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王家范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ISBN 978-7-208-13751-6
Ⅰ.①百… Ⅱ.①王… Ⅲ.①中国历史近代史研究 Ⅳ.①K250.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082494号
责任编辑 高笑红
封面设计 陈 酌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王家范著
出  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发  行 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中心
印  刷 常熟市新骅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90×1240 1/32
印  张 13.75
插  页 5
字  数 325,000
版  次 2018年2月第1版
印  次 2018年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208-13751-6/K·2502
定  价 68.00元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编
历史轨迹与“大历史”感
历史:时空的大化流行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历史深处的追寻:宗教气质与精神分析
走向世界与中国情怀
彷徨与求索
第二编
土地关系中的假问题与真问题
农业经济结构的历史内涵
经济与政治的紧张
近世经济变迁的曲线
第三编
仁政的理想与哀歌
百年世事不胜悲
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
晴雨录与帝王心
吏治清浊:一个超越道德的话题
再版后记
第一编
历史轨迹与“大历史”感
历史,在“空间—时间”的坐标系上画出了一条起伏涨落不定的曲线,每个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经历过的动态轨迹。没有永久的辉煌,也没有不能挽救的沉沦。“上帝”绝不偏袒任何民族,将盛衰荣辱都交由他们自己去抉择,自己去支配变幻不定的命运。
中国在传统农业社会的长历史时段里,曾经持久地独领过风骚,极盛辉煌。然而大约到明清鼎革之际(1644年前后),中华帝国夕阳西垂,康雍乾余晖一抹,迅即黯淡无光。与此相反衬,西方以其“理性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开拓出又一天地,变落后为先进,步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新时代。自19世纪末叶起,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是,不甘落后,追回失去的荣耀,跟踪历史步伐,再铸辉煌。可是,那时的中国真是多灾多难,国运不济。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前,回眸上一个世纪之交,令人感慨万千:1898年,旧邦维新的曙光刚刚显露,却瞬间消失(中国近代第一次政治体制改革试验——戊戌变法仅维持百日,即以六君子流血而宣告流产)。1899年,激愤的中国农民组成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在大河上下掀天翻地。下一年,八国联军长驱直入,攻占北京,再遭国耻。这已到了19世纪的最后年关,即1900年。20世纪的头一年,1901年,迎来的却是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百年过去,我们这一代人生而有幸亲逢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其变化之快已足够令世界为之震惊。不断开拓未来的人们,实在不应急于向前奋进而忘怀过去。过去了的东西,人们往往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健忘,不珍惜,不复细加深究。我诚挚地建议读者诸君,在忙碌于世务之余,有必要付出一份心思,静心地回眸历史,细细咀嚼和品味过去。任何个人,任何民族,如若遗忘了历史,无异等于再度由零开始,一切从原始状态做起,又怎么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与史学的交往屈指数来,已满四十载。我总觉得,中国历史走过的轨迹很像那个由阴阳鱼巧妙组合而成的八卦太极图。这个包藏着一阴一阳、变化无穷的圆,是中国先祖杰出的思维创造物。它所构建的宇宙—世界模式是最完美的——正像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所说的,还有比圆更完美的平面几何图形吗?惟其如此,中国人思维的深处总是在追求完美,企盼理想。或许正是过于理想,当我们面对复杂多变、欲求无厌的现实世俗世界,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无论是古代,还是到了近世,每次像是出现了巨变的情景,却转眼发现又回到原先的状态。如果说在古代,我们的社会机制较之世界其他国家并无逊色,轮回尚且情有可原,那么近代的沉沦,我们确实并不甘心。然而无始无终的圆还是萦绕不去,跳不出旧轨:忽而波涛汹涌,忽而峰回路转,热情满怀常常变成沮丧悲叹。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何以如此艰难?何以不能由辉煌径直走向辉煌,却必须经历百年苦难的低谷?
我们时常会感叹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一再失去历史机遇。陈旭麓先生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但是紧跟着的一句话却不被人注意。先生曾不无感慨地继续说道:“即使轰了,也仍然不太情愿走。”日本明治维新与李鸿章办“洋务”几乎站在同一时间起跑线上——都始于19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也是被西洋的炮舰“轰”着离别中世纪的,可它成功地走出了。中国却步履艰难,一唱而三叹。严复的英国同学伊藤博文成了明治新内阁的首相(正是他最早策划了甲午战争),严复却一直怀才不遇,只能用翻译《天演论》以唤醒沉睡中的国人。历经辛亥失败的低潮后,他忽然省悟:“(中华)强立之先,以其有种种恶性根与不宜存之性习在,故须受层层洗伐,而后能至。故纯如欲问中国人当受几许磨灭,但问其恶性根与不宜之性习多寡足矣。”将近代化的受挫归之于中国的“国民性”,曾是经历辛亥挫折的一代人的普遍心态,集汇成一种思潮。平心而论,道德、人心固然是深沉而将起久远作用的东西,但是要为现代化扫清道路,律之于已有的现代化模式,概莫能外,社会结构的转型首当其冲。现代化艰难的根子只能先从特有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去寻找。严复所谓的“种种恶性根与不宜存之性习”,正确的解释应首先是指社会,结构性的社会顽症痼疾。
从动态变化的世界宏观背景来看,有一现象发人深思。大凡某一社会形态发展得过于充分,过于成熟,新的突破变革就难。世界文明中心地的多次空间转移,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明证。背上历史包袱,妄自尊大,是最常见,然而也是最肤浅的说法。一种较为艰深的解释思路,便是某种历史遗传基因经长期积聚,制度性弊端就越有可能沉淀凝固为“集体无意识”,冥冥之中支配其命运。因此旧制度发展得愈完备,社会机体就愈缺乏新陈代谢的有力机制。相反,它拥有极强的排异功能,足以抵御甚至消融同化任何新的机制。在曲阜,我见过通往孔林沿途一排排老树枯藤,空洞洞的树干上竟然 ............

书籍插图:
书籍《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 插图1
书籍《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