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日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找到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凯尔泰斯·伊姆莱
首先,我要做一个特别而坦诚的自白:自从我登上飞机前来斯德哥尔摩领取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那一刻起,我就很不习惯地感觉到,有双漠然观察者的锐利目光尾随着我;在这盛典时分,当我突然变成公共视线的焦点,我却感觉自己与那位冷静的观察者更为贴近,而不是这位一夜之间拥有了全球读者的获奖作家。我唯一期望的是,我能够通过自己的获奖演说化解这种双重性,帮助自己将并存于体内的两个分裂的自我整合为一。
到目前为止,就连我自己都不很清楚:我的作品及我的生活,与这个崇高的荣誉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也许,我在独裁统治下,在充满敌意、绝望陌生的精神环境中生活得太久,以致萌生出一种特殊的文学意识:根本无须琢磨这个问题。与此同时,人们从四面八方告诉我,我始终围绕着一个所谓的“主题”而进行的各种思考,既不合时宜,也没有吸引力。尽管如此,我还是凭着自己的信念执著地认为,写作始终是一桩绝对严格的私人事件。
私人事件,并不排除其严肃性。尽管在这个只看重谎言的世界上,这种私人事件的严肃性看起来显得滑稽可笑。根据不言自明的哲学真理,世界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然而在1955年一个明媚春日,我突然省悟:只存在一个惟独仅有的客观现实,那就是我自己,我的人生。这是一个脆弱易伤、载着困惑时代之记忆的礼物,它被一种外来的陌生暴力所掠夺,被收为国有,被强行管制,被盖印封存。我必须从所谓的“历史”手中、从恐怖的魔鬼手中夺回,因为它只属于我自己,只能由我守护珍藏。
总之,这使我与周遭的一切决绝对立,即使不是客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生存现实。我所讲的是共产的匈牙利,是“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假如世界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那么,个体之人——甚至对其自身而言——也不过是件客观事物,他们的人生故事只是一些偶然发生、互无关联的历史碎片,他们只能惊诧叹息,但也无可奈何。没有必要将这些碎片拼凑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某些情景客观得超过了一个主观自我的承受能力。
一年后,也就是1956年,匈牙利革命爆发了。顷刻之间,整个国家变得主观。然而,苏联的坦克很快又恢复了先前的客观。
听起来,好像我在开玩笑,但请诸位认真想想:20世纪的语言变成了什么?词语变成了什么?我敢断言,我们时代的作家们首先最感屈辱的发现,就是语言的转变。我们从世纪前的文明时代所继承的语言,居然变得无从表述一个现实过程,无力阐释一个本无歧义的概念。让我们想想卡夫卡、奥威尔吧,旧的语言在他们笔下解体了,仿佛被他们投入火中,随后,他们向人们展示残灰余烬,灰烬中闪烁着新奇、陌生的表征。
不过,我还是想回到写作——这个“严格的私人事件”的话题上来。这儿有几个问题,几个别人在我这样的位置上不会提出的问题。比如说,萨特专门写了一本小书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很有趣,但可能也很危险,我应当感谢命运,以前从来没有必要思考过它。让我们看看,它到底危险在哪儿?假如我们瞄准一个社会阶层,不仅出于欣赏,而且还希望能影响它,那么,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写作风格是否具有感召力。作家很快就会心怀疑虑——问题是,他肯定要花很多精力来审视自己。即便如此,他还是不可能知道读者的期望,他们究竟喜欢什么?他显然无法逐一询问。即使能问,也无济于事。结果他只能假设自己的读者群,猜想他们的需求,推测自己对他们所能施加的、预期的影响。说来说去,作家究竟为谁写作呢?答案毫无疑问:为他自己。
我至少可以这样说,我没有走任何弯路就找到了这个答案。确实,我的情况比较简单——我既不拥有读者群,也不想影响任何人。我从事写作既没抱任何目的,也不为写给别人看。如果说我的文字真有什么可以用语言表述的目的的话,则是在形式和语言上忠实于题材,此外别无所求。有一点必须澄清:这是在既荒唐又可悲的、受控于国家的所谓“责任文学”时期。
另一个值得质疑却更难回答的、并非没有争议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写作?在这桩事上我也很幸运,因为我想都没有想过自己可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在题为《惨败》的小说里特别记录了这一事件。我站在一栋空空荡荡的政府机关办公楼内,除了从走廊交叉口的方向传来的咚咚脚步声外,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股特别的亢奋捕获了我,因为脚步声正朝我走来,尽管脚步声发自一个我看不见形体的人,但我突然感觉耳畔听到的是千军万马的步伐。仿佛一支部队在朝我逼近,步伐赳赳,我突然感到一种无以抗拒的吸引力。在这儿,在这个走廊里,我在短短的一分钟内理解了这种自我奉献的欣狂和这种融入大众洪流的陶醉之美,就像尼采所形容的那种——尽管语境不同,但我仍想引用——酒神的欣狂。仿佛某种物理的力量推我拖我,将我拽进队列,我感觉自己要靠到墙上,紧贴墙壁,以此抵抗这股极具诱惑的磁力。
我这样记述了这个我亲身体验过的强烈瞬间——如同一股喷发于梦幻的源泉,并非涌自我的体内,而是来自外界某个地方。每位艺术家都熟悉这样的瞬间。有时,我们称之为灵感爆发。但是我所感受到的,并不能归为艺术创作体验之列,我视之为对自我存在的发现。我从中得到的并非艺术——在很长时间内,我还在寻找艺术的手段——而是我的生命,我早已丢失了的生命。这是对孤独的体验,对艰难人生的体验,我在开始时就已经谈到:要从精神麻痹的队列里走出,要从剥夺个性与命运的历史走出。我惊恐地发现,在我从纳粹集中营回来十余年后,换句话说当我走到人生的中途,始终笼罩在斯大林的恐怖咒语之下,而这一切,如今只剩下杂乱的印象和几条传闻。正如同人们常说的那样,好像并不是发生在我身上。
显然,这种幻象的瞬间源于漫长的早期经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可能会追溯到某种创伤体验导致的心理压抑。谁知道他说的对不对。由于我自己也倾向于理性探索,因此任何盲动与崇拜,对我来说都格外陌生:既然讲到一个幻象,我势必理解为一种有着超自然形态的某种现实;有一个日趋成熟的思想在我身上突然——可以说革命性地——爆发,我借助于一个古老的惊叹来表达:“Heureka!”——“找到了!”可是,我究竟找到了什么?
我曾经说过:所谓的社会主义对我来说,就像将一小块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船夫日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