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的时代 中国城市的阶层描述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断裂的时代:中国城市的阶层描述

断裂的时代:中国城市的阶层描述

中国思维网 www.openelib.org 2004年6月16日 阅读数: 1852源作者:五岳散人


  离开了“阶级”的概念后,对社会整体的论述开始出现了混乱。“阶级”的描述方式,是一种对立的描述,是对社会生活一种扁平的说法。而实际生活中,阶层是一种没有针锋相对意味的描述。
  阶层是一种很中性的说法,这样说的目的,其实是一种现实世界的缩影。阶级是革命的产物,非如此不能调动革命的积极性。而阶层取代阶级的目的,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化,即从革命的暴力转换到改良的温和。在利益结构上,大家发现其实没有多少一定要进行革命的因素,这个世界也是可以共存的。
  阶层之间的转换与变迁,也不象阶级那样的生硬。转换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往往要经过暴力的手段与惨烈的争斗才可能实现,而转换一个人的阶层属性则要温和的多。虽然阶层与阶级都是描述社会、经济地位的用词,但阶层的更多的强调经济的作用,而阶级在经济的作用外,用政治划了一条鸿沟。
  但在这里,我个人不想对阶层的政治属性进行任何描述,这种描述也是我力不能及的。由于这些年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成为了衡量阶层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我想描述的是中国目前城市中各阶层的生活。
  其实在用阶级分类失效后,中国正式走入了一个以阶层分类的社会。由于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固有的阶层被完全的打乱。尤其在近50年里,本来还在勉强维持的地主乡绅、新兴的企业家被建国后的历次运动所消灭,中国传统的阶层划分与新的阶层的兴起中断了。当然,这不是在说没有新的阶层兴起,而是社会自发形成的秩序被完全打乱,代之而起的,是政治意义上的阶层。而这种阶层是没有可供描述的余地的。
  自从20多年开始,中国的社会开始了新阶层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之短暂,以至于很难看出新兴阶层的特点与生活的模式。断裂的时代中,重新起步的已经不是当年的农庄主、老资产拥有者,而是一批新兴的资产拥有者。这些人在左右我们的社会,但我们很难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由于古代中国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而西彦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重新起步的阶层中,没有所谓的“老钱”,每个人的兜里,都是喀喀做响的新版人民币。所以没有什么贵族之类的阶层。钱也不是衡量阶层属性的唯一方式。我很难说自己的观察是正确的,所用的分类方式也是适当的,只能分别描述一些我所能知道的典型生活方式,在这个里面加以分类与评论。在这个激烈变动的社会,只能如此了。 
  
