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印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Personal Impressions by Isaiah Berlin
Copyright Isaiah Berlin 1949, 1951, 1955
© Isaiah Berlin 1958, 1964, 1965, 1966, 1971, 1972, 1973, 1975, 1976,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5, 1986, 1987, 1989, 1992, 1993, 1994, 1995
This selection and editorial matter © Henry Hardy 1980, 1998, 2014
Afterword © Noel Annan 1980, 1998
This edition arranged with Curtis Brown - U.K.
through Big Apple Agency, Inc., Labuan, Malaysia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20 by Yilin Press,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5-544号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saiah Berlin visit https:// isaiah-berlin.wolfson.ox.ac.uk /
书 名 个人印象
作 者 【英】以赛亚·伯林
译 者 覃学岚
责任编辑 马爱新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82562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序言
第一版自序
编者序
温斯顿·丘吉尔在1940年
休伯特·亨德森在全灵学院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
理查德·佩尔斯
哈伊姆·魏茨曼
菲利克斯·法兰克福特在牛津
奥尔德斯·赫胥黎
L. B. 纳米尔
莫里斯·鲍拉
J. L. 奥斯汀与牛津哲学的早期起源
约翰·佩特罗夫·普拉门纳兹
奥伯伦·赫伯特
爱因斯坦与以色列
彼时,我在何处?
梅纳德·凯恩斯与夫人莉迪亚
纳胡姆·戈德曼
回忆与本—古里安的几次短暂谋面
马丁·库珀
伊扎克·萨德赫
亚当·冯·特洛特
戴维·塞西尔
埃德蒙·威尔逊在牛津
忆弗吉尼亚·伍尔夫
亚历山大·哈尔珀恩与夫人莎乐美
牛津的犹太人
赫伯特·哈特
圣体一细胞
斯蒂芬·斯彭德
1945年和1956年与俄罗斯作家的会面
致谢
跋:我生命中的三条主线
后记
译余絮语
注释
以赛亚·伯林爵士
(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于俄国犹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国革命,1921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1939年撰写《卡尔·马克思》,1944年转向观念史研究。1957年就任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发表具有开创性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说,同年获封爵士。1966年参与创办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
伯林文集
卡尔·马克思(1939)
启蒙的时代(1956)
俄国思想家(1978)
概念与范畴(1978)
反潮流(1979)
个人印象(1980)
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
现实感(1996)
人类的恰当研究(文选,1997)
浪漫主义的根源(1999)
观念的力量(2000)
启蒙的三个批评者(2000)
自由及其背叛(2002)
自由论(2002)
苏联的心灵(2004)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2006)
伯林书信集 卷一(2004)
伯林书信集 卷二(2009)
伯林书信集 卷三(2013)
伯林书信集 卷四(2015)
特别收录
伯林谈话录(1992)
伯林传(1998)
未完的对话(2006)
纪念杰弗里·威尔金森
1921—1996
序言
赫米奥尼·李[1]
以赛亚·伯林是一位政治哲学家、观念史学家,同时还是一位自成一体的传记作家,以其特有的方式讲述着五彩缤纷的人生故事。他相信天才,也相信个人具有改变和影响历史的力量。他想参透卓越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是如何影响世界的,并将其描述出来。个人魅力与聪明才智的能量令他着迷。他好奇心特别强,非常爱交际,观察力十分敏锐。对于个人的逸闻趣事,他津津乐道,越奇特越好。他最喜欢引用康德的一句名言:“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直物。”[2]而他毕生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搞清楚历史运动是如何从“人们头脑里的观念”[3]中诞生出来的。
已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很喜欢结交贤达名流。他的朋友,哲学家艾伦·蒙蒂菲奥里曾这样形容过他:“他喜欢有特点的人,不见得是非同凡响的人……而是在某方面突出的人。他对怪癖行为饶有兴趣。”[4]为他作传的叶礼庭[5]曾写道:“他陶醉于世俗的东西[……]。总是对有名气、有个性和非同凡响的人物着迷。”[6]在他的书信与广为报道的传奇般的神聊中,这种痴迷可能只给人以八卦的印象——尽管八卦也是一门艺术,对于这门艺术,他练得可谓是炉火纯青,得心应手。而在这些公开发表的篇目中(有些是为了纪念活动和丧礼而作,有些是事后很久的回忆之作),有一种更严肃、更公共、更持久的意义。从本质上说,这本书是在弹奏一曲以美德为主题的变奏曲。
伟人何以成为伟人?这是他探问的一个问题。(几乎总是男人才能成为伟人,尽管弗吉尼亚·伍尔夫、莉迪亚·凯恩斯、萨洛梅·哈尔珀恩和安娜·阿赫玛托娃构成了饶有趣味的例外。)如果说这些篇目有时候给人以重复之感,那是因为——虽然涉及的人物众多,且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同情,它们始终都没有离开这个问题:作为一名领袖、政治家、思想家或教师,一个人的个人力量和性格品质是如何表现并产生影响的?
伯林描绘其对象的办法是用形容词的涂抹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个人印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