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承中华书局雅意,得此合编《对话集》。说明三点:
一、均系发表过的答问、访谈、对话,未加改动。标题为原编者所拟,亦不变更。
二、《与刘再复对谈》,未能全部收入,收入者亦多删削,原因“你懂的”。同此,各卷被删削处不再恢复。
三、《哲学登场》两本合为一册,《附录》略有迁移增补。
覆瓿旧谈,居然再现,重复唠叨,应属可厌;耄耋之年,无力再练,留此印痕,或为记念?
谢谢编辑申作宏先生。
2014年3月于科州博城
目录

上篇:该中国哲学登场了?(2010年)
Ⅰ 李序
01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狭义的形而上学
从理念,到生活,到解构
欣赏两位中国海德格尔专家的话
巫史传统与“为王先驱”
“情本体”与哲学
02 我的学术思想的三个阶段
靠自学,要善于判断
喜欢看书,不喜欢写书
当时我才二十几岁,哪敢自称一派
写康德,其实在表达自己的哲学
从文体上看,《己卯五说》是最好的
命运,情感,人性,偶然
03 谈谈几本书
第6版《批判》增补了“德国思想史的严重教训”
那时文艺批评的灵魂式人物
“哲学研究”与“哲学创作”
救亡压倒启蒙:最早出现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陈寅恪治史,所用材料也是不多的
《美的历程》每章每节都有新东西
搞文艺批评,主要应靠感觉
做学问,不论是谁,都是要下死功夫的
《漫述庄禅》发表后,钱学森专门来看我
当年的“文化热”都是反传统的
钱穆、梁漱溟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要害
短期饥饿受得了,长期饥饿吃不消
历史的“积淀”,是我所有研究环绕的“同心圆”的圆心
04 关于“情本体”
哲学研究什么
关于“外星人”的三段论
上世纪60年代的哲学,已经都关注个体了
“情本体”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
“情本体”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却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05 汉字与历史经验
“结绳记事”就是最初的历史记录
命名:走向历史经验
“度”是经验性的,与人类生存直接有关
康德研究新动向
06 《红楼梦》与“乐感文化”
可以有两种《红楼梦》
小说阅读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琐屑日常细节与“乐感文化”
07 当“情本体”面对基督教精神
“人类中心说”是西方传统
中国要哪种现代性
人总要寻找信仰
08 人性能力、人性情感与善恶观念
政治、军事和文化充满偶然,经济有某种“必然”
道德二分: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
道德行为由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组成
康德高于休谟
康德的理性命令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
心理本体:理性内构(认识)、理性凝聚(道德)、理性融化(审美)
09 文章上的追求及其他
把意思表达出来,容易使人了解
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这包括片面发展独特的潜能
生物科学不发展,美感讲不清
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
下篇:中国哲学如何登场?(2011年)
Ⅱ 序:为什么有这续集
10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太初有言”与“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
“学而第一”
从来不谈方法论
中国学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
很多哲学名著又薄又好看
与王浩谈哲学两难
玄奘怕丢人,不敢译《老子》
“点穴法”
11 为什么“度是第一范畴”
人类的生存延续是出发点和基础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体分离
皮亚杰的动作与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对“度”的自由运用
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
12 善包容,肯学习,能吸收,可消化
两种可能性与钱学森
文字控制语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学
忽略个体是一种战争思维
还是蔡仪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余事”
13 “理性的神秘”与宗教经验
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
个体创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发现都是发明
14 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
研究传统不从观念、文本出发
巫术礼仪中的“情本体”线索
“礼”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15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
冯友兰为何赞同“西体中用”
心理形式与“抽象继承法”
“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胡绳毕竟是书生
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
16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
“两德论”是政治哲学的基础
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
中国也许能调解文明冲突
“四大皆空”还得活
时间与“时间性”
“闲愁最苦”与“何时忘却营营”
没有人类,哪来善恶美丑
17 我的一生简单平凡
四个“静悄悄”
我与胡风案
记不住面貌和声音
算是毕生遗憾
美国学生
家里一直订科学杂志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体”
上篇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
Ⅰ 李序
这又是个急就章。2010年10月18日上海刘绪源先生专程来京,找我做了三次长谈,遂成此书。10月27日修改于苏州环秀晓筑度假村,此处茂林修竹,清雅可喜。可惜时仅三日,无书可查,错漏忘遗,在所难免。如读者愿看而此身尚存,或可有增补纠谬之日。附录经友朋建议添入。
2010年11月4日,李泽厚序于上海新锦江酒店
虽然又做了一次修改增补,依旧是仓促匆忙,远未尽意。而言文杂混,已不类对谈,就此歇手也罢。
11月13日于波斋
01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狭义的形而上学
刘:
最近,汪子嵩先生接受《文汇报》的采访,他谈到:古代哲学的许多问题已改由各个具体科学进行精确研究,哲学渐次退出这些领域,所谓哲学——智慧,还留下什么呢?他认为主要就是方法。
(1)

李先生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李:
这个问题也是时髦问题,即“哲学终结”问题。其实,当年恩格斯便说过:现在哲学只剩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了,其他都被各门具体科学所取代。这当然不是事实。哲学后来发展证明,又出现了尼采、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这都是些重要的、很有贡献的哲学家。
刘:
当然,汪子嵩先生所说的方法,指的是不同的哲学思路,如理性的方法、经验的方法、分析的方法、辩证的方法、解释的方法,等等。但哲学好像并不只是这些不同的方法而已,与这些方法相联系的还有非常庞大的内容。
李:
对,最根本的,是仍然还有广义的形而上学。广义的形而上学,恐怕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永恒追求,是对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宇宙的根源……的了解和询问,这 ............

书籍插图:
书籍《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 插图1
书籍《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