  第一章、 阶层的划分
  有一种方式叫做“两分法”,比如把人分成有钱、没钱两种。这种分类法确实比较清楚,就是没有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界限标准。多少钱算是富裕的?这根本无法得到一个大致都满意的结果。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社会结构不是枣核型,而是宝塔型结构。枣核型结构是比较容易描述的,因为庞大的中间队伍与外在的透明性保证了描述的准确性。宝塔形结构从外在上看等级分明,而内部有不为外部所知道的阶梯,这种结构很难被描述。
  在表面上看,一个家伙每天坐公交车上班,满身都是二级或者是国货精品,他的职业可能是政府一个部门的科长。在他的手里,可能每天批准的资金有几百万之多,而他晚上坐公交车可能只是为了到豪华酒店去吃晚饭。每年的年假,他可能向所有的同事宣称自己去了某著名的、正在减价促销的旅游线路,并且是用的打过很多折的机票,而实际是在国外渡完自己的假期。
  这就是描述中国城市阶层的难度:财富固然是衡量一个人的方式,但很多人不能用他们手里的钱去衡量他属于那个阶层。最明显的例子是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家里装修得象个国外的中产阶级,但他不过是某个国营垄断行业的小头目。之所以可以装修的那么好,是因为这个国营公司下属有建筑装饰公司,而这个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归这位朋友审核。当然,他是付了钱的,他付的钱可能正好可以购买那个昂贵的马桶。
  任何时候,听说一个人在城里著名的黄金地段拥有房产,都不要马上认定对方是有钱人。因为我们这里曾经实行的分房福利制度,那房产很可能是这么来的。同样,一个人开着一辆不错的车招摇过市,这车也可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中国城市中的阶层划分,要是从通行的标准出发,得到的就是一种毫无真实可言的假象。因为一切可以被观察到的东西,都可能不是真实生活的标准,我们这里是不按照那些标准生活的。所以,在财富这个最基本的衡量基础上,要加上无数的变量。除了政治的因素外,掌握的资源与所处的地位就是变量。这种变量的标准是特殊的车牌与出入场所的综合。
  我的一位朋友曾这么描述中国人的财富问题:某些人手里的人民币含金量比较高。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能就可以部分理解中国城市的阶层是怎么回事。
  中国的阶层基本可以划分为七个:上上层、上层、中层、中下层、高级下层、中级下层与底层。每个阶层其实都并不相交,界限的划分在于一种与其他阶层隔离的程度。上层之间与中层(不论是怎么样的中层)、中层与下层(高级下层也是下层),他们之间在生活中相互隔绝的地方就是阶层的分界线。
  相信在中国用房产与私车来做标准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这两种东西是隔绝与“下等”阶层的最好的工具。所有的上层与中层的人士,至少应该拥有自己的住房与供私人使用的汽车。这里说的私人,是指除了以开车作为一种职业外,所能拥有使用权的意思。即使产权不是私人的,鉴于中国的状况,只要长期拥有使用权也可以归到这里面来。
  这种隔离是最显著的特征。即使高级下层在经济能力上可以经常乘坐出租车,他们依然不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隔离的。一个上层的朋友说过,他从来不觉得社会秩序有任何不好的地方。关于这一点他其实没有说错,在他出入的场合与场所,社会秩序非常的良好。即使是一个对社会关注更多的中下层成员,他的社会秩序感也是趋向于好的方面。
  但任何下层的人都可以说出对社会的担心,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冲突。中下阶层的人士虽然在生存的环境上说,比较接近下层社会。可是他们依然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与下层生活之外的。只要通过与下层隔绝的小区、汽车的玻璃窗,任何一个中层以上的人士都不会体验到其他阶层人士的感觉。
  上上层
  上上层的生活是其他阶层所想象不到的。
  上上阶层的形成分成两种形式。上面说过,中国没有贵族的传统,但建国的时候,有些被特意保存下来的旧日的特权人士,在历次的运动中没有完全消失。由于国家政策的关系,他们基本上是属于被供养的阶层,这是其一。另一种是当年高级官员的亲人,形成的新贵集团。如果在历次运动后还能够最终恢复当年的荣光,自然就形成了目前中国人数最少、能力最强的阶层。
  在经济开放后,这些特殊的阶层利用当年的关系迅速取得了经济上的利益。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行为未必是合法的,现在这些已经积累起庞大财富的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低调的有钱人。
  低调是这些人士最显著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就是“越有钱就越有钱”,在最早期得到一个资金的积累,在一个市场刚刚开始发育的国家是一种什么意义是不用多说的。经过积累的阶段后,基本他们现在在幕后操作一些不那么显眼的公司或者基金会。虽然在市井中可能流传着他们的名字,可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说出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有人在说他们在做什么,基本是可以肯定是错的。
  那么他们现在是怎么样?除了某些还在操作上不了正史的事业外,其他很多人成为了相当于“暗东”一样人物。比如他们的手里经常有些“控股公司”、“投资公司”之类的机构,为了合并或者拆分一些企业做准备。
  在他们的名单上,大量的资产是各种公司的股票、公司的股份、不动产等,而这些东西保证着他们不进入公众的视线中。这就是现在他们的生活,虽然完全脱离了公众的视线,却在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公众的生活。
  
