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在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献给我的父亲
希望我能成为你的骄傲,正如你是我的骄傲。
木卫二
本名叶新代,生于1984年冬至夜,福建泉州人。“木卫二”最初是用于欧洲电影的专栏名,后来成为了一个笔名。
写影评十余年并借此谋生,曾任金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评委,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城市画报》等诸多媒体拥有专栏。


和木卫二的渊源可以追溯到BBS时代。现在应该没多少人知道BBS是什么了,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牌系统,用一种叫Cterm的软件,你可以进入这个只有文字的世界,白底黑字,像小时候的黑板报。那是比网页版论坛更早的存在,2001年我大学毕业后还有在玩,就是在那之后的2003年开始留意到木卫二和magasa。
四年之后,我已经在南方都市报做了好几年电影编辑。木卫二一直说,那时我邀他在这张报纸开设专栏,是他成为职业影评人的开端。我想这也是找我来写序的原因,自然义不容辞。
说了些过去,是想说木卫二写影评已经很多年,算是老影评人了。从豆瓣到微博,他也早已建立起自己的风格,为人追捧,也遭人非议。非议者常说他的文字清浅,但其实深入浅出型的影评很难写:对电影历史、制作乃至行销都要有知识积累,对影片本身要有独到有趣的观点,最后还要不装,以生动晓畅(最好加点幽默)的文字呈现,这里头的每个环节,都偷不得懒,做不得假,需要慢工出细活。很多细处,还要有人生的历练—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电影年轻的时候看不懂,后来经历了一些人事才明白它的好,这样的情形,每个经年累月喜欢着电影的人,都经历过吧?
我以为,木卫二一直在这条路上稳稳地、勤奋地走着。记得我最开始是找他给报纸写欧洲片,写了几年,报纸改版,调整栏目,他居然认领了日本电影来写,让我吃了一惊,这才知道他的积累如此广泛。他是福建泉州人,因为语言优势,写台湾电影也有自己的一套,令人羡慕。
而且他不当红包影评人。道德这件事,说到底是各人的选择,未必值得标榜。但确实,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只靠稿酬为生是辛苦的;有时顺手拿点红包也未必需要违心,但木卫二就是没有。他的这点坚持,我很钦佩。
以木卫二的资历,到现在才出书,算是晚了,我猜多半是因为自我要求高。他自己说年纪不小了,想对看电影写电影这件事,留个纪念。还记得在某一年的香港电影节,跟他聊过是电影大于生活,还是反过来?他选择了生活更大。对他这类型的作者来说,我想这是好事,他们笔下的东西,终究需要生活的文火慢炖。近几年,木卫二的摄影作品愈见精彩,大概也是他选择生活更大的证明之一。
这本书的结构,有如少年到青年,经过中年到老年,也像是一阕人生流水。这让我想起最近收到的一张概念唱片,邵夷贝的《新青年》,讲的是某位“青年A”从童年到三十来岁的人生。在这张专辑的后记里,邵夷贝说:“愿我们都能像‘青年A’最终那样,恒久持续‘精神’上的‘永远年轻’—始终热情好奇、自知愚蠢、精神饥饿和相信无限的可能性。”
我不能说得更好,把这话送给木卫二和他所有的读者,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
虞晓毅(《南方都市报》娱乐新闻部副主任,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参与编辑《华语电影》系列丛书)
2015年7月6日

自序
终于还是出书了。
我是一个影迷,也是一名影评人。
朋友曾批评说,你是在用影迷的心态看电影。这本书汇集了这些年的电影评论精选,见证了木卫二从一个饥不择食的影迷,变成一名以写文章谋生的影评人。前前后后,零零碎碎,居然也有了十年时间的跨度。
如果这本书的一些文字,令你觉得讨厌的作者好像不是在跟读者对话,那么,希望你能一笑而过,他只是在跟电影自言自语。这些评论大多是千百字的媒体文章,发表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上,大致上保留了见报时候的原样。篇幅不长,风格不一。因彼时年少,拙稚难免。每篇文章开头,我标注了成文时间,也算是记录下十年的写作轨迹。
本书最早的一篇评论写于2005年,是侯孝贤《冬冬的假期》。那时候,我还是浙江大学的一名学生,也还没有用到木卫二这个笔名。当时刚有博客这种新鲜事物,却还没有今天的豆瓣。DVD和网络下载红红火火,我跟朋友们结伴一起,到后来没多久就被拆掉的电子市场淘碟。那些低调而神秘的地方还包括马塍路、孩儿巷、金祝新村……一再被查封的颐高旗舰广场3128以及竞舟路上的隐蔽音像店。
如今看来,这种看电影的方法麻烦又滞后。看电影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好几种,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包括我在内,现在有很多人都相信电影属于电影院,电影也应该回到电影院。2015年,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看了《乱世佳人》《美国往事》和《少年时代》,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看了《刺杀神枪侠》。这些电影有的已经看过一遍,有的好几遍,但我比较确信,在电影院里才是真正看过了一部电影。
看电影是一个不断扼杀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过程,尤其是当你置身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场所里面。即便电影画面是表现漆黑一片,我们依然能看到投射到银幕上的黑暗,因为电影放映是必须有光亮的。人类在黑暗中沉睡,在黑暗中做梦,所以电影被很多人描述为一个梦。
年少轻狂时,一度陷入过看电影也要比别人厉害的功利想法。有一天,在意识到好电影根本看不完时,我感到了绝望。这时候我才发现,看电影在本质上是自我审视,自我对话。看过的电影,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们推崇经典,因为只有经典会让我们翻出来重温。至于那些泥沙俱下的新片,多数是看过一遍就不会再拿出来了的。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为那些我喜欢过的电影,留下一些时间的痕迹。
写影评不是一项太好的职业,但我很幸运,坚持了下来。
《身不在场》这个书名,可能是我所感受到的精神困境。这个“身”,既是指你、我、他,也是“长恨此身非我有”的“身”。
正如IMAX的宣传语,看电影还是进入一部电影。很多人为主人公的爱情落泪,为主人公的命运焦虑不安,甚至义愤填膺地想帮主人公找凶手。那么,身不在场是一个影迷的局外人遗憾。
对于写影评这桩事,人们总是觉得,你这个人又不在电影拍摄现场,凭什么指手画脚。简言之就是,你有本事你去拍啊。身不在场是一 ............

书籍插图:
书籍《身不在场》 - 插图1
书籍《身不在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身不在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