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的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1. 一个忐忑的中国人
2. 看客中国
3. 改革是“顶层设计”的出路
5. 阿Q生活在当代
6.患有“贪占强迫症”的官员
7.可怜的中国父母亲
8.他们起诉中国
9.公平是社会改革的基础
10. 当“交管”撞上“人文”
11. 一位“城管局长”的自白
12. 暴民是“民”外表的非人
13. 不甘于当“花瓶”的政协委员
14. “悲观”是一剂镇静药
15. 活在“道德底线”上的青年
16. 网络肆意攻击的红卫兵遗风
17. 拐弯抹角的“民意”
18. 帝王思想中的“折光板”
19. 路在脚下,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 中国人的本性
1. 难以撼动的暴劣本性
2. 从他们身上看人性
3. 非物质性差距
4. 舌尖上的“好人文化”
5. “郁闷”的当代文化
6. 莫让将来变成当下
7. 教授之死
8. 虚实之间
9. 父亲与茶
10. 一个有恩于我的人
11. 为了情怀而纪念
12. 抵御时代的污浊和浮躁
13. 我愿意再去一次的地方
第三章 另一种“中国特色”
1. “居车族”
2. 畅想北京
3. 北京的房价终于降了!
4. “新都”
5. 让咱爸咱妈过几天元首般的日子!
6. 大逃亡!
第四章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1. 时代的入口
2. 被驯化了的社会“仗义”
3. 现实,在多大程度上真的是现实
4. “帮闲文章”的调调
第五章 中国人为什么生气
1. 商品时代的旋转式运行
2. 社会安定以民众安定为基础
3. 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4. 迷失的阶级
5.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6. 现实给了我两次嘲讽
7. 别了,理想主义
8. 正在死亡的“自我”
9. 缺失灵魂的城市发展
10. 被熟视无睹的中国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忐忑的中国人/梁晓声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4
ISBN 978-7-5112-4172-6
Ⅰ. ①忐… Ⅱ. ①梁… Ⅲ. ①散文集-中国-当代②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56235号
忐忑的中国人
著 者:梁晓声
出 版 人:朱 庆 终 审 人:孙献涛
责任编辑:庄 宁 策 划:孙小波
封面设计:王 鑫 责任校对:张 翀
责任印制:曹 诤
出版发行:光明日报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100062
电 话: 010-67078250(咨询),67078870(发行),67078235(邮购)
传 真: 010-67078227,67078255
网 址: http://book.gmw.cn
E - mail: gmcbs@gmw.cn zhuangning@gmw.cn
法律顾问: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徐波律师
印 刷:北京市兆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装 订:北京市兆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开 本: 700×1000 1/16
字 数: 331千字 印 张:21
版 次: 2013年6月第1版 印 次:2013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12-4172-6
定 价: 39.8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卷首语
人类的历史上似乎还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多于五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一个国家,叫中国人;而在这个国家的国力变得空前强大的二十一世纪的初叶,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农村和城市,不分贫富,不分官民,总而言之,几乎集体陷入了一个终于崛起后的大国的焦虑、忐忑年代。
这种焦虑和忐忑不同于任何动荡年代,包括战争年代的焦虑和忐忑——因为那种年代人心尚有盼头:动荡总会结束的。
这种焦虑和忐忑却似乎是“太平盛世”光景之中的,人心介于有盼头与放弃了盼头的无为的焦虑与忐忑之中……
第一章 中国人的迷惘
革家是需要被呼唤的,有时须千呼万唤才出现。有时仿佛呼之欲出,结果是隔着纱窗看人,影影绰绰最终还是没有推开门扉现出真身。改革是比革命难度更高之事,改革家要等看出人民将长久的悲观转化为相当一致的意志时才会借力作为,若那悲观转化为的只不过是一盘散沙的看客的漠然和哄客的乐子,改革家是不会一厢情愿地出现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大改革的条件还没成熟,大改革之时代还没到来。而现在,以我的眼看中国,人民长久的悲观,正开始转化为相当一致的意志……
1. 一个忐忑的中国人
某报青年记者按约定时间到家中采访,我见他的采访提纲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忐忑中国。
不禁一怔,问:什么意思?
答:觉得这四个字具有概括性,打算作为采访题目。
怔而又怔,又问:为什么是这四个字?
答:我在电话中听您说的啊,您不认为作为题目很好吗?
我说的?——想了想,郑重地予以纠正:前几天我感冒,语言不清,你肯定听错了。我说的是“看客中国”。
于是轮到那青年一怔了,接着,有点儿不知所措地发起呆来。
问:是顺着“忐忑中国”的思路提出问题的?
他默默点来,脸颊上淌下汗来。看得出,倘我完全否定了他的采访提纲,那将是他毫无心理准备的事,采访思路必然陷于空洞。
我赶紧递给他纸巾。
他试汗时,我宽慰道:别急。若以“忐忑中国”为题,我也是可以接受你采访的嘛!
他顿时释然:真的?
我笑了:当然真的。“看客中国”这一题目,留待你以后采访我。我今天先接受你关于“忐忑中国”的采访如何?
他笑了。
我已知道他是来自西部农村的青年,家境贫寒,父亲还有哮喘病,靠母亲背井离乡去打工,才含辛茹苦地供他读完了大学。他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妹妹。怀揣反哺家庭之心,但以中文大本学历若在家乡想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所以成了“京漂”一族,闯荡两年,不久前工作才稳定在某报。说“稳定”,是相对而言。刚刚结束试用期,基本工资两千元多一点点。去掉食宿费用,所余无几了。
这使他不可能不是一个忧郁的青年。
接下来,似乎倒是我在采访他了。
先坦率回答我几个问题行吗?
行。
中国给你以忐忑不安的印象吗?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忐忑的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