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问学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6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哈佛问学录/(美)张凤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10
ISBN 978-7-229-10150-3
Ⅰ.①哈… Ⅱ.①张… Ⅲ.①汉学家-生平事迹-世界 Ⅳ.①K815.8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47147号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权由张凤授予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哈佛问学录
HAFO WENXUELU
[美]张凤 著
出版人:
罗小卫
策 划:
华章同人
出版监制:
王舜平
特约策划:
王 水
责任编辑:
何彦彦
责任印制:
杨 宁
装帧设计:
主语设计
出版
(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162号1幢)
投稿邮箱:bjhztr@vip.163.com
香河华林印务有限公司 印刷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发行
邮购电话:010-85869375/76/77转810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21.75 字数:292千
2015年10月第1版 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价:42.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致电023-61520678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序一
序二
一怀孤月映清流——汉学名师杨联陞教授
叫我如何不想他——语言与音乐学家赵元任、赵如兰教授父女
启发汉学的中国考古文明——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
为往圣继绝学——致力于儒学现代化转化的杜维明教授
铁屋中的呐喊——解读城市现代性、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教授李欧梵
如此繁华——首开哈佛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王德威教授
论性别格局升降——哈佛大学艺术史与建筑史系教授汪悦进谈《红高粱》
明清文学的审美风尚与女性研究——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李惠仪
古典与现代的学术及诗情——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田晓菲
中国之美典与审美态度——普林斯顿大学高友工教授
改变现代文学史生态谱系——感时忧国的小说史家夏志清教授
融汇古今卓然有成——开拓古诗词现代观的叶嘉莹教授
文学的声音——孙康宜教授的古典文学研究与生命情怀
老男人现代化——创办《女性人》杂志的陈幼石教授
《未央歌》歌未央——鹿桥吴讷孙教授的艺术史和文学深思
论中国文化与史学意识——诗人郑培凯教授
欲识乾坤造化心——剑桥新语社创办人陆惠风教授
生爱死与生死智慧——探索生命哲学的傅伟勋教授
论近代戏剧和表演艺术的还本归原——台益坚教授谈戏剧
红尘里的黑尊——高能物理专家郑洪教授
黄金岁月——航天结构动力学专家卞学教授
美国东亚图书馆第一位华裔馆长——哈佛燕京图书馆首任馆长裘开明博士
中国赴美教学第一人——哈佛1879年首聘中文教师戈鲲化
绣荷包的缘分——哈佛中国古典小说史家韩南与张爱玲
附录
哈佛燕京学社的汉学贡献
哈佛理科人物掠影
诺贝尔奖得主的启示
哈佛三百七十五周年庆散记
作者小传
跋
序一
杜维明
张凤女士的《哈佛问学录》是因对一批当代旅美学人“所学所思所感所行的关切”,而加以引介论述的文集。这本文集所采的笔法,既非扣紧文本的学术批评,也不是浮光掠影的品题人物,而是通过和每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逐字逐句地阅读有关文献,再加上“寻觅根苗”的思索,让心影渐有雏形才勾勒成篇章的。
自从1982年,学历史出身而偏好文学的张凤和夫婿黄绍光博士迁居剑桥一带以来,她即苦心于笔耕开拓人文天地,并借方块汉字建构自淑淑人的文化事业。张凤选择了一批文史哲工作者为书写和评介的对象,与其说是对海内外媒体特别重视政治和企业人物(不必提明星和歌星)的反应,毋宁说是为自己提供了一吐胸中块垒的园地。我们这批乐观其成的学人对象,为她的热忱、敬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动,也都感到能和一位有志趣投身人文领域的道友谈天、谈心或通信,不是责任而是欣然的承诺。
多年来因为李欧梵教授,以及现在王德威教授、张凤女士召集主持的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郑培凯教授和我们主持的中国文化研讨会(原《九州学刊》)年会及哈佛儒学研讨会,赵如兰教授和陆惠风教授做东(张凤联络)的剑桥新语,还有张凤创会的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纽英伦分会及通过大波士顿区中华文化协会安排召集的艺文小集等,哈佛已经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国学”(中国学问)的道场。
《哈佛问学录》生动地刻画了协力使哈佛大学成为“人和”胜境的一批求道者的学思历程。我们不能改变新英格兰的严冬和酷暑,我们虽然希望面向大西洋的美国历史发源地可以为东亚文明的再生创造契机,但我们有自知之明,真正塑造剑桥话语的是现代西方的启蒙心态。
不过,如果我们真像张凤描写的那样(她带着深情,怀着厚意,用褒而不贬的热笔替一群在海外为“文化中国”招魂而不知自己魂归何处的智识分子,绘制了一幅具体图像),我们的“想象社群”也许在花果飘零之后还有一线“灵根再植”的生机!
(杜维明教授: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及哲学与儒家研究讲座教授,哈佛燕京学社首任华裔社长,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序二
王德威
哈佛大学是举世闻名的学术重镇之一,也是美国常春藤八大盟校的龙头老大。
自1636年建校以来,哈佛大学培育无数人才,堪称人文荟萃、精英辈出。近百年来,更有众多华人学者在此传道授业,或研究讲学。他们的所思所见,不仅为这座学府倍添光彩,也为20世纪中美文化交流写下重要篇章。
张凤跟随到哈佛任核磁共振实验室和贵重仪器中心主任的先生黄绍光博士来到哈佛大学,并在西方汉学研究的宝库——哈佛燕京图书馆编目组任职二十五年,借地利人和之便,得以与哈佛文理各科教授时相往还,而与前来哈佛客座或访问的学者,亦多有求教交流机会。本书各章,即为这些学术因缘的结集。每位学者不止畅叙他们的专业所长,也兼及个人治学历程的省思。如李欧梵教授谈城市现代性,孙康宜教授谈女性学者与女性研究的互动关系,等等。张凤对各个学派及学者都做了专精的研究,再经各位亲阅授权发表,每一篇皆严谨呈现学者的面貌风采,深入浅出,鲜活感人,且极具可读性。
当代人物传记,多偏重政商两界;所谈所录,亦囿于一时一地的话题。而《哈佛问学录》则以学者为主要写作对象,以学术思想为论介重点。诚如哈佛校徽“VERIT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哈佛问学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