  上层
  上层是一个明星的群体。
  这里的明星指的不是娱乐界的明星,虽然娱乐明星中的佼佼者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栖身于这个阶层,但这个阶层中的其他人士是不会把他们太当回事的。因为这些其他领域的明星不是在娱乐大众。这里可以看出另一种隔离的形式,就是从任何角度与大众隔离起来,甚至对于靠娱乐大众而取得经济地位的人,这个阶层也抱有怀疑的态度。只有这个娱乐行业的明星展现了其他方面――通俗的说就是商业能力的时候,这个阶层才会接纳他(她)。
  与国外的相同等级不同,这个阶层比国外的相同等级更具有开放性。这是他们的底色决定的。在这个阶层中,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上上层那种虽然短暂、但是实际存在的显赫背景,很多是从社会的底层中奋斗出来的。
  一个当年曾在国家收购羊绒的公司任科长的朋友说过:“当时那些人背着装羊绒的口袋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现在他们“奔驰”都有好几辆了。”记得我曾问到,你现在如何?他沉默一会儿后说:“老样子。”
  所以,对于这个阶层应该讲究的品位与其他东西,这个阶层是根本不考虑的。只要通过做买卖可以得到足够的经济力量,就可以通过各种联宜俱乐部找到属于这个阶层的“组织”。这里可以顺便说一下,在象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中,高档会员制俱乐部就是为这样的人士预备的。这种俱乐部不对大众开放,基本上是一个小圈子的会所。
  与上上层相比,他们是勤于出镜的一群人。他们的出镜未必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在他们的眼里,出镜、接受采访是为了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他们很难接纳纯粹靠镜头吃饭的明星是可以理解的。同样重要的原因是,娱乐明星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企业也是原因之一。
中层
  中层是面目最模糊的阶层,因为这个阶层容纳了太多不一样的人。基本上说,上上层与上层虽然出身背景有差异,但其基本从事的工作是相似的。不论是倒卖导弹还是生产洗衣机,都是商业方面的背景。
  而中层具有着最变化多端的职业。那些无法凭借头脑而被上层认可的娱乐明星属于这个阶层;中型企业主也属于这个阶层,甚至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与随时可以挣到外快的教授也属于这个阶层。
  这个阶层的生活是最值得羡慕的一种。
  首先,这个阶层的生活是富裕的。对于上上层与上层而言,一般意义上的金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关于这一点,可以用银行卡泛滥后的工资发放来解释。在银行卡发放前,看见自己的收入至少是厚厚的一种重量,发卡后,多少钱变得没有意义了――至少比拿在手里虚拟了许多。
  而且这个阶层是最有时尚感觉的阶层,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支付由时尚感觉而产生的消费。与上两个阶层不同,这个阶层的审美能力是自身工作、家庭教育与后天熏陶的结果。上两个阶层在有钱的时候,还没有相应的品位,而他们即使是糟糕的品位,在有钱后也没什么人可以讽刺他们了,所以他们始终不能有任何提高。这与有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
  更多让人羡慕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工作者。至少不是完全的工作者,没有人记录他们的考勤情况。不论地位与收入如何,只要还被打卡机束缚的人,就不能与这个阶层有任何关系。在这个阶层中,任何标准都在钱之上。包括自由的工作时间、工作的环境与工作的乐趣。
  
  
  中下层
  有个正在流行的词汇叫“小资”,具体好象是指一些虽然收入有限,但保持一种“小资产阶级”可怜品位的人物。比如看《读者》、去“星巴克”、以《时尚》杂志为最高品位的人群。这些人是组成中下层的主力。
  中下层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早九晚五生活的人。出入大写字楼的人中,绝大多数是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每天按照时间表生活是他们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因为时间表是老板定的,而老板是给他们发工资的人。
  然而,五点以后,他们很愿意成为一次老板。所以,他们去酒吧、咖啡厅或者其他有良好服务的地方去实现这个梦想。梦想着被重视的滋味,并且以为高于他们的等级的人也是这样生活的。但遗憾的是,他们错了。高于他们的人是没有这种消费习惯的,他们的圈子里专门的地方可以消磨。
  同样,他们所购买的杂志等东西,都不是他们可以经常进行消费的。在这个阶层中,总是要购买自己并不完全需要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用翻看另一个阶层的读物来打发时光或提高自己的品位。因为这个阶层抱有这种幻想,所以中国的无数杂志都号称给品位高、学历高的人看,但实际瞄准的就是这些人。几乎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以为高层阅读的东西,恰恰是那些层次比较高的人所不看的。
  这是一个尴尬的阶层,大量的消费能力被投入到他们不能明了其内涵的活动与消费中,结果只能让冒牌高档品厂商大赚一笔。但也要承认,没有了这些人,伪装的品位与幽雅终究不能卖上个好价钱。
  
