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五十多岁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劝我写自传,我一直推托,说,等退休吧。可是退休两年了,还是迟迟没有动笔。记得那位从五十岁就劝我写的资深老编辑苦口婆心地说:人在五十岁和六十岁时心劲儿是不一样的,因为身体状况不一样,精神状态也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早写。
好像不幸被他言中了,我五十岁时没写,六十岁时果然更不想写了。原因倒不是身体状况差了——我除了血糖偶尔高些,身体自我感觉跟五十岁时没有什么不同——心中一再推托的原因在于:我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值得写。从年龄组看,我们这一代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正好躲过了战乱,一生平平静静波澜不惊,有什么可写的?从个人的生命历程看,我既没参加过革命,也没参加过斗争,六十年间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我无关,最多只是一个看客,有什么可写的?
直到看了一九八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艾利亚斯·卡内蒂的《获救之舌》,才使我改变了想法。他也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历史人物,也没参与过什么历史事件,写的只是他一生的琐事。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写的啊。
我这才决定用原本就多到无处打发的时间把自己经历的生活写下来,从社会学的角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个案而已,一点也没有代表性,没有推论价值,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人对于她经历的生活的不厌其烦的记录而已。
如果有人会通过我的记录对我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感兴趣,或者是从社会学角度,或者是从历史学角度,或者是从人类学角度,甚至从考古学角度,那是他们的事儿,跟我无关。我唯一的愿望是把我的自传写得像卡内蒂那样兴味盎然,妙趣横生。
在六十三年的生命中,我始终坚持“采蜜哲学”: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
李银河
小学·东方红
七周岁那年,我才上小学。学校坐落在虎坊桥附近,叫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父母让我上这个学校是因为离家近,那时我家已经从东华门搬到了天桥,从平房变成了楼房。那时候,人们一般都认为楼房比平房好,因为楼房里有暖气,平房没有;楼房里有卫生间,平房没有。新家在一座三层的小楼里,层高比后来盖的楼房高很多,据说是出自苏联专家的设计。我家住的是一套四室一厅的单元房,但是那时住房紧张,其中一间分给了报社的一位年轻职工住,他成了我家近得不能再近的近邻。
值得一提的是我家另一位近邻:空军英雄赵宝彤,我们都叫他赵叔叔。他是放牛娃出身,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打下了八架美国飞机。赵叔叔相貌英俊,和蔼可亲,见到我们这些小孩子总是笑眯眯的。我们的住处离陶然亭公园不远,赵叔叔总是去陶然亭钓鱼,每次都满载而归,而多数人钓上半天连一条鱼都钓不到。看来有的人就是心灵手巧,别人望尘莫及,就跟他能打下那么多飞机别人却做不到是同一个道理,不服不行。赵叔叔的妻子金凤阿姨年轻漂亮,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浓厚”。他们恋爱的经历很有意思,当年金凤阿姨还是个小记者,采访大英雄赵叔叔,结果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后来,像赵叔叔这样资历的人都成了大领导,可是赵叔叔却沉溺于幸福的婚姻生活之中,仕途蹉跎。“文化大革命”中隐约有一种说法,说赵叔叔本来前程大好,可惜被资产阶级娇小姐给腐蚀了。人们为他惋惜,然而他对金凤阿姨一往情深,后来金凤阿姨被冤枉入狱,赵叔叔也始终不离不弃,成就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我最初是每天坐一个带小房子的三轮车上学,就像现在大街上私自拉客的三轮车一样,只不过是人蹬的,不是电动的。小小的长方形车厢有两排座位,每排都挤了三四个孩子,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小啊。后来,大约是从三年级开始,妈妈就给我买了学生月票,让我独自坐公交车上学。先坐两站十五路,再坐两站十四路,就到了校门口。那个年代社会秩序井然,从没有人想到孩子必须要大人接送,否则会被人拐卖什么的。有一次我把月票搞丢了,妈妈很生气,可是不久就接到通知,有个人捡到了我的月票,让我去他家取。妈妈和我带上谢礼去了,还真就给找回来了,那个年代真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啊。
我的小学有个特点,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老旧建筑,屋脊尖尖的,有古色古香的回廊,还有木制的楼梯和地板,踩上去会吱吱作响。好几部表现民国时期学校生活的影视作品都曾到我的小学去取外景,其中包括著名的《城南旧事》,那部电影的主人公也是生活在城南虎坊桥一带。电影中孩子们玩耍的带伞形顶子的转椅,就是我们小学时天天玩的啊。
我们班有四十多个同学,一起度过了六年。有句话说,人一生真正的朋友都是十二岁以前交到的。意思可能是,只有在天真无邪的年龄,人们才会仅仅出于好感而结交朋友,而年长之后都会有其他因素掺入。我们一帮小学同学的关系是非常纯洁、非常融洽的,五十多岁那年全班还聚会了一次,来了三十多人。虽然历经世事变幻,但大家仍有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可惜,由于闹出了一位精神有点问题的同学向另一位同学借钱的尴尬事,大家就没有再聚会过了。
我一直都是好学生、乖孩子,学习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点可能有遗传因素——我爸爸小时候上学从来都是第一名,我的哥哥姐姐以及他们的小孩也个个出类拔萃。大姐二姐都考上了哈尔滨军工;二姐参加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奖,还作为代表讲话,登了报纸;哥哥中学得了金质奖章,那可必须是所有科目全五分的,有一个四分都不成;哥哥的女儿十四岁上清华,十八岁考取美国杜克大学,小小年纪已经在霍普金斯大学当老师了;姐姐的儿子也是实验中学的优秀生,学校要保送他上清华,他嫌专业不好,自己考去了清华计算机系。
我这辈子由于赶上“文化大革命”,没有正规考过什么试,所以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程度究竟如何。似乎我智力的极限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的挑战,从没觉得什么东西难得学不会过。由于我们小学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小学,有时北师大会给我们做实验性质的测验。有一次,全班参加一个算术测验,设计的题量特别大,是根本做不完的,只要求我们能做多少做多少。我交卷时感觉不太好,因为没有做完,这在我的考试史上还是第一次。过了些日子,我已经忘记了这次测验,可是突然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得到了来自师范大学的奖励—— 一支 ............

书籍插图:
书籍《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 插图1
书籍《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