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S
引子 “挂旗!”“是,挂旗!”
第一章 这里的“生活”静悄悄
普通人的一天胜过所有哲学
卢梭的疼痛与吴虞的悲凉
所有生命是在一起,但每个人都是分散的
占卜与算命——民国文人生活中的小浪花
第二章 民国初年文人群体概述
——以浙籍文人为个案之研究
“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浙江”
“浙江潮”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变迁
蔡元培与“某籍某系”
第三章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民国初年文人日常交往研究
“夜饮于广和居”
——周氏兄弟在京交往圈子
从挚友到对手
——对胡适与梅光迪“文学革命”争论的再评价
章太炎与周氏兄弟
第四章 “枯坐终日,极无聊赖”
——民国初年鲁迅日常生活研究
“无事”可做的“鲁迅”与“忙忙碌碌”的“周树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第五章 “转益多师是吾师”
——民国文人门派传承个案研究
从两位洋老师及其中国弟子说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书信中的陈寅恪与西方汉学家交往考察
近代以来文人门派传承之负面影响
从三次“谢本师”风波看现代文人之门派传承
第六章 “一刹那中”显现之静安一生
——从书信往来看王国维最后十年日常生活
刹那与永恒的困惑
徘徊于学术与世俗之间
何处是归宿
第七章 “双城记”(上)
——民国文人在杭州、上海的日常生活
徘徊于都市与山水之间
鲁迅眼里的杭州与上海
西湖最惹文人恋
“飞鸿雪爪”与“刹那主义”
第八章 “双城记”(下)
——民国文人在杭州、上海的日常生活
“著书都为稻粱谋”
茶与咖啡中的经济学
“人穷返里”与“铩羽归来”
第九章 “人生岁月白驹过,应事牢骚记咏哦”
——徐志摩、胡适日记中的日常生活
府中时期徐志摩的学习生活
留美时期徐志摩的日常交往
徐志摩、胡适与杭州
第十章 “雨巷诗人”戴望舒与杭州
“丁香一样忧愁”的雨巷诗人
“将岁月消磨于庄严的钻研”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忽然来不及”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刘克敌
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已出版著作有:《陈寅恪与中国文化》《梁漱溟的最后39年》《陈寅恪和他的同时代人》《陈寅恪与中国文化精神》《网络文学新论》《章太炎及其弟子》等。
主要关注学术领域为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以及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等。
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项目号:10YJA751044)
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2010年课题
(项目号:10JDMG02YB)
困窘的潇洒
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刘克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桂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刘克敌 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ISBN 978-7-5495-3427-2
Ⅰ.①困… Ⅱ.①刘… Ⅲ.①文化史—研究—中国—民国 Ⅳ.①K258.0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23060号
出品人:刘广汉
责任编辑:周 丹 黄 越
装帧设计:储 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版人:何林夏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销售热线:021-31260822-882/883
北京外文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景盛南四街15号 邮政编码:101102)
开本:690mm×960mm 1/16
印张:19.5    字数:300千字
2013年7月第1版  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定价:38.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引子 “挂旗!”“是,挂旗!”
1912年9月28日,中华民国政府参议院通过决议将武昌首义日定为国庆节,于是10月10日那天北京举行了有十万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大会主持者是宋教仁,这自然算是民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刚到北京不久的鲁迅也和几位好友参加了大会,并于当晚在广和居一起痛饮——日后人们会发现,鲁迅还会去这个广和居很多次。至于这次的饮酒,我们尚不能确定是否和庆祝国庆有关,因为鲁迅在日记中明确写道,那天“特冷”:
十日 国庆日休息。上午同许铭伯、季市、诗荃、诗苓至留黎厂观共和纪念会,但有数彩坊,而人多如蚁子,不可久驻,遂出。予取名刺,并以二元购《前后汉纪》一部而归。晚饮于广和居,同席五人,如往留黎厂者。今日特冷。钞补《经典释文》两叶。
鲁迅写日记用字一向十分准确谨慎,十月的北京天气如果不是特别冷,鲁迅是不会用一个“特”字的,所以他们当晚的饮酒可能仅仅与御寒有关。此外,那时的鲁迅显然还处于“呐喊”之前的蛰伏期,所以对民国的第一个国庆日,不会有太多热情,因此也没有影响他照旧买古书和抄古籍。鲁迅在其作品中曾数次出现对“挂旗”细节的描述,从中亦可见他对“双十节”的态度。如在《头发的故事》中,鲁迅就借N先生之口,以嘲讽的语气描写民国时期北京纪念国庆节的情景: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自然,鲁迅对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生活状况的失望其实来源于他对辛亥革命换汤不换药的失望,也与其内心的灰暗绝望有关,对此他在作品中有很清楚的表现和批判。鲁迅后来还写过一篇《双十怀古》(收入《准风月谈》),以隐晦的手法对双十节予以嘲讽。此文写得十分巧妙:鲁迅先是摘抄了1930年10月初上海各种报刊的新闻报道题目,其中就有“举国欢腾庆祝双十”、“叛逆削平,全国欢祝国庆,蒋主席昨凯旋参与盛典”这样耐人寻味的标题。在罗列很多新闻题目后,鲁迅仅仅写了一句发人深思的结语:“我也说‘今年之双十节,可欣可贺,尤甚从前罢’。”
至于周作人,1912年还在绍兴,在他的日记中没有相关的记录。
这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那位被胡适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对于这个节日似乎也没有反应,至少在其日记中没有相关记录——按照吴虞连柴米油盐生活琐事都写入日记的习惯,如果他愿意写,这样的节日是不会忘记的。
而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显然对这一天极为敏感,在日记中称之为“大革命周年之纪念”,虽然限于当时的 ............

书籍插图:
书籍《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 插图1
书籍《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