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0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作  者:李银河
责任编辑:缪宏才 林凡凡
特约编辑:孔彩虹
封面设计:张 莹
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性氛围
第一节 性行为规范的变迁
第二节 对性的批判和扫荡
第三节 性氛围从严峻到宽松
第二章 涉性表达的规范
第一节 第一阶段:爱与性都不提倡写
第二节 第二阶段:可以写爱不可以写性
第三节 第三阶段:既可写爱也可写性
第四节 人性与兽性
第三章 淫秽品管理
第一节 对淫秽书刊影碟的管理
第二节 对色情表演的管理
第三节 对声讯台和手机色情的管理
第四节 对网络色情的管理
第五节 解决淫秽品问题的途径
第四章 卖淫管理
第一节 1950年代对卖淫的管理
第二节 1980年代后对卖淫的管理
第三节 解决卖淫问题的途径
第五章 性病管理
第一节 1950年代对性病的管理
第二节 1980年代后对性病的管理
第三节 从敌视到反歧视
第六章 人口管理
第一节 1950年代人口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19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
第三节 从行政管控到利益导向
第四节 围绕计划生育的论争
第七章 性罪错管理
第一节 对性罪错的管理
第二节 罪与非罪
第八章 婚外性管理
第一节 1950年代对重婚纳妾的管理
第二节 1980年代后对婚外性关系的管理
第三节 关于处置婚外性关系的论争
第九章 婚前性管理
第一节 婚前性活动
第二节 青春期性教育
第十章 同性恋管理
第一节 对同性恋的负面报道
第二节 对同性恋的中性报道
第三节 同性恋与艾滋病
结语
参考书目
前言
本书是对新中国60年来性话语的一个基本描述和分析,资料主要来自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字(发表于1949年至2010年的全部文字)。
1
我最初的计划是想写一部新中国性史,但是所缺资料太多,如果硬要去做,必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于是退一步,只做性话语研究。但是即使是做性话语研究,只用一个报纸的资料也略显单薄。好在60年来,中国的政治是高度统一中央集权的,所有的法律政令从来没有出现过“政出多头”的情况,上行下效,令行禁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有这个历史和政治状况作为背景,用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60年来主流性话语来做描述和分析就成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无论是消息、评论、文章还是读者来信,其轻重缓急、价值分量都得到一个60年一贯制的统一标准的评价,其发布具有独特的权威性。《人民日报》是共产党的机关报,而共产党60年来一直是中国绝对的政治领导核心,即使在改革开放时代,提了党政分开的思路,共产党的决策地位也并没有改变。60年来所有的决策政令,重大事件,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思辨和批判、实践和检讨,全都被这个报纸按照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加以评价,加以记录,加以反映。以这一基本估计为前提,才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十章,第一章写这60年的基本性氛围,性在中国所处的地位,主流性话语的基调;第二章写在文学艺术中涉性描写和表达的规范;第三章写对淫秽色情品的管理;第四章写对卖淫的管理;第五章写对性病的管理;第六章写对人口的管理;第七章写对性犯罪的管理;第八章写对婚外性活动的管理;第九章写对婚前性活动的管理;第十章写对同性恋的管理。本书的抱负是使读者对中国60年的主流性话语的基本脉络和演变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看看性在现代中国遭遇了些什么,被当作什么,被摆在什么位置上。
话语与人的社会行为是互为因果的:话语是一般人社会实践(从行为、观念到社会习俗)的产物,与此同时话语又影响了一般人的社会实践。因此,这本书的另一个抱负是尝试描述和理解中国的主流性话语是怎样改变着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的性活动和性观念的,而成千上万的普通中国人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念来改变中国的性话语的。当然,这种描述和理解只能达到对研究客体的正确概括,却不可能做到对它的精确分析,后者只有定量研究才可以做到。
第一章 性氛围
纵观60年,性的话题在公共传媒尤其是《人民日报》这样的报纸上是很少被提及的,凡是被提及时,绝大多数都是作为负面价值出现的;还有一小部分是作为中性价值被提及的,例如从性生理、医疗、卫生的角度被提及;绝少作为正面的价值出现在报纸上。
第一节 性行为规范的变迁
在新中国创立时期,尽管文化与历史不同,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苏联是中国的榜样,因此在如何对待性的问题上,对苏联的观点和做法多有借鉴。例如,当时就有过对于“杯水主义”的讨论。所谓杯水主义就是主张一种与爱情和婚姻分开的性行为,把性当作像喝一杯水一样。这是苏联革命成功初期在革命群体当中出现的一种激进思潮,这一思潮将爱情看作“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把婚姻视为腐朽的旧制度。但是,盛行不久,这一思潮就开始在苏联受到批判,那是20世纪初叶发生的事情。二三十年之后的1950年代,这一思潮在中国作为“不正常的倾向”受到批判,《人民日报》是这样介绍“杯水主义”的:“‘杯水主义’是指男女性生活不正常的意思。在苏联新经济政策(1921年至1925年)开始实行的时候,某些青年学生中间曾发生了一种放荡无悸(羁)的随便离婚与性乱的行为。他们否认爱情,以为这是小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表现;他们主张男女性关系只是像口渴了喝一杯水一样,只要能解一时的渴就行。这种主张的实行,对于青年男女的工作上、生活上、健康上和精神上,都发生了恶劣的影响。对于这种行为,列宁曾极力反对。他指出:‘喝一杯水只是一个人的事,然而性的关系却是两个人的事,同时也是社会的事,是对革命工作有影响的……’”
2
由于中苏两国具有差异很大的社会文化传统,“杯水主义”在中国的革命者当中并没有盛行过,只是在革命胜利之初,出现过一批解除旧婚约重新建立家庭的事例。其中有些属于摆脱包办婚姻(有相当一批革命者是因逃避包办婚姻而参加革命的),但是也有不少是喜新厌旧,不愿意再与过去的配偶共同生活而离婚的。
当时对性与爱的主流观念有这样几个要点:第一,爱情是最重要的;第二,性不是不重要,但是与爱情相比是次要的;第三,放荡是要不得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婚姻家庭观必须以基于共同理想之上的爱情 ............

书籍插图:
书籍《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 插图1
书籍《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