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世界战争战法_中世纪时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步兵的作用
第二章 骑兵战
第三章 指挥与控制
第四章 围攻战
第五章 海战
第一章  步兵的作用
  公元500~1500年,中世纪的步兵战术经历了重大的转变。新型的战术编队和武器装备给一些军队带来了成功,例如英格兰军队和瑞士军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他们的敌人以其自身的改革进行着反抗。
  公元500~1500年这段时期往往被人称为“骑士时代”,但这一描述只是部分准确。在拜占庭帝国的东部,一直存在着古罗马军团的继承者,直至1050年左右帝国衰落为止。诚然,在西方,400年后,精锐的军队是骑着马去参加战斗的,但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文化中,他们都是下马进行作战。在欧洲的边缘地带,外沿和内陆地区(例如伊比利亚和瑞士的山地地区)均延续产生着专业步兵,他们往往争着被招募去作雇佣兵。欧洲城镇人口的增长,尤其是在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步兵部队各单元以整体的形式显现出来,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去挑战那些假定的比他们优越的骑士阶层。这通常被称作“一场步兵革命”,虽然特指大约1300年之前的那段时期,但是最好还是把它看作是一场演变的过程。
  投掷武器的发展同样加强了徒步士兵的战斗力,首先是十字弓,然后是长弓,继而是火药。这使得他们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击倒装备更优良、移动力更强的骑兵。直到14世纪为止,骑兵甚至会下马进行战斗,而在15世纪,“先进的军队”是由比例均衡的骑兵、步兵和投掷兵种混合而成,从此可以预测到文艺复兴战争中的“长矛和射手”。
 
  10 世纪的一名拜占庭重步兵。他戴着一顶头盔,身着一件衬棉的束腰外衣,外面罩有一件铠甲。他(前臂)穿着薄片铠甲,(上臂)挂有羽毛的翼状物,(胫部)戴有填镶的护胫布甲。他上身的羽毛系带可能用于减轻沉重的铠甲的摩擦,同时支撑挂剑的皮带。
  早期步兵
  在6世纪,拜占庭人是最富有经验的徒步战争艺术的实践者。552年在塔基尼,他们的将军纳尔塞斯布置了一条防御战线,战线的两翼部署着徒步的弓箭手,中间由下马的重型骑兵和长矛兵把守。战线的后方配置了其余没有下马的骑兵方阵。他的对手意大利———哥特人有着相似结构的军队,同样由重型骑兵、徒步长矛兵和弓箭兵组成。然而,哥特人的步兵实力较弱,他们的国王托蒂拉亦是如此,他将战斗的重心放在大规模的骑兵的冲锋上。但这些骑兵在拜占庭弓箭手射杀下伤亡惨重,反复的冲锋也无法通过长矛兵密集的防线,哥特人绝望了,他们在纳尔塞斯骑兵后备部队的追击下,逃离了战场。
  这场胜利验证了拜占庭人战术上的正确,同时也将各兵种的战术特征一直保持到了12世纪。6世纪后期,一本名为《将略》的战术参考书描述了从500年前开始拜占庭人所运用的战争方式:步兵以担当防御基础的形式,向骑兵提供支援,使骑兵能够后退、重组,或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向后方撤退。步兵由长矛兵和弓箭兵组成,以特殊的阵形排列以抵挡骑兵的冲锋。
  “每个纵列前三名士兵组成一个防骑兵的长矛阵,他们将盾牌紧密连在一起,同时将长矛的底端牢牢地固定于地面上,手握矛柄使矛尖向前倾斜……第三和第四名士兵以标枪状持矛,以便于进行刺杀或者投掷。轻型步兵则使用弓箭。”一旦敌人被击退,或被长矛组成的防线所阻挡,拜占庭骑兵就发起突然袭击,迫使敌军溃逃。
  公认的有关罗马帝国解体的日期从未被罗马人所认可。尽管在476年,罗马已经被意大利的“蛮族人王国”所统治,但重新收复失去的行省一直是东罗马帝国的战略目标,东罗马帝国即为拜占庭人对自己王国的称谓。493年,一支哥特军队被派去消灭“蛮族人”的国王,将意大利重新收复到教会的手中。然而,哥特军队的首领特奥多里科大帝,却也在为自己而征战,他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并从文化上将意大利看作帝国的一部分。随着拜占庭在533~534年征服了非洲的汪达尔王国后,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将注意力转向了意大利。事实证明,汪达尔王国就如同建在流沙上的房子,皇帝也期望转向意大利战场能像进攻哥特皇宫一样的容易。
  查士丁尼组织了一场三叉式的攻击。一支以伊里利库姆的部队为基础军队从巴尔干半岛发动攻击,与高卢法兰克国王的联军在普罗旺斯的边境处向敌军施压,贝利萨利乌斯———国王在外的保护者及最受宠爱的将军,悄悄占领西西里,然后再从南部入侵。当巴尔干军队的将军阵亡后,他们的进攻就偃旗息鼓;法兰克人除了抢占高卢南部地区外,无法提供更多帮助;贝利萨留却从西西里不断向北推进,占领了那不勒斯,防御罗马长达一年之久。贝利萨留然后夺取了拉文纳,并于540年废黜了哥特国王维蒂吉斯。但皇帝的吝啬却将胜利转变成了失败(非洲的情形也差不多一样),不久,哥特人在托蒂拉的领导下重新复兴,并取得一些小型会战的胜利,将拜占庭军队围困在几个城市里。552年,查士丁尼大帝提供资金,派遣由纳尔塞斯率领的一支部队从东北部,即传统的入侵路线,重新征服意大利。
  纳尔塞斯的大军是一支混合军队,其中包括罗马常备军以及德意志蛮族、伦巴第和赫鲁利人的精锐部队。在向意大利进发的途中,纳尔塞斯通过在河口间架桥的方法避开了哥特人的拦截军队并成功救援了拉文纳的守军。托蒂拉意识到罗马人围城技巧和有效后勤所带来的威胁,企图寻求通过进行公开的会战来决定最终的结果。他命令他的军队穿过菲明尼亚大路,依靠骑兵的冲锋发起进攻,最终却完全失败。泰亚斯———托蒂拉的继任者被困在意大利的南部,并在拉克塔留斯山作战时阵亡。其余的哥特残部被围困在孤立的驻地里。哥特人实在无他良方,只好邀请高卢的法兰克人进行干涉,将意大利献给他们,然后再转租给自己。法兰克国王图德巴得命令他的两名“公爵”洛塔尔和布提林(莱茵河以东的阿勒曼人的统治者)进行这场远征。
  纳尔塞斯当时正在围攻库梅城,此时阿利金(特亚斯的兄弟)在当地守卫着哥特的王室财产。在靠挖地道攻克要塞的方案没有成功后,纳尔塞斯率领部队北上至托斯卡纳,因为他得到消息,洛塔尔和布提林已经渡过了波河。于是,纳尔维斯派遣一支部队,去侦察阿拉芒人的情况,并开始着手围攻卢卡城。
  对于拜占庭人来说,不幸的是,布提林成功地伏击了纳尔塞斯的后备军(这支军队本打 ............

书籍插图:
书籍《图解世界战争战法_中世纪时期》 - 插图1
书籍《图解世界战争战法_中世纪时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_中世纪时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