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文学与艺术的情思
历史行程的二律背反
危机压顶的浮躁文化
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浮沉
神化魔化,殊途同归
中国是充满潜力的
一体与多元
文学政治一元论批判
主义与常识
主体论学案的回顾
世纪之交的哲学展望
康有为评说
孙中山评说
文学对“知识—权力”结构的拒绝
理念与情爱的冲突
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
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
适应与反抗
教育的重心是培养人的心理本体
法治的理想和现实
群体情绪与个体情感
鲁迅与胡适比较
21世纪应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重心
走出语言学世纪
关于存在的“最后家园”
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的根本区别
对沟口雄三亚洲表述的质疑
反“反二分法”与“后现代主义”
共鉴五四新文化
附录:一字之差的说明
提倡一个并不清楚的东西是危险的
与刘再复的美学对谈录
彷徨无地后又站立于大地
《李泽厚对话集》

承中华书局雅意,得此合编《对话集》。说明三点:
一、均系发表过的答问、访谈、对话,未加改动。标题为原编者所拟,亦不变更。
二、《与刘再复对谈》,未能全部收入,收入者亦多删削,原因“你懂的”。同此,各卷被删削处不再恢复。
三、《哲学登场》两本合为一册,《附录》略有迁移增补。
覆瓿旧谈,居然再现,重复唠叨,应属可厌;耄耋之年,无力再练,留此印痕,或为记念?
谢谢编辑申作宏先生。

2014年3月于科州博城
文学与艺术的情思
刘再复
(下简称“刘”):好久不见了,朋友们都很想念你,去年春节你远走高飞的时候,曾嘱托我要告诉年轻的朋友们:“我会回来的。”我已经完成了任务。
李泽厚
(下简称“李”):我也很想念朋友们。很奇怪,妻子、孩子都和我走了,就在身边,但还是感到孤独,很想念国内的朋友。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感情上讲,应该是对的。那里的关系总和代替不了这里的关系总和。
刘:
我们的民族儿女,多数是土地的崇拜者,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想着祖国,总有一种奇怪的“恋母情结”,这可能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李:
你最近在《文汇月刊》上发表的谈话,我已经读过了,我支持你。你还是客气,对《李自成》的第一卷还有肯定。前年底,我在《福建论坛》发表的一个谈话中,就支持你提出的一些文学观念,可惜去年在这个刊物的一月号发表的时候,他们把这一节删掉了。
刘:
我在《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中,曾提出一个观点,即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突破原来的设想。因为一旦进行创作,作家笔下的人物就有独立活动的权利,这种人物将按照自己的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发展,作家常常不得不尊重他们的逻辑而改变自己的安排。而且,作家在创作之前的设想,一般都停留在意识层次活动,而进入创作之后,他们往往要调动全身心的情感,此时,处于潜意识层的东西也参与了创作过程,并会改变原来意识到的部分。如果一切都事先“精心设计”好了,就不可能进入创作的自由状态。不知道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
李:
在新加坡期间,我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谈过这个问题。我回答说,要艺术家在创作之前事先决定要表现何种思想是不可能的。文学创作在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这要经过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积累,然后喷发出来,许多古典文学作品的产生都说明了这点,因此,要作家事先想好一个主题才写,不符合创作的规律。
刘:
我们所谈的这个问题,正是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一个课题。就像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通感、变形、意象、佯谬语言等等,完全是应当的。这种探讨与文学要不要关心社会、关心政治不是一回事,也决不意味着蔑视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政治等外部关系问题的探讨,即文学的外部规律的探讨。
李:
连这种问题的探讨也不允许,还有什么文学理论!所以我一直劝作家多读各种各样的书,但千万不要读“文学理论”。
刘:
我能理解你的激愤之辞。如果我的文学理论扼杀作家的灵性和个性创造力,我宁愿他们坚决抛弃,不要浪费生命。
李:
你最近还发表了什么文章?
刘:
我最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篇《近十年的中国文学精神和文学道路》,对新时期文学作了第二次概述。文章一开始,就请了你这位美学“尊神”来吓唬人,我说你多次肯定了新时期文学。
李:
是的,我一点也不含糊。
刘:
新时期文学是充满变革精神的,而且与世界文化思潮相呼应,它寻求人类文化前进的轨迹,寻求与世界文化的同构点,这其实是很好的现象。在我的印象中,你对舒婷、北岛这一年轻诗群给予很热情的评价。
李:
是的,我称这些年轻诗群为新文学的一只春燕。舒婷的诗表现当时青年一代真实的苦闷和追求,有诗味。诗不必求多,每一个诗人能留下几首让我们乐于传颂的诗就够了。
刘:
舒婷的诗,在新时期文学萌芽时期,适应了时代的审美趋向,把当时一代青年的感受诗化地表现出来。她的诗还带有伤感的美。
李:
这种伤感的内涵是现代的,但形式则有点古典味。
刘:
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诗是朦胧诗,但他们的诗确实表现年轻诗人们一种朦胧的苦闷和朦胧的愿望。他们的诗,象征性很强,意象的内涵也较丰富。还有一些老诗人和中年诗人,他们这10年中的诗写得非常好,你可能不太注意。今天,我倒是希望同你谈谈新时期文学的不足之处,或者说,谈谈你对新时期文学的期待。
李:
我希望我们的作家气魄能更大一点,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作品,不要急功近利。真正成功的作品,真正反映一个时代的作品,现在发表或者若干年以后发表都一样。这样,就不会为了发表,而迁就一时的社会文化气氛,违心地修改自己的作品,甚至动摇原来气魄雄大的构思。
刘:
现在确实少有面壁十年进行潜心创作的作家。
李:
既然献身于文学,还经不住一时名利的诱惑吗?要决心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不怕埋没的。不要急,不要迁就,不要迁就一时的政策,不要迁就各种气候。像卡夫卡的作品,甚至是死后才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的。《日瓦戈医生》,不是也在帕斯捷尔纳克死后才在苏联发表吗?但历史给了他们以公正的评价。
刘:
卡夫卡是真正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他对文学事业极其真诚。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在气魄很大。为了文学事业,他牺牲了健康,牺牲了爱情,牺牲 ............

书籍插图:
书籍《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 插图1
书籍《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李泽厚对话集·与刘再复对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