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兵海外日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2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在南洋葛红兵拒绝行走文学定义-(图)
> 著名学者作家葛红兵新作《葛红兵海外日记》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葛红兵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近两年在行走在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地的心灵体验。
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到近期热销的安妮宝贝的《清醒纪》,"行走文学"似乎一直是文坛的热门话题,而葛红兵却坚决不愿把自己的《海外日记》归为此类,并且批评所谓"行走文学"不过是个伪概念,"只是行走,没有文学!"
自从去年底小说《沙床》畅销并引起争议后,葛红兵一度从读者视线中消失。两年来,他游走在新加坡、英国、法国等地,回国后,将这一年的游走记录集结为《海外日记》。据该书责编 介绍《葛红兵海外日记》不仅记录了葛红兵在海外的生活见闻、思想历程,其中包括《沙床》在国内引起争议时,他在国外看这件事情的内心体验。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照片,都是葛红兵在国外生活时自己拍的,里面有葛红兵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法国、英国等等一路走来的足迹,有些则是他在国外工作时的生活照片。该书责编姚梅介绍说:"本书的内容上说像是"行走文学",而形式上则更像安妮宝贝的《清醒记》,都是日记体。"
而葛红兵本人却坚决反对把自己的《海外日记》归为行走文学一类,并且批评所谓行走文学只是一个伪文学概念,他们只有行走没有文学。葛红兵说,相对于那些为了写作而行走的文化苦旅,他的行走是没有目的的。这也是这本书叫"日记",而不叫"游记"的原因,他没有写自己旅游的经历,而是潜心于写那些在异国生活时的对生活本身的"体悟"。他希望的是让海外的生活自己说话,而不是浮光掠影式景点扫描。葛红兵说,刚刚开始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就像老是会把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才能明白一样物品的价格一样,老是把国外的东西和国内比,后来在国外待久了缘故,他渐渐地体会到,不忘记国内就不会真正理解国外,特别是生活表面下隐含的深层的东西,比如宗教、法律等观念的根底。
葛红兵说:"真正的行走文学应该是忘记自己、潜入异国生活的深层的文学,是放弃本土视野真正理解异国生活和文化的文学。
葛红兵中国当代新生代作家中少数几个享有国际影响的学者型作家,拥有中国、新加坡、英国等多所高等学府教授、研究员职衔,其小说、随笔《我的N种生活》、《未来战士三部曲》、《沙床》等因"善于捕捉当代人的灵魂悸动,提供了真诚的解剖和超越的忏悔"而成为书界长销不衰的畅销书。本书选录葛红兵教授近年在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地讲学、游历时的日记、随笔,文笔细腻优雅,思想深邃绵密,配以大量照片,深具越读和欣赏价值。
相对于那些为了写作而疾走的"文化苦旅",他的漫游是且行且停的,这也是这本书叫"日记",而不叫"游记"的原因,他没有平铺漫游中的奇闻,而是长时间地潜身于异国的日常生活,潜心于异国的精神内质,他是让那些异国的生活自己说话,而不是浮掠的图解。所以,他看到了日常故事和场景里的宗教、政治、历史、习俗,他看到了建筑、风景、人物里的精神和性灵……这是要见着一个资深学者和作家的功力的。
第一部分:在南洋新加坡的礼让-(图)
走到斑马线边上,自动地停下来,想让车先过,但是,新加坡人的车已经早早地停下来了,司机挥挥手。
这种情况在新加坡经常看到,是常态,却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诧异。在国内从来都是人让车。
和王去芽隆。回来的时候实在渴了,买了一听可口可乐,一边喝着一边打卡进地铁。看到地铁工作人员向我们挥手,突然想起来,新加坡地铁里不允许吃东西。看到过罚款的通告,吃东西,罚款1000新元,上帝,那是5000元人民币啊。
不过,我和王想错了,他们不是来罚款的。地铁管理员跑过来,要了我们的卡,在计算机系统里重新做了一下,把已经打进去的卡退出来,然后友善地提醒我们到外面喝完水再回来。新加坡到处是罚款通告,但是,真正被罚款的,我一次都没有看到,国际上,有关于新加坡的传闻,说新加坡是罚款社会,其实,这其中多是误解。
不由想到在国内被一个老太太罚款的情形:那天我在路边刚刚把车子停好,一个老太太立即过来,要罚款10元。而那张关于禁止停车、违者罚款10元的通告,则被她拿在手上。她早早地看着我停车,但是就是不提醒我,她似乎是把那张罚款通告当成了收款指南了。
对于新加坡人的这种礼让,我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一、这里人口密度低,人和人之间直接冲撞的机会少;二、这里生活水平高,特别不顺、心情特别不好的人少;三、文化。恐怕最主要的还是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是,不如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我们要好好检讨。
10月5日
第一部分:在南洋教师的“地位”太高
南洋理工大学内到处是山坡、草坪和树林。林中有许多小鸟、松鼠栖息游戏,校园南侧的一片森林里甚至还有一群猴子在那里称王称霸。
从早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中学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言辞激烈,还把学生的作业本撕碎了。这个过程被另一个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下来,并且传到了互联网上。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讨论。最后新加坡教育部表态,表示理解这名教师的举动。
由此想到,在儒家社会里,教师的精神地位可能太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什么的,对学生的精神威压很重。华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他们不是真理和知识面前平等的探求者。师生本应该合作着探求真理,老师只是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稍稍有些经验和积累,他可以把他的经验和积累传授给学生,但是,在真理面前,他并没有优先地位,他不能代表真理。
而在当今的华人社会中,老师扮演了真理的化身、知识的代言人角色,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教师。
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不可能质疑教师。连教师都不能质疑,他们还怎么能质疑所谓的“真理、“知识”?他们还怎么能不服从权威、依赖权威?
他们只能墨守而不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葛红兵海外日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