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数据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作者:苏小华 著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161-1561-9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北魏后期的北镇社会
第一节 北镇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北镇武人与中原谋士
第三节 尔朱氏集团初探
第二章 霸主与北魏皇权
第一节 尔朱荣与孝庄政权
第二节 北魏孝武帝与东西魏分裂
第三章 多重对立的东魏北齐政局
第一节 论高欢的驾驭群豪
第二节 乾明政变与北齐前期政局
第三节 两都体制与东魏北齐政治
第四章 西魏北周的政治文化初探
第一节 “内先协和”与关中本位政策
第二节 西魏北周政权中的
第三节 西魏北周军队的构成
第五章 勋贵与隋朝政局
第一节 《隋书》所记杨坚史事辨析
第二节 李密家族史补证
第三节 杨玄感·李密·李渊——勋贵
本书总结
附录一 西魏北周的财政与政治
附录二 试论骑兵战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单骑战术的发展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重装骑兵的战术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轻骑战术
附录三 传世本《李密墓志铭》与出土《李密墓铭》的先后关系辨证
附录四 从政治制度到政治文化
一 从政治制度到政治文化
二 政治文化
三 政治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本书是由五组相对独立的专题构成的。最初的一篇是关于孝庄政权兴亡的思考。当时正在关注北魏宗室的演变,注意到宗室在北魏末年的分裂趋势,于是就从孝庄朝廷着手研究。在完成孝庄政权的研究之后,与之紧密相关的尔朱家族就成了下一个思考对象。之后,孝武政权与高欢的关系以及与关陇政权建立的关系的研究,又引出了对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政治文化的思考。由于学界对这两个问题研究比较充分,所以转而研究了北镇社会。在初步理清了北镇社会的几个特征后,感觉对北齐、北周、隋、初唐史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就北镇人物在东西政权中的影响作了一些工作。所以本书上起北镇起义下至隋末唐初,而这一段正好是北朝从一个统一政权经过分裂再走向统一的历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有探讨的价值。
[1]
对于这一段历史,前人的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在隋朝,著名的文学家卢思道写作了《周齐兴亡论》探讨北齐北周灭亡的原因。由于隋朝与北周的继承关系卢思道的分析显得敷衍,但是对于北齐的分析今天看来仍有其价值。在唐初,官方组织了对《北齐书》、《周书》、《隋书》的编撰。这些史书不仅是史料,而且反映了编者对当时历史的认识,如果仔细推求这些书的体例以及史臣的感言,对于认识这段历史是有帮助的。在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对宋以前历史的研究性论著。对于北魏至隋朝史而言,司马光的梳理使得纷乱的历史有了头绪,当然这是司马光的思路。胡三省的注解显示了他对于制度、地理的精熟,其针对事件所发的议论往往有启发意义。宋代的学者还要提到叶适,他对此段历史的议论也独具慧眼。清代学者对于此段历史的成果主要反映在考据上。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李慈铭的《越缦堂读书记》等对于正史有所考校,对于一些历史问题有所归纳、阐发。这些研究虽然孤立、琐细,但是治学方法比较系统严密,比之前代学者的议论,更为科学。对于本书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是沈垚的《北镇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程树德《九朝律考》的相关研究。清代学者对于相关资料也做了初步整理。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王昶的《金石萃编》、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证》今天都成为研究者必备的资料书。万斯同、吴廷夑所做的史表、卢文弨的《〈魏书·礼志〉校录》、陈毅的《〈魏书·官氏志〉考证》都是有用的工作。
清末至1949年之前,是西方的史学进入中国,是现代史学建立、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批史学大师,将中国史学推向了一个高峰。就此段史学而言,最早进行的研究可能是谷霁光关于府兵制的研究。此后周一良就北朝的民族关系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还就北朝的镇戍制度、六州都督进行了考释,这些研究都堪称经典。对于此段历史作出划时代成就的当属陈寅恪,他的隋唐制度的三源说、关陇集团说、种族与文化的关系说、南朝化说,是富有创见、富有启发性的规律总结。即使到今天,陈的学说仍然是学界讨论的重点和起点。1949年之后至1980年之间,中国大陆的史学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就这段历史而言北镇起义史就成为了重点。现在看来作出突出成就的,还是在1949年前受到良好训练的史学家。比如说,姚薇元出版了专著《北朝胡姓考》,这部书是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对这一问题最权威的论著。唐长孺在北魏末年起义的研究方面将起义分为北镇、山胡勅勒、城民三个部分去探讨,注意起义者的身份地位就显得有创见。马长寿在1962年出版《北狄与匈奴》一书,在此书中他分析了关陇部族的构成、分布及社会特征。在同年出版的《乌桓与鲜卑》中研究了北镇鲜卑南迁与汉化的历程。这些研究与唐长孺的《魏晋杂胡考》一样成为研究北朝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在此期间,王仲荦完成了《北周地理志》和《北周六典》,这两部作品分门别类将相关资料汇集在一起,便于研究者使用,而且王仲荦在两书中对于某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值得参考。此期间,张泽咸等完成了《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的编纂,对于本书的研究而言此书方便好用,显示了很大的工具价值。韩国磐对于北朝经济的研究,特别是均田制、三长制的研究也是本书重要的参考。此期学界还完成了由何兹全参与的《资治通鉴》和唐长孺对《魏书》、《北齐书》、《周书》以及陈仲安对《北史》的点校工作,为北朝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版本。1980年之后,历史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研究成果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在如此众多的成果中,首先要提出田余庆的贡献。(1),他提出北朝主流论。这个观点与南朝化一起成为当今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关注点。(2),田余庆培养的学生主要在北朝史方面。比如,李凭对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何德章对北朝的胡汉问题的研究,王军对北魏后期社会阶层的分析,陈爽对北朝豪族的研究,以及近年阎步克对北朝官阶的研究,阎步克还对北朝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