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戎底定(第二部)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9mb。
书籍内容:
第一回 新皇帝初现机锋
朝廷最终议定了赵匡胤的六字大谥。按照前朝的规矩,天子驾崩后的谥号一般为四个字,所以初议此事时,宰相沈伦、枢密使曹彬、参知政事卢多逊以及赵廷美等都同意太常寺递上的“英武圣文”四字,赵光义执意要再加上“神德”二字,来表示自己对先皇帝仁德感通神灵的敬仰之情。此事定下,又按照前朝惯例,将赵匡胤的庙号定为太祖。
已经数日过去,赵光义两眼仍旧有些红肿,因为前几天他哭得太厉害了。新皇帝初立,
万事攒集,虽然大丧期间新皇帝不再视朝,但这些天走马灯一样地接待众多臣僚,国丧中的赵光义一刻也没有闲着。
“陛下!”阎承翰一溜儿小跑来到偏殿禀奏。“庆云殿已经收拾齐整了,圣驾今天就在那里好好安歇吧。”
阎承翰说的庆云殿,就是大宋朝刚建不久由赵普建议陈列赵匡胤御物的那个殿。赵匡胤崩逝之后,赵光义不想在皇兄上仙的万岁殿里安寝,因为他一见到那个旧殿,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故而命阎承翰把庆云殿里的御物移到万岁殿陈列,自己住在庆云殿里。他想借“庆云”这两个字,让自己的心绪安宁一些。这几天的夜晚,他一直是在这间偏殿里凑合着和衣度过的。
“好。”赵光义边说边站起身来,在御座前来回踱了几步,虽然还是一脸的倦意,但心情蛮好。“大臣们都宣来了吗?”
“回陛下,沈丞相、曹枢密和卢参政都在殿外候着呢。”
“宣他们进殿!”
沈伦、曹彬和卢多逊依次进了偏殿,行礼之后,分坐在赵光义两侧。赵光义在几个人脸上扫视了一遍,才开口道:
“三位爱卿,朕这几天陷在深深的哀痛之中不能自拔,有劳你们了,朕先谢过几位!”
“陛下!”沈伦慌忙接口道。“陛下切不可哀毁过甚,伤了龙体。”
“是啊。”曹彬接着说道。“陛下乃百官所瞻仰,万民所依赖。一切军政之务,臣等一定尽心力而为之,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等的职分。”
赵光义点了点头,瞅瞅卢多逊,又瞅瞅沈伦,问道:
“朕要更改年号的事,你们征求过大臣们的意见了吗?”
“禀陛下,臣已经问过数位大臣,众人都说将年号改为太平兴国甚好,只是历朝历代,不论有何原因,都要等到来年元旦才能启用新的年号,断无一年之尾便使用新年号的先例。”卢多逊率先答道。
赵光义眉头紧皱,看上去有些不悦:“沈丞相,你也说说。”
沈伦秉笏答道:“臣这些天一直忙于太祖权殡之事,还没顾上多问,是臣等的失职。”
“朕没有问你失职不失职。”赵光义打断沈伦的话。“朕只想听听你的意见。”
“臣……臣以为卢参政满腹文章,谙熟朝廷典故,所言皆有根据,但臣对陛下的苦心也十分理解,臣以为此事应当由陛下独断才是。”
“理解朕的心意就好啊!”赵光义垂下眼皮,显出怆然之态。“这个晦气的开宝九年,太祖殡天,万民同泣。宫中失去了徐贵妃,军中失去了王全斌将军,前两天蜀中又奏报说吕余庆也随先皇帝去了,一想到这些,朕就忧心如焚!那些死守旧章的大臣们,就这么一点儿事,也非要引经据典,全然不懂得朕的心情,朕不过是想让天下早一天太平,国家早一天兴旺嘛!”
“陛下,臣以为前朝旧制也并非金科玉律,应当随人事而变更。倘若一切都遵循旧制,那还算什么大宋新朝?陛下此意上合天心,下合万民,当改则改,不必有所顾忌!”曹彬开口说道。
“这……”卢多逊瞅了曹彬一眼,有些不服气地哼了一声。
赵光义见沈伦、曹彬均已表态,说道:“此事就这样定下吧。”又扭头吩咐阎承翰道:“传旨翰林院起草诏书,大赦天下,自即日起,改开宝九年为太平兴国元年。”
“遵旨!”伺候在赵光义身后的阎承翰应声出殿。
“沈丞相,其他几件面子上的事情考虑得如何了?”赵光义又问沈伦。
“回禀陛下,给王侯们加恩的圣诏,臣已经命学士院草拟好了,请陛下过目。”沈伦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两卷素绢,呈给赵光义。
赵光义打开来,边看边点头,说道:
“违命侯李煜加封陇西郡公,王后周氏加封郑国夫人,朕也算是对得起他了,不知这个李煜懂不懂朕的苦心。恩赦侯刘进封卫国公,也真是给足了脸。说心里话,朕真有些为几位爱卿抱不平呢,这几个降王,爵位都已经在你们几位之上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悔过之心。”
“这两个人都很有意思,那李煜终日里只惦记着王后周氏,他的旧臣徐铉对臣说过两三次了。”沈伦接着赵光义的话说道。“那个刘就更逗人了,一定要陛下为他成就一门亲事,还说如果再让他鳏居下去,他就要一头撞死!”
赵光义轻蔑地笑笑,低声说了句:“这些事由朕慢慢处置吧。”停了片刻,又问:“吴越王钱m没有赏典吗?”
“启禀陛下,臣与卢参政多次议过此事,拟给钱m增加食邑三千户,吴越王、兵马大元帅的旧号不变,不知陛下能否恩准,所以没敢写在奏札上。”
赵光义“嗯”了一声,说道:“太祖皇帝在世的时候,钱氏一直对我大朝毕恭毕敬,难能可贵呀。依朕的意思,索性给他加食邑五千户。钱m是个聪明透顶的人,下一步看他如何待我大宋吧。”
“陛下,诸皇子覃恩封赏之事,臣等也拟了一个草案,请陛下审度。”
赵光义又打开另一封绢草,上面写着中书省拟定赵廷美晋封齐王,依祖制继任开封府尹。这赵廷美是谁呢?其实就是赵光义的弟弟赵光美。光美为什么又叫廷美了呢?因为赵光义如今做了皇帝,臣下名字中犯忌讳的字都必须改掉,这就如同当年赵匡胤做了皇帝,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是一个道理。其次是太祖的长子赵德昭晋封为武功郡王,大朝会时班在宰相之
上;次子赵德芳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大朝会时班在宰相之上;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晋封卫王、同平章事,班也在宰相之上;次子赵德昌,也就是宋皇后一直抚养着的小宝儿,授山南东道节度使,由于年纪尚小,暂时不能上朝。
他皱了皱眉,又很快舒展开来,把绢札轻轻放在案上,说道:
“爱卿真不愧是先皇帝和朕的心腹大臣,此议甚好。”
沈伦紧提着的心一下子舒缓下来,他偷偷瞟了卢多逊一眼,下意识地揩了揩头上的微汗。
“陛下,太原前线的潘美将军听说先皇帝晏驾,悲恸欲绝,请求回京师为先皇帝送葬。”曹彬换了个话题奏道。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烽戎底定(第二部)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