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故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韩非子的故事
韩非子思想精髓
韩非子的故事
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荀子在楚国的兰陵讲学。韩非、李斯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战国时期,韩国处于秦国与东方各国的夹缝之中,战事不断,大片国土被抢占。韩非对此十分忧虑,荀子有关富国强兵的各种主张引起了他浓郁的兴趣。
有一天,荀子批驳了当时十分流行的“天命”观念,他认为,“天”不能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恰恰相反,人应该主动把握天地自然的客观规律,充分地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这种冷静客观、不盲目迷信的精神深深鼓舞了韩非。虽然他说话口吃,但还是踊跃为老师的说法补充例证:燕赵两国交战之前求神问卜,都得到大吉之兆,结果赵国大胜,燕国大败。可见鬼神之事,虚妄不实。
荀子对韩非的说法十分赞许。
韩非好学深思,虽然在许多问题上的见解与荀子有所不同,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综合儒、道、法各家学说,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刑名法术之学。同学李斯深知韩非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心生妒忌。
学业有成之后,韩非回到韩国。李斯经过一番辗转,前往秦国寻找进身之路。
当时韩国国力削弱,大臣专权,内忧、外患都十分严峻。韩王不能重用法术之士克制重臣,反而喜好虚浮奢侈的人物。针对这些现象,韩非屡次上书进谏,希望国君进行整治改革。
韩非痛斥儒者们只会空谈,不能实干,侠客们触犯法律,肆无忌惮,他们都是国家的蛀虫,没有半点用处;韩王对这些人不但不严厉管制却加以表彰,是在浪费国家财富。韩王见到上书,非常恼怒。
韩非指出,要使国家强盛,只能依靠耕、战,一方面奖励垦殖,发展农业,增强国力;一方面加强战备,训练士卒,宣扬武功。那些夸夸其谈的儒者和破坏法令的游侠,不从事生产,不为国战斗,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韩王抬出尧、舜、禹、汤等古代圣王来反驳韩非,指出这些先王能够建立伟大的功业,推行的可是仁政,不是法治。
韩非回答说,社会不断发展,古今风俗不同,必须与时俱进,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仁义在古代有用,在今天已经过时,如今要想立足,必须扩充实力。
韩王终究不能听从韩非的意见。韩非不被重用,心中苦闷不平,只好用自己的笔,以犀利尖刻的文风,批评当时的政治,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一连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林》《说难》等等一共十多万字的文章,总结历代君主的成败得失,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抒发内心的郁闷之情。
在《和氏》篇中,韩非讲述了楚人卞和向楚王献玉的故事。卞和得到玉璞,两次进献都被工匠误认为是石头,楚厉王、楚武王认为他故意欺骗君王,先后砍掉了他的左脚、右脚。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玉璞在楚山之下痛哭,三日三夜都不停息,眼泪哭干后流出鲜血。楚文王问明原因,让人整治玉璞,果然得到美玉,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和氏之璧”。
在韩非看来,自己这样有真才实干的法术之士,就像怀抱宝玉的卞和,不但不被赏识,反而遭到迫害。如果有国君能够力排众议,委以重任,一定可以富国强兵。
为了阐明不实事求是、空谈仁义的危害,韩非还在《外储说》中讲述了宋、楚两国涿谷之战的故事。
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来得及过河应战。右司马购强向宋襄公进谏,劝他在楚军过河过了一半、没有排好队列的时候,趁机发起进攻。宋襄公认为这不是仁义之师的作为,拒不接纳这一意见。
楚国顺利过河,排兵布阵。这时,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由于寡不敌众,宋军惨败,襄公大腿负伤,三天后一命呜呼。韩非指出,这就是盲目迷信仁义、不顾实际情况的下场。
韩非的作品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的思想、锐利的文辞引来很多人的赞誉,不过,许多人对韩非本人的情况却不太了解。
有人把这些作品带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完《孤愤》《五蠹》等篇章,十分震撼,感到韩非的主张与自己的施政纲领十分符合。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
李斯这时已经做上了秦国的丞相。秦王向他感叹道:“我如果可以与这个作者交游,真是死而无憾!”
李斯当然知道这些作品出自韩非之手。他向秦王说明情况,告诉秦王此人名叫韩非,现在居于韩国,不被重用,很不得志。
为了得到韩非,秦王立即派兵攻打韩国,声言只有让韩非到秦国出使,才肯罢兵。韩王被逼无奈,只好把韩非送往秦国。
秦王见到韩非,对他十分喜爱,两人频繁交流对治理国家、天下形势的看法。韩非也终于找到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倾听者,仔细地阐述自己的学说。
韩非认为,人主处理国事,应该综合运用“法”“术”“势”三种基本手段。首先,要严明法度,法令成文颁布之后不得随意更改,遵纪守法者要加以奖励,违法乱纪者要严惩不贷。
所谓“术”,就是驾驭群臣的权术和方法。人主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明察秋毫,使臣下坚守岗位,恪守忠诚;不能让他们狐假虎威,借助君主的权势谋取私利;更不能让他们权力过大,难以控制。
“势”就是人主的威势。国君应该牢牢掌握生杀、赏罚等大权,保持威慑力,让群臣百姓有所畏惧,不敢为非作歹;不能轻易表露出自己的好恶,要让臣民百官觉得自己神秘莫测,找不到可以利用的弱点。
韩非侃侃而谈,秦王频频称是。在一旁的李斯妒火中烧,担心学识、才能都在自己之上的韩非被秦王重用,自己被冷落。
韩非也很欣赏秦王的胆略和气魄,心想自己若是能和这样的君主合作,一定可以实施法治,前途不可限量。
不料,李斯心怀鬼胎,联合大臣姚贾向秦王进谗言诽谤韩非。
两人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的贵公子,一定会考虑韩国的利益,不会竭尽全力帮助秦国统一天下;以他的才能,如果回国被重用,也将是极大的祸害,不如想办法杀掉他,以除后患。
秦王听信了谗言,下令把韩非关入大牢。韩非请求面见秦王,当面陈述自己的衷心,但不被允许。
对于韩非,李斯必欲除之而后快,派人把毒药送到牢中,迫使他自杀。公元前233年,韩非被逼无奈,服毒自尽。
秦王爱惜韩非的才华,越想越觉得自己应该重用他,后悔将他投入牢中。可是,当他下令赦免韩非的时候,韩非早已死于李斯之手了。
韩非虽死,其学说却已经深入秦王之心。秦国厉行法治,一统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很大程度上是落实了韩非的主张。不过,秦朝很快覆亡,也说明了这种学说存在的缺陷,汉代之后,经过改头换面的儒家学说又被推崇起来。
韩 ............

书籍插图:
书籍《韩非子的故事》 - 插图1
书籍《韩非子的故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韩非子的故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