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康德·歌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译序
序言
康德与卢梭
1. 个人的影响
2. 卢梭与人性学说
3. 法律与国家
4. 乐观主义问题
5. “纯粹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6. 结论
资料与文献
歌德与康德哲学
资料与文献
附录
克莱斯特与康德哲学
歌德的潘多拉
编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卢梭·康德·歌德/(德)卡西尔著;刘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2
(文化生活译丛)
ISBN 978-7-108-05451-7
I.①卢… Ⅱ.①卡…②刘… Ⅲ.①西方哲学-哲学史-研究 Ⅳ.①B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88195号
卢梭·康德·歌德
责任编辑
吴莘
装帧设计
康健
责任印制
卢岳
787×1092毫米32开本
7.75印张 127,000字
2015年12月北京第1版
2015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数
0,001-5,000册
定价
39.00元
文化生活译丛
刊行者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联书店
地 址:
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网 址:
www.sdxjpc.com
印刷者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发行者
新华书店
Copyright © 2015 by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本作品版权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翻印。
译序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不管其运思方式有何不同。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远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这本书,通过追述从诗(卢梭)向哲学(康德)和从哲学(康德)向诗(歌德)的精神转换现象,生动而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这里描绘的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诗性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相克相生之中,潜蕴着解决形而上问题的真正可能性。凡读过康德的人,无不叹服他的逻辑能力。但我想,更加令人叹为观止和回味无穷的,恐怕还是他切入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取向——而这恰恰是需要超凡锐敏的直觉的。这初看上去颇令人费解:一个生活单调刻板至极、终生不愿出哥尼斯堡小城一步的人,何以对人生的广泛问题有如此极具穿透力的慧眼?其答案,或许正在卡西尔这本书所揭示的哲与诗的关系之中——康德确乎是太博大了,以至于他几乎把卢梭那颗善感的诗心当成了自己的“第六感官”,并假此为自己精审严明的哲思找到了最具灵性的感性动力和前提。
另一方面,如果说,哲学(康德)是在诗(卢梭)那里找到了刺激的源头,那么,诗(卢梭)也在哲学(康德)这里找到了升华的阶梯。卡西尔为我们描绘的卢梭,既不是那位因写下了《忏悔录》而惹起过无数躁动和泛滥的“感伤主义者”,也不是那位因写下了《社会契约论》而屡遭新自由主义者批判的“集权主义者”,而是一位专注贯一地沉思着正义观念的思想家。也许,这样的一幅卢梭肖像,与其说是悬挂于他本人的“退隐庐”中,倒不如说是悬挂于康德的书房中。但令人更感兴趣的,并不在于去弄清这本书到底为我们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历史上的卢梭还是一位生活在康德观念中的卢梭,而在于借这本书的案例分析去发现——当澎湃奔放的激情被疏进透彻而清通的理性河床之中后,它会在逻辑的聚敛中得到多么有力的澄清和加强。缘此,我们就可以说,无论如何,康德心目中的那幅卢梭肖像,从彻底发挥人类潜能的要求来说,都是最真实不过的。
在这本书中,人类心智的两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之最为分裂抵牾的两极,就这样在至精微处相通为一了。如果我们能够想象一种借这两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提高而既和谐又充满张力的人格和文明,那么,相对于人类之至上境界来说,则不中或不远了。
刘东
1988年5月1日
于北京干面胡同东罗圈11号
献给我年轻的朋友
因格波克·缪勒-利默尔
(1908年2月14日—1938年9月20日)
序言
这本小书收入的两篇论文,虽说论题不一样,却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它们都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18世纪的文化,并且说明产生该文化的“思想气候”(我这是借用了怀特海的术语)。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启蒙运动的哲学》一书中更为详尽地讨论过。眼下,我正着手准备即将问世的该书英文修订本。而与此同时,我希望这些论文能被当作那本大部头著作的导言来读。
借此机会,我谨向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和理事们致谢:在当前的困难处境中,他们仍然决定出版本书的英译本。同时,我由衷地感谢小约翰·H. 兰德尔教授,是他建议我在由《思想史杂志》所编辑的系列专著中发表这两篇论文。最后,对于詹姆斯·古特曼、保罗·奥·克利斯特勒和小约翰·H. 兰德尔的出色翻译,我更要特别道谢。
恩斯特·卡西尔
1944年10月于哥伦比亚大学
康德与卢梭
1. 个人的影响
康德的传记作者告诉我们:他那间大有斯巴达之风的书房,简朴无华,只有唯一的一件装饰品——墙上的让-雅克·卢梭肖像。有关康德生平的最早描述还从其他方面提供了种种证据,说明康德对卢梭之其人其书是怎样的五体投地。最为人稔知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严守时刻表,并且惯于按钟点支配自己日常工作的康德,只有一次打破了常规——当卢梭的《爱弥儿》问世以后,由于康德醉心于研读这本使他手不忍释的书,竟然放弃了每天例行的散步。
不过,我们并不需要以这类故事来证明卢梭对康德的影响之深。康德本人的可靠陈述更加历历可见,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不待言,康德并不认为他从卢梭那里继承了任何特定的教条。我们毋宁说,在他思想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上,是卢梭为他展示了那个终生不渝的方向。康德不是把卢梭看成一种新“体系”的创建者,而是把他看成一位思想者,这位思想者拥有对哲学之本性与功能的崭新见解,拥有对哲学之使命与尊严的崭新观念。年届四旬的康德写道:“我自以为爱好探求真理,我感到一种对知识的贪婪渴求,一种对推动知识进展的不倦热情,以及对每个进步的心满意足。我一度认为,这一切足以给人类带来荣光,由此我鄙夷那班一无所知的芸芸众生。是卢梭纠正了我。盲目的偏见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性,而且假如我不是相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卢梭·康德·歌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