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易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张载易学研究/辛亚民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
ISBN 978-7-5161-7241-4
Ⅰ.①张… Ⅱ.①辛… Ⅲ.①《周易》—研究 Ⅳ.①B221.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91046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吴丽平
责任校对 董晓月
责任印制 李寡寡
数字编辑 于晓伦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三河市君旺印务有限公司
版次 2015年12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2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7.5
插页 2
字数 306千字
纸书定价 5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张载易学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纳气入易”的理论创见,张载提出“凡象皆气”,指出无形之物不能归之为绝对的虚无——“大《易》不言有无”,“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对主“无”的玄学和主“空”的佛学给予有力的回击,同时,也和程颐的理本论形成对立,鲜明地体现出张载易学哲学的特征。张载“一物两体者,气也”的著名命题是对《周易》“太极”概念的阐发,气自身的内部结构——阴阳对待,是气运行变化、生化万物的根源所在,而且阴阳对待贯穿了气和万物的始终——“无一物无阴阳者”,这一理论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因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张载还通过对《周易》“太和”概念的诠释,构建了新的天人理论,将自然宇宙与人文价值合而为一。
作者简介
辛亚民,甘肃省康乐县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易学哲学、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载学术历程及学术定位
第一节 张载学术历程若干问题辨正
第二节 张载思想的学术定位
第二章 张载的《周易》观
第一节“圣人作《易》”——对欧阳修疑经观点的否定
第二节 易乃是性与天道
第三节 易学历史观
第三章 张载解易体例
第一节 刚柔说
第二节 爻位说
第三节 取义兼取象与卦变说
第四章 张载解易特征
第一节 义理为主 兼顾象数
第二节 “撰德于卦”——从道德立场解易
第三节 以经解经
第五章 张载易学中的气论
第一节 对易学史上气论的批判继承
第二节 凡象皆气
第三节 一物两体者,气也
第四节 太虚、太极、太和辨
第六章 张载易学的神化学说
第一节 神者,太虚妙应之目
第二节 张载的鬼神观
第三节 论“化”
结语
一 “纳气入易”的理论创见
二 “理气对立”的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导论
一 选题缘起
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对经典文献不断地注释、解说,实现其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演变。原典为后世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原初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基础,而原典本身也在后世的不断诠释中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哲学与经学可以说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六经”中被冠以“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唯一一部儒道两家共同尊奉的经典,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哲学中诸多重要的范畴,如太极、乾坤、阴阳、道器、理事、理气、形而上和形而下等皆出于其中。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先贤学者的发挥创造,形成了中国哲学中特有的一种哲学形态——易学哲学。
《周易》一书经伏羲、文王、周公、孔子而成书,“人更四圣,世历三古”,是儒家“道统”的核心经典之一,历代儒者都极其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借易学以立论,而易学亦凭借儒学而得以发展和弘扬,儒学与易学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朱伯崑先生在《易学哲学史·华夏版》序言中指出: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系统的哲学,同儒家经学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可是,近代以来,讲经学史的,不谈其中的哲学问题;讲哲学史的,又不谈其中的易学问题。就后一倾向说,由于脱离经学史,谈历代哲学思想,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不能揭示出其形式和发展的理论渊源。……如谈张载哲学著作《正蒙》,不去研究他的易学观,而是孤立地分析其哲学概念、范畴和命题,见枝叶而不见本根,则难以说清楚其理论的特征及其来源。
秦汉以后,中国哲学的理论形态大体经历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等几种理论形态。这几种形态,其形成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的过程。
由唐至宋,佛教盛行。佛学形上学与心性论之精微,为儒学所不及。儒学要在学术领域牢固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能够与佛教相抗衡的本体论和心性论。宋代具有学术使命感的儒者自觉地担当了这一历史任务。而儒家经典中较多涉及天道、自然及其与人事关系的,当属《周易》了,而且《易传》中的太极、阴阳、道、器、象、数等概念,最适宜作为建立本体论的依据,这就注定了易学在宋代的兴盛以及易学与理学的不解之缘。宋代,既是中国哲学史,也是易学史的一座高峰。易学是宋代经学最为繁荣的一种,被清人收入《四库全书》的两宋人的易学著作多达50余种,远远超过了当时其他的经学著作。事实上,由于历史变迁而散佚没能够流传下来的著作还有很多。这一时期的儒者,大多有易学著作问世。而作为理学先驱的北宋“五子”,基本上同时又都是易学家,《周易》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方式,为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理学先驱们建构自己思想体系的基础。同时,易学也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张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也是四大学派之一——关学的开创者。张载的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重大,尤其作为先驱和奠基人在宋明理学中地位更是非同一般,其思想博大精深,几乎包含了对所有哲学问题的独到见解,在很多方面不仅是总结者,同时也是开创者。他的成就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张载易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