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_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宣传: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作者:
刘海龙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01-01
ISBN:
9787520206280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序
修订版前言
导言:宣传话语及其正当化过程
宣传观念的变迁
宣传的概念、观念与话语
谁在说话:宣传话语的构成
宣传的正当性问题
宣传研究的传统
宣传研究是否也会沦为宣传?
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宣传:暧昧而重要的概念
“宣传”概念的产生
“宣传”概念的旅行
宣传的要素
1. 正在消失的宣传者?
2. 宣传具有明确意图的大众说服
3. 通过操纵象征符号(symbol)进行
4. 受众是群体而非个体
5. 宣传的效果是塑造认知方式或对现实的认知
6. 态度与行为在宣传中的地位
宣传的层次
第二章 非理性人的发现:宣传观念的兴起
总体战与现代宣传的诞生
“我发布真相,他宣传谎言”
宣传恐慌及反思
非理性人的发现
制造同意
“紧张的自由主义者”与宣传
第三章 宣传与民主
从Propaganda到Publicity
制造现实与设计同意
公众真正的问题
保护和教育公众
宣传分析学会与反宣传教育
宣传与民主的共存
第四章 宣传与革命
苏联宣传观念与中国革命
宣传与职业革命组织
“整体地揭露”
理论研究、宣传和鼓动
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技术模具的作用
一体化宣传系统的建立
灌输与教育
“齿轮和螺丝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的确立
农村口语宣传网络的建立
教育与学术
军队与外交
宣传观念的变革与苏联解体
误导信息
公开性与苏联宣传系统的解体
反思苏联的宣传观念与体制
第五章 从“总体战”到“一体化”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宣传
宣传:手段而不是目的
宣传的目标——大众
宣传与组织
“第三帝国”的宣传观念与宣传话语
宣传与“一体化”
勒庞和希特勒的学生
“不仅要告知,而且要教导”
“让每个听众成为国家重大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戈培尔的宣传技巧
“魔弹论”的发明者?
纳粹的宣传效果
第六章 从旧宣传到新宣传
埃吕尔与总体宣传
宣传的效果能够测量吗?
宣传模型
从公众外交到软实力
从旧宣传到新宣传
从扯谎到扯淡:宣传的进化
新技术与宣传:计算宣传与精神政治学
第七章 唤醒国民:中国宣传观念的产生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宣传观念的产生
改良运动与暧昧的宣传观念
维新变法运动与宣传
朦胧的宣传概念
宣传教育的媒介:报纸、学堂和学会
“新民”与文艺宣传
宣传与新闻报道之混淆
国民革命与苏俄宣传观念的引进
党治国家与宣传系统
宣传与组织
创造宣传受众
第八章 知识分子与宣传:中国现代宣传观念的分化
杜威与进步主义宣传观的输入
思想统一与“知难行易”的内在联系
文艺与宣传的歧途
宣传与做戏
矛盾的宣传概念
抗日战争与宣传话语的扩散和分化
文艺的本质就是宣传:民族主义的宣传话语
宣传促进社会进步:专业主义宣传话语
民族团结源自言论自由:新闻专业主义的宣传话语
宣传不是教育:自由主义的宣传话语
中国近代的两种宣传观念
第九章 中国现代宣传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的宣传观念
传播即宣传
一元化与党性原则
宣传与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的形成
思想改造
整风运动中的思想改造
洗脑恐慌
作为新型管理技术的思想改造
第十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观念的冲突与体制化
“使我们的国家整个地变为一座伟大的学校”
宣传网:宣传的组织化
读报组、扫盲与政治课:政治社会化
制造象征
报纸批评的兴与衰
“在一切公开场合”的批评
“在党委领导下批评”
从“党的报纸”到“人民的报纸”
新闻专业主义与一元化宣传观念的冲突
“苍蝇”还是“蜜蜂”?
新闻工作座谈会
第十一章 从一元化的反“精神污染”到科学的危机管理: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宣传观念的转型
“党性”与“人民性”讨论与“文化大革命”后的宣传话语
反“精神污染”及正统宣传观念的强化
新闻=宣传
传播学的引进与宣传话语的转型
市场经济与宣传观念的转型
从“妖魔化中国”到国家形象工程
新闻专业主义与宣传观念的转型
从危机事件到危机管理
谁之危机,何种危机?
第十二章 从宣传1.0到宣传3.0:中国宣传观念的数字化升级
从舆论引导到舆情管理
公共空间的私人化:网络水军的宣传观念及其正当化
信息技术与宣传观念的变迁
宣传观念3.0
宣传3.0与“粉丝民族主义”
结语 牧羊人的困境
宣传与现代性
两种宣传技术
效率与自由
宣传的传播伦理
被欺骗的和被诱惑的
主题词索引
序
宣传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播现象之一,有着古老的历史。近现代以来,尽管宣传一直是政治学、新闻学、传播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宣传现象的复杂性,并没有形成严整的学术理论体系,有时候,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比如,有的学者把宣传看作是说服性传播(persuasive communication),但休斯敦大学的加斯· S.乔威特教授在他的《宣传与说服》一书中则认为说服性传播是互动的行为和过程,而宣传有明显的单向灌输性和强制性,两者不能等同。
尽管宣传研究有很大的难度,但由于宣传活动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自媒体飞速勃兴、宣传活动越来越呈多元和复杂态势的今天,研究宣传的本质,其演进的历史、特点和规律,不但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宣传同样是近现代最值得关注的传播现象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常见的宣传研究(经常以其他名称出现)多集中在“术”的研究上,探讨具体宣传效果的多,探讨学理的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它既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也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制约有关,甚至还受到学术研究中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此,对一个学者来说,选择宣传作研究对象,有可能两头不讨好:既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又要面对学术界的科学检验。选择的这个题目,需要很大的学术勇气,当然,光有匹夫之勇还不够,还需要找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前面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宣传_观念、话语及其正当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