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民族民俗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民族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民族的特点及其概况
第二章 中国民俗
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民俗与旅游
第三章 生产、生活民俗
第一节 生产民俗
第二节 生活民俗
第四章 礼仪、信仰民俗
第一节 礼仪民俗
第二节 信仰民俗
第五章 汉族
第一节 汉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交流
第三节 汉族民俗风情
第六章 中部分数民族民俗风
第一节 壮族
第二节 满族
第三节 回族
第四节 苗族
第五节 维吾尔族
第六节 彝族
第七节 土家族
第八节 蒙古族
第九节 藏族
第十节 侗族
第十一节 瑶族
第十二节 朝鲜族
第十三节 白族
第十四节 哈萨克族
第十五节 黎族
第十六节 傣族
第十七节 畲族
第十八节 纳西族
第十九节 达斡尔族
第二十节 鄂伦春族
第二十一节 高山族
第二十二节 中国各民族主要节日概览
中国历代民族民俗史
张明,于井尧 编著
==================================
青苹果数据中心
Green Apple Date Center
(www.egreenapple.com)
前言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rns)首先采用Folklore一词,把民俗学定义为关于民众知识的学问。由于民俗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民俗学遂在世界各国比较普遍地得到承认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有关各类风俗的资料记录和理性认识,悠久而又深厚,而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俗学,却是在本世纪初叶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产生的,它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
现在,民俗学的研究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在有的国家已经扩展到民间社会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包括各种民间的生产习惯、社会组织及制度、行为规范、精神事象(包括信仰、伦理观念、知识、民间文艺创作)等。在现代社会科学的体系中,民俗学具有不可替代和引人注目的地位、作用。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及社会生活里的种种民俗文化现象,大体具有以下特点:它们是社会性和集体性的,一般要经过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才能成为风俗;它们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具有传承性,空间上具有扩展性。上述特点使得民俗现象能够显著地区别于社会生活中那些个人的和暂时性的现象。
民俗文化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即便一些在以后失去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被保留下来,在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社会与文化需求。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现代民俗学的研究注重实证,要求开展田野实地调查以获得研究的基本依据,包括搜集在民间保存、记忆、变通运用的各种民俗资料,观察和体验民众实际生活。同时,至少在中国还应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民俗学研究强调对民族或地方的生活文化进行客观描述,也对其形成及演变规律、内外部关系和性质特征等作出解释。由于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和需要有多种观察角度,因此,亦经常借鉴相关学科的资料、理论和方法。民俗学尤其和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文艺学等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
本书深入探讨民俗文化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意义和作用;揭示中国民间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中国民俗文化生成、发展和变迁的内在逻辑;为当代和今后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及文化问题提供民俗学的独到解释;旨在全面继承中国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为21世纪的中国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一章 中国民族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及其祖先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同时又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民族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不断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说它是在原始社会解体时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而形成的。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民族共同体仍在不断地分化、融合、重新组合。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统一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贯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与压迫。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各民族团结和睦,团结平等,共同发展,从而带来了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富强的景象。
第二节 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交错分布,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互相依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四周天然阻隔,内部地理单元体系完整,这种特点鲜明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中国多民族内向凝聚的特点。中华大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各民族的先民,都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居民,他们从远古洪荒时代便繁衍生息于中华大地上,共同促成了中国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中国的部落联盟大体分为三大集团,即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南方的苗蛮集团。
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高阳)、舜(有虞氏)、祝融等部族。黄帝和炎帝两族各有一部分东移,炎帝族顺渭水、黄河一直发展到今豫南及豫、冀、鲁三省交界地区;黄帝族顺着北洛水、渭水及黄河北岸,沿中条山、太行山脉,直到今北京附近。
太昊、少昊、蚩尤均属东夷集团。其分布为北自山东北部,最盛时达到山东全境,西至豫东,南至淮河南北,东至海。
三苗、伏羲女娲、欢儿属苗蛮集团。分布以湘、鄂、赣为中心,北达豫南熊耳、外方、伏牛诸山脉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历代民族民俗史》 - 插图1
书籍《中国历代民族民俗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历代民族民俗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