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回憶錄之二-怒目少年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流亡学生时代
王鼎钧着
怒目少年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之二
王鼎钧一生着述,他是华文世界里写得最好的作家之一,如果只准我们提十位华文作家的名字,王鼎钧的名字一定在其中,他的作品,文字魅力来自对文字的不停推敲和试验,他的作品内容,魅力来自对心灵的启发。
王鼎钧的自述增订后新版问世。大散文的先驱。记忆文学的佳例。成长是有声音的。中国人是可歌可泣的民族,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流血成河的年代已经遥远,我们的子孙不该全部忘记,一个没有历史爱恨的民族,他的子民会活得没有方向。
中国人为何不生气?鼎公说,中国人也曾“忘其身以及其亲”。
魂魄来兮,中国人啊!
与生命对话(代序)
1
这些年,常常看见有人在文章里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中国人会生气,敢生气,也曾经怒不可遏。“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一齐怒火炙心的时候,也曾使“山岳崩颓、风云变色”,一个人忍无可忍的时候,也曾“忘其身以及其亲”。
远者固无论矣,以我及身所见所闻,中国人为了“华人与犬不得入内”而生气,为了挥动东洋刀砍掉中国人的脑袋再哈哈大笑而生气,直气得开着大卡车冲进黄埔江,气得把一排木柄手榴弹练在前胸后背往坦克车底下钻。中国人也为了从香港到重庆的飞机上有一只洋狗而生气,也曾为了庄稼汉沿街叫卖他的小女儿而生气,直气得抛下老婆孩子远走高飞、隐名埋姓,二十年后再回来清算他的亲族鄕党。
中国人生了气,有时候像磙水,有时像火山。抗战军兴,中国人蓄怒待发,出气的对象有变化,先对外国,后对本国。许多事我或在局外、或在局内,许多人我或者理解、或者迷惑。许多人,包括我在内,我们不知道何时、何故发生这种载舟覆舟的变化,我们不是秋风未动蝉先觉,而是秋风已动蝉先落。原来人的情绪那么不可测,后果那么不可预估,许多人这才修心制忿。
出入于两种怒气(对外国和对本国)之间的我,以一个少年人的受想行识,构成《怒目少年》这本书的内容。继《昨天的云》之后,这是我的第二本回忆录--^该说是第二部分。它记述由一九四二年我前往抗战后方起,到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为止,我对中国社会所作的见证。“两种怒气”的消长即发生在这段日子里。
2
奇怪,为什么有人写文章?写作,依我看,有如下的效用:
谋利益(经商)赚了钱
出恶气(快意)报了怨
结世缘(交友)得了名
广信念(传心)载了道
尽善美(入圣)登了峰
参化育(法天)成了神
排列起来似乎有等级,越往后境界越高,到“尽善美、参化育”几乎高不可攀。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存而不废,做天下后世追求的目标。
多年以前,中国作家处境恶劣,有时连传心交友都有不测之祸,“谋利益”只好作政治投机,“出恶气”与虐待狂难分,所谓信念,沦为“一纸崇高神圣之胡言乱语”,尽善美、参化育乃是云霄羽毛,四顾茫茫。如此作品,不但“今日所作、明日必悔”,也是“昨日所作、今日已灭”。一九七七年后中共推翻文革,政策开放,大陆上有一位老作家放声大哭,他说他写了几十年都白写了。我从报上看到这句话悚然良久,连忙检查自己的作品还能剩下多少,谢天谢地,毕竟此善于彼,我还有些“私房”手工,有些“无用之用”的古调,可以“自其不变而观之”。我还眼前有纸,手中有笔,冥冥中有些春夏秋冬,可以补平生不及。
作家的遭际、见闻、思考,都是上天给他的讯息。作家接收讯息,“译”成文学,纵不能参化育也要尽善美,纵不能尽善尽美也要求善求美,在有限的善美中表现无限天机。世缘可得可失,恩怨可了可忘,利益可有可无,吾生有涯,朝闻道、夕死可矣。
3
写回忆录需要回忆和反省,需要资料帮助回忆和激发反省。要清理五十年前少年事,得找到五十年前少年人。一九八二年,我对中国大陆展开了连续四年的通讯搜索,向“隔世”寻找我“前生”的旧识。那时,中国大陆的经济繁而未荣,要他们花两元人民币回一封航空信是个负担,我到集邮商店高价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贴在信封上,打好通信地址,把信封一个一个寄给他们使用。那几年,我几乎每天收到由中国大陆来的信,补足这本书需要的资料(抗战生活),也为我写下一本书提供助力(内战经验)。
五十年了,经过那么长的战争和那么多的政治运动,旧人怎会仍在原处?不错,内战期间的大迁徙,战争停止后的大清洗,他们在数难逃。他们的星球爆炸了,他们散落在黑龙江、内蒙、新疆、青海、云南、广西、西康,做旧世界的碎片。谢天谢地,他们还活着。种种磨难都是事实,可是他们活了过来。谢天谢地,外面风传的大灭绝并未发生。
这些人,又是如何被我找到的呢?这多亏了中国大陆各地的侨务办公室,简称侨办。大陆上由中央到地方每一级政府都有桥办,即使鄕鎭也有一个人兼办这方面的业务。只要我能提出某人的原籍地址,他们一定有办法弄个水落石出;只要我能提出某人“最后”住在何处,他们也多半能有个交代。他们人口管理严密,名不虚传,侨办执行政策之彻底我们自叹弗如。——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一九八六年以后,四海交流,统战成功,除了有影响力的侨领,很难、或者根本不能再接到他们的回信,时也,势也,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无论如何我感谢他们,我的愿望已在一九八六年以前实现。我把他们的名字牢牢的记在心里,写在日记里,保存在通信的档案里,但是不必写在这里。
4
我还需要阅读。我读战史、方志、名人的回忆录,我从那些书里没找到多少可用的材料。我说过,我关怀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贴近泥土的“黔黎”,历史忽略了他们,不愿笔生花,但愿笔发光,由我照亮某种死角。说来伤感,打开那些书,皇皇巨著之中,赫赫巨人之下,青年只是一行数字,军人只是一个番号,县长鄕长无论有多大贡献,总司令也不知道他姓张姓李,少将以上的部队长才有个名字,下级官兵只在“伤亡过半”或“全体壮烈牺牲”之类的官式用语中含混提及,无定河边骨向来不设户籍,更无论老百姓的汗和泪了。那些书里有天下,没有苍生。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东方图书馆发现一大批刊物,是中国大陆各省各县印行的《文史资料》,这些刊物在各省各县政协的主持下定期出版,他们长期捜集整理地方史料,作成纪录。这一批刊物对我帮了大忙。
以我涉猎所及,一九八二年以前你在中共治下很难找到 ............

书籍插图:
书籍《王鼎鈞回憶錄之二-怒目少年》 - 插图1
书籍《王鼎鈞回憶錄之二-怒目少年》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王鼎鈞回憶錄之二-怒目少年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