集子大抵是这样写下来,它是我的思考方式,是我的“看见”,也是观光行旅从草图变成最后成品。就像那些梅尔维尔和康拉德的徒子徒孙们那样,从远方回来后,喜欢说说他们所见识过的世界。

  这部文集的内容有作家、艺术家故居或博物馆的走访,眼下时兴的文化旅游,美洲华侨生活的掠影等,都具流动性的特点,以观访这根红线可以串得起来。但主要的还是作家故居的走访分量最重,所占的篇幅和字数最多,范围也不限于法国。而每一篇章都是笔者亲临其境的眼知眼见。地域的跨度也大,东西南北直至一些偏远地方。不同时期的心态和着眼点,使风格和手法也略有所异。写出来的文字,有作为见证的,印象的,感受的,或者是稍带游兴未尽的游戏笔墨,都是透过自己的心灵之镜的感知。不管面对的事物有怎样的历史,或世俗的重量,或轻如浮尘,我只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文字组合,留住它们过去的一刻。我把它们通过编辑交给读者。

  一本书,一篇文章,从作者手里送到编辑这些精神手工业者手里,经过他们辑选,白纸黑字印出来,最后才抵达读者手里。从存在出版业以来,这个游戏规则不曾有过多大改变。作者与读者之间,不能缺少编辑这道桥梁。正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认为,好读者是珍禽,比好作家还稀罕,那么珍禽应该首先是编辑,因为他们是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没有编辑的慧眼,则什么东西也不是。你经常看到一本书的序言或后记,说因某先生的敦促而成书,这是对某先生的敬意,也是对编辑工作的最不容置疑的肯定。如果我在这里对郑纳新先生的信任表示感谢,也是这个意思。

  2005年6 月
  书乡乐
  雨果的流亡年代
  在文学史上,有谁可以跟雨果并肩而立?莎士比亚?然而,莎翁只是戏剧家,雨果呢,是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画家,任何一方面的作品,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王国。1885年他逝世时,《费加罗报》说:“没有任何一个文学王国能与之相比。”

  法国人将雨果誉为“大西洋人”,将他比作海洋般辽阔无边。丰富的作品、政治活动、社会活动、多种多样的才能,使他的领域一望无际。一百多年前,他反对奴役,反对极权,提倡人权、人道、博爱、公正,要求言论自由,保护妇孺,废除死刑,这一切都是构成一个共和国的基本因素。他关心人类前途,设想一个理想社会。他自己也是预言家。一百五十年前,他对普法战争有过这样一番话:“只能以结束战争来走出战争。只能以美国联邦式的欧洲来走出君主国之间的可怕冲突。你们将会看到,我不会看到。为什么?因为我是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街墨巷》 作者:卢岚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