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德语文学简史(上)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内容简介

  这本 《德语文学简史》(分上、下两册)系统、简明地介绍了德语国家自中世纪以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发展的历史。

  德语国家,除德国外还包括奥地利和瑞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每个德语国家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共同的语言,大体上是共同的文化背景,使它们的文学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本书以时代为序,分别对它们的文学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地阐述,对一些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做了详细介绍。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第一章 中世纪德国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德国中世纪文学基本上是德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

  德国中世纪的起点,历史学家公认是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

  始,但德国中世纪文学的开始,大多数文学史家认为应从八世纪算起,因为

  古代高地德语在八世纪才渐渐形成;德国中世纪文学的结束,一般认为到十

  五世纪末。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的崩溃,作为日尔曼族一

  支的法兰克人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在不平衡的情

  况下开始发展起来,到九世纪初,基本上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

  法兰克王国的鼎盛时期是查理大帝 (742—814)在位时期,他在800年

  加冕成为皇帝。到九世纪末,在查理大帝的帝国版图上出现了三个王朝,即

  在他死后由他的三个孙子所分别统治的东法兰克王朝、西法兰克王朝和中法

  兰克。马克思曾写道: ‘查理帝国是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奠基的先

  ①

  导”。 东法兰克王朝后来就发展为德意志国家。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在中世纪也有了

  相应的发展。

  直到八世纪之前,在说高地德语的地区,还几乎没有人读和写。那时教

  会拥有很大的势力,僧侣们使用拉丁语言文字。约在750年才开始有人把《圣

  经》从拉丁语口译成古代高地德语,用于布道。后来逐渐出现了以宗教宣传

  为目的的诗歌,它们的创作者多是僧侣教士。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高地德语

  文学受到了排挤和摧残,但是在德国人民中间产生的许多故事、传说、咒语

  等还是以诗歌的形式借助口头得以流传下来。十世纪福尔达的一个僧侣用文

  字记下了出之八世纪的两首咒语。到十九世纪人们在麦尔堡发现了大约是十

  世纪中叶记载下来的一些咒语,文学史称之为“麦尔堡咒语”。在这些咒语

  中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要求。诗歌多半是用于劳动或跳舞时伴唱的,有的是

  歌咏爱情的情歌,有的是颂扬在世的统治者或昔日的英雄的赞歌。还是富尔

  达的僧侣,他们约在810至820年之间用古高地德语记录下了一首歌,也是

  唯一的一首,这就是《希尔德布兰特之歌》。除此,一个无名诗人在830年

  用古萨克逊语写了一首《救世主》,这是用头韵的形式写成的;还有一首诗

  歌是由奥特夫利特?封?魏森堡(约800—880)用莱茵法兰克口语根据福音

  书改写的《基督》。在这两首诗歌里,作者想表明,不光是用拉丁语,就是

  用民间语言也能颂扬基督教。在他们的笔下,彼岸的基督身上有着此岸的统

  治者的影子。《救世主》还沿用头韵,而《基督》则已开始用尾韵的形式了。

  魏森堡改头韵为尾韵,这在德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德语文学简史(上)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