  
  高级下层
  在我们这里,高级下层其实是很值得重点推广的社会稳定因素。如果没有办法说明这个阶层的面貌的话,至少可以做个类比:凡是夏天可以在半分钟内决定乘坐出租车的人,基本可以归入这个阶层中。
  上面说过,把大众与自己隔离的程度越高就证明等级状况越高。高级下层的收入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具有半隔离效果的。半隔离的意思,就是他们可以经常乘坐出租车,尤其在快迟到的时候。而回到居住地,这种隔离就不会存在了,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还是中国人的传统――邻居之间过于熟悉的地区。
  这是对时尚进行拙劣模仿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每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发工资之间的日子。他们的时尚圣地是那些品牌来历可疑的摊贩聚集地。虽然中下层偶尔会到这里来购物,但他们不是支撑这些可以把价格还到原来开价几分之一的地方的主力。
  对于这个阶层而言,更没有自信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因为相对于中上层对公司或企业的重要性来说,他们是更容易被替换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彩票的热情超过了其他所有的阶层,在他们之上的阶层对于前途的自我认定是多少强一些的,他们也较少购买彩票。而低于这个阶层的人,甚至对彩票的消费能力没有那么大,虽然他们更需要虚幻的希望进行生活的支撑。
中级下层
  这个阶层是相当统一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工作属于城市中最用不到创造力的。这里所谓的创造力,就是指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主观作用。而这个阶层不需要这个,他们需要的是一条别人已经完成的流水线。
  没有创造力不是代表这个阶层的人不聪明,他们足够的聪明。如果愿意,你可以把这种聪明称为“小市民智慧”。我们国家最著名的这种智慧的集散地,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上海这个伟大的商业城市。但据我的观察,在任何地方其实都是这种智慧的乐土。
  小智慧到底是什么?在北京与上海、甚至全国的超市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人:面对大小两种包装的产品念念有词。请不要误会他们在读商品说明(他们早就已经习惯相信电视广告了),他们是在算单价到底那个更合算。其实这是件非常愚蠢的事,大包装的商品当然会比小包装的在单价上便宜,这是一个基本的商业规律。这就是小智慧的用处:有些事情根本就可以从常识上推断的时候,他们在利用当年学的一点可怜的算术知识。
  电视广告是他们购买商品的指南。如果说上层或者中层的人对于广告还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话,这个阶层从来就没有这个能力。隔离是上层与中层的特点,而这个阶层的是最害怕被隔离的。通过电视或者报纸的广告,并且通过购买他们推荐的产品,这个阶层才幻想自己是没有被隔离的。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极度需要被社会所承认。而使用大众产品是得到承认的一种途径,让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环境里。品位这件事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底层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员,你很难知道他们是如何生活的,除非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他们有收入,但是很不稳定,有工作,但经常被炒鱿鱼。很多情况下,很难从白天见到他们。因为他们可能在某个自发形成的路边集市上卖些针头线脑。白天是城管、税务的天下,他们只好在傍晚的时候出来,因为他们无法交够那些让他们合法化的费用。
  有些景况好一些的人,可能会找到这个城市中最辛苦、最没有前途的工作。比如运输、交通协管等工作。在这个阶层里,即使最好的情况出现,他们的所得也最多是刚刚够养家糊口,甚至他们的所得不能让他们在吃饱饭的前提下,供养一个学生上学。
  城市中的底层其实是最悲哀的。在农村中,如果只是吃饭倒也还好,至少在土地上不会饿死。但在这个全部都是柏油马路的城市中,在公共草坪上种庄稼显然不是个好主意。由于我们这里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年是过于庞大,现在又难以维系,所以,在这个阶层中,只有很少的人享受到了这种保障。而这种社会保障的水平,往往又严重滞后于物价等波动,这些人在风险面前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甚至一次持续时间稍微延长的物价大幅度波动,都可以导致他们的生活完全崩溃。
  社会的底层、尤其在城市社会的底层,是没有什么可以暴光在表面的。因为一切都被城市的繁荣所掩盖着,不可能成为报纸关注的焦点。每年的年底,有很少的人将得到一年中唯一一次来自领导的关怀。除了这个时间段,他们是领导的眼中钉。
  
  
  第二章 出来走走
  如果不能在生活中表现出阶层的属性,相信很多人就不会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了。在任何注意自己形象的人看来,基本上表达的不过是两个意思:对下而言,他们全身的零件都在显示“我与你不同”这句话,而对上而言,这些零件想表现的是“我们是一伙”。
  这就是阶层属性的本能,也是庞大的生活用品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品牌在宣传自己的时候,如果面对的是中层以上的消费者,他们将把自己打扮成高于自己实际价值的东西。当然,价格要符合真正购买阶层的要求。
  面对下层消费者的时候,这些东西需要的是把自己说成是大家都选择的品牌,或者直接赤裸裸的用价格优势打动购买者,比如一直在用那个光头明星推销自己的肥皂粉。
  所以,要是不能表现阶层的属性,就实在是对不起那些伟大的劣质商品的推销者了。
  
