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希望从绝望深处迸发—存在主义文学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mb。
书籍内容: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已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内容 简 介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精神的一个表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首先被一批关注生命哲学的思想家所倡导,进而渗透到林林总总的文化形态之中,而尤以文学领域内的探索成绩斐然,大凡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或流派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它的浸润。
本书的目的在于对这一特异的文学现象进行粗略,但不失缜密的勾勒,揭示它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渊源,对其中的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它的美学特征和创作风格进行深入细致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几位存在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以及受其影响而卓然自成一家的后起之秀进行了重点评介和分析。
希望从绝望深处迸发
存在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
社会背景
在我们着手讨论存在主义文学之前,似乎有必要对它产生的基础,根源之类的背景问题先进行一番考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人类爱追根溯源;一方面则由于我们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思维、理解力习惯于按照事先排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工作。比如,我们对官场某位新贵产生了解的兴趣,却并不急于想知道他的政治抱负、政治才能和政绩如何,而是千方百计地打探他的家庭社会关系、背后支持人物和所属派系,有没有桃色新闻和让人解颐的政治笑话。又比如有人打算要在某地盖一栋房子,先要对此地的山势俯仰、水源经流、日照风向、道路交通、人文风俗、地质结构等占有详尽的资料,然后方肯动手实施蓝图。又恰如一匹识途的马,送主人去某一个目的地,只需按照它识出的标记往前走好了。思维的习惯 (或称定势、规则)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也是人类懒惰的表现,聪明的读者不会不对此有所警觉的。人类热衷于为思维制定规则,以求这些规则能使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则是必要的,它使我们妥善地解决了许多问题。那位显赫人物由于我们的喜恶而被决定了政治前途;那座房子的人们从此宁和康泰、人寿年丰;那匹识途之马果然顺利抵达目的地。但谬误有时也在这里发生:那位显要正是人杰而非庸才,抑或恰是庸才而非人杰,那块宅基正是一条新勘铁路必要之处;那匹马半道上遇上一个相似标记而误入歧途。所以,在思维与规则之间,还是思维更可靠些,思想是自己的,而规则差不多都是人家奉送的,虽然奉送的不见得就不可信。作这样的提醒,并非是出于笔者缺少自信或者不期望博得信赖,而是期望与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生活在同一个世纪的读者们唤起自己的感同身受加进到对存在主义的理解中去。
在我们试图追溯存在主义这种社会思潮的背景根源时,我们自然会记得,二十世纪决不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时代。这个世纪有太多的灾难降临,文明与进步并未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呈正值增长,现实的苦难与精神的苦难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神经,和平、自由的至善至美理想社会还是那么遥远、渺不可及。作为二十世纪人类精神的一个表征的存在主义,严格地说,它并不是现实的精神武器,而是地地道道的人类精神现象学的一个标本。但是,如果说它是人类孕育出来的精神怪胎,显然是出于对存在主义的无知和隔膜,甚至也可以说是对人类自身轻佻的辱慢。一九八○年四月十五日,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因病逝世。四月十九日,巴黎数万人自发为他送葬,队伍绵延数公里。在这个浩浩荡荡、庄严肃穆的队伍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由此可以推知存在主义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了多么大的反响。
我们不妨把话题稍稍延宕开来。
笔者的窗口正对着葱郁的山峦。在这初夏的季节,草木峥嵘,广玉兰正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希望从绝望深处迸发—存在主义文学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