  
  服装:
  我的一位很有品位的中下层朋友被一个土财主追求过。整个追求的过程是这样的:
  土财主说:“我穿西服只穿金利来。”
  我的朋友说:“我不知道金利来,只知道范伦铁诺。”
  这个追求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了。
  服装是个比较永恒的话题,而这里也是最容易让人糊涂的地方。一个人的着装最容易暴露自己所属的阶层。
  上上层与上层的着装具有的差别,甚至大于上层与中上层的差别。上上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很少着正装,而上层由于工作的关系,着正装的机会比较多。
  最为上上层所接受的服装,绝对是很低调的休闲款式。在他们而言,已经不需要用服装来提升或者告诉别人自己的地位了。这不是说他们没有正装,而是除了出席正式的场合,很难见到他们穿正装。我倒是见过几个上上层的家伙,在需要正常着装的场合,穿的依然是毛衣。还有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物,不论任何庄严的场合,总是一身中山装。
  仔细观察,即使在这些休闲的服装中,依然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来代表他的身份。最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人衬衫的领子与袖口。由于上上层所喜爱的衬衫不会是需要上浆的硬领,在他们的生活标准看来,那东西多少是不舒服的。他们所选择的衬衫(如果他穿了的话),一般而言,一定是纯植物纤维的制品。人类再聪明,想要让衬衫不经过熨烫就保持没有皱折的状态,就一定要在植物纤维中搀杂别的物质。如果对纯棉等东西有一定认识的话,对这东西不经过熨烫的状态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上上层绝对不会穿着领口袖口遍布皱折的衬衫出席任何场合的活动。这种细节的关注,是辨别阶层的一种好方式。
  在其他的地方,请留意他穿着的品牌。不论是否是花体的,一般来说,上上层的服装不会是你所知道的任何品牌的产品。如果你有幸知道他的大名,这个牌子应该就是他姓名的缩写。当然,是英文的,并且特殊设计过。
  这基本是他们互相辨认身份的一种标志。对于他们而言,挣钱是一种很游戏的事,他们不需要每天在财务报表中奋斗,老实说,他们能否看懂都是个问题。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时间到那些定做服装店里去浪费时间。
  我所认识的一位这个阶层的人士,所有的衣服都是英国某些老店的产品。他在英国没有业务,但他每年要去两次以上,只是为了定做服装。据说,那是个很浩大的工程,如果没有超强的耐心与长期的闲暇,绝对没有可能把自己一周的时间完全浪费在各种布料中。
  作为一个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人,曾问过他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钱。他的回答比较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我不知道。他们的帐单都寄到我的秘书那里。”一个伟大的消费主义者曾说过:你要是问价,你就买不起。
  这种对奢侈品的消费方式,是区分上上层最可靠的信号。上层也拥有庞大的财产,但生意人的本性会让他不论怎么掩饰,都会暴露出对价格的敏感。由于他的钱来的不是那么容易,并且长期关注成本的问题,这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天性。一个能够明确说明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的人,绝对不是上上层。
  上层的服装品位基本上是最乏味的。在他们看来,每天开会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他们来说,面对下属的时候不能表现正式的样子,就没有得到开会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一个上层来说,西服式的正装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于他们的西服,也绝对不要抱任何幻想。我这辈子从来就没有发现过长时间开会后还能保持笔挺的西服,除非是化纤产品。而化纤产品好象不够昂贵,只能让某些建筑工地的搬运人员在工作的时候穿着。
  在上层的衣橱里,自然还是有休闲类的服装。与正装相比,休闲类服装崭新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正确的场合穿正确的衣服,基本是他们最大特征。
  与上层相比,中层的穿着品位更接近上上层。对于他们而言,舒适与个性是第一位的。在他们的穿着中,更多体现的不是经济地位的隐喻,而是对自我感觉的认可。即使在出席正式的场合,他们的服装也不会象上层那样正式与刻板,当然也不会象上上层那样随意。他们的着装特点在于保持应该有的对主人的尊敬外,体现自己的特点。
  他们的服装品牌相当繁杂。基本上是看上什么就买什么,哪怕是某乡镇企业的产品,只要他喜欢。这个阶层的服装应该是所有阶层中最齐全的,即使他们需要出席一个他从未出席过的活动,足够的经济实力也可以让他立刻去购置相应的服装。而上两个阶层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只参加自己熟悉的活动。这还是隔离在起作用,奇怪的活动不是隔离其他等级的好主意。
  足够的财产与比上两个阶层多那么一些的品位,让中层成为时尚的领跑者。
  中下层是一个喜欢模仿的阶层。如果看到一个人在正式的场合身穿来路不明、坚挺笔直的西装外套,并且裤线可以用来削水果,基本可以断定他就是中下层。要是此人是位女士,她的身上肯定有CK那个级别的香水味道,并且穿着很难说合身的晚礼服。如果他们带着很显眼的首饰,这个判断就离事实更进了一步。
  在中下层眼里,这些代表一种身份的认定。他们对于品位的知识,还停留在某些礼仪教科书的范畴中,以为这样的着装可以显示自己对于礼仪以及品位是如何的娴熟。实际上各种关于礼仪的东西,恰恰是给这些人准备的。

(本站声明:以上文章和观点仅供学术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断裂的时代 中国城市的阶层描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