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绪 论
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
扭曲和贬抑明史的几种观点
明史研究的主要史料
【第一讲】洪永熙宣盛世(上):洪武开基
朱元璋起义军的发展与明朝的建立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
休养生息政策的施行
明太祖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第二讲】洪永熙宣盛世(下):成祖开拓与仁宣守成
明成祖的积极开拓
仁宣守成
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讲】承前启后:明朝卫所制度及其演变
都督府官权力的变迁
都司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
卫所制与营伍制
卫所制与募兵制
【第四讲】经济结构的变动: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白银货币化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动
市镇经济的繁荣与新经济因素的萌芽
【第五讲】嘉万革新:明代中期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嘉靖革新前的社会问题
嘉靖初年的政治改革
嘉靖中期至隆庆年间的经济改革
张居正的全面改革
【第六讲】危机四伏:明后期纷乱的政局
明神宗的倒行逆施
持续不断的党争
魏忠贤的专权与败亡
女真的崛起和辽东战事
【第七讲】内治外安:明代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明朝的民族观
明朝的“威德兼施”政策及其内涵
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明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简单评价
【第八讲】冲突与融合:明代中后期的中外关系
平定倭患与援朝战争
隆庆开关
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第九讲】传统飘摇:明代社会文化的演化及态势
理学从一统天下到渐趋没落
心学的兴起及演化
务实思潮的涌动
士风与社会风尚的演变
对明中后期社会文化近代性的认识
【第十讲】谁主沉浮:明清易代的必然与偶然
明末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
明末农民大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清兵入关与南明的抗清斗争
关于明清易代和南明抗清斗争的几点认识
后 记
绪 论
明人绘《大明混一图》
明代的历史长达277年,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为天崩地坼的晚明时期,社会形态更是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因此,明代的历史不仅以其诸多的突出成就引起世人的瞩目,更由于晚明的社会变迁而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明代距离现在不算太久远,保存下来的史料极为丰富,这就为明史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明史研究因而也就成为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明朝的历史分期及其成就
代元而起的明王朝,从明太祖洪武到明思宗崇祯共16帝,历17朝,长达277年。明王朝是汉族地主阶级建立的最后一个统一王朝,又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一方面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极度成熟的地步,另一方面则出现种种新因素,呈现由中世纪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新气象。从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及其总的趋势来看,明朝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前期——开创时期,从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建国到正统七年(1442)王振专权。其中,从洪武元年到宣德十年(1435)的“洪永熙宣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盛世。(二)中期——积弱与改革时期,从正统七年王振专权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去世。(三)后期——衰败时期,从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到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建国之初,尽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刚刚平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经济凋敝残破,统治很不稳定。为了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和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明太祖称帝后,一面调兵遣将,将元朝皇帝赶出大都,逐往漠北,逐步实现了全国统一;一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国家机构,强化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力倡程朱理学,革除元朝弊政,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后,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将太祖开创的基业积极加以拓展,明仁宗、宣宗又力加守成,弼成“洪永熙宣盛世”,奠定了当时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上的强国地位。郑和下西洋,以其庞大的船队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半岛延伸到非洲东海岸,开辟亚非之间的交通网络,凸显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明宣宗去世后,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宣宗朝辅臣“三杨”继续辅政,保持了政局的稳定。
进入明中期,社会生产力继续快速发展,白银日趋货币化,农业生产日趋商品化,农民纷纷流入城镇从事商品生产,一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私人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并迫使明廷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江南一些工商业城镇破土而出,经济结构内部开始出现缓慢而重大的变化。城镇居民逐渐兴起一股拜金逐利、奢侈享乐的风气,违礼越制的现象层出不穷,王阳明建构的心学体系,更对程朱理学发起挑战。至成化、弘治年间,明代社会已表露出向近代转型的征兆。在商品、货币的刺激下,大地主集团的胃口更加膨胀,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赋役征派日趋苛重。社会政治日渐黑暗腐朽,除景泰年间、弘治前期和嘉靖初年的政治有所起色外,其余绝大部分的时间里,皇帝或风流荒唐,纵情声色;或佞佛崇道,热衷念佛斋醮,从而懈怠政事,导致宦官与权臣迭相专权,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正统后期,先是爆发邓茂七、叶宗留起义,后又发生瓦剌南下、俘虏明英宗的“土木之变”;成化和正德年间,又相继爆发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和刘六、刘七起义;到嘉靖年间,更形成鞑靼不时南下骚扰和倭寇不断入侵东南沿海的所谓“南倭北虏”的局面,葡萄牙殖民者也窃据澳门。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嘉靖初年和隆庆年间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至万历初年,形成集大成的张居正改革。
明后期的商品货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向前发展,全国性市场初步形成,并向世界延伸,海外贸易迅速增长,大量白银滚滚流入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逐利与奢侈之风更加盛行,违礼越制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由心学发展起来的泰州学派,以及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更是高举反传统的旗帜,倡导人性自由、行为解放、满足私欲、贵贱平等的启蒙思想。作为心学的逆动,实学思潮也悄然兴起。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在批判理学家空谈性理的同时,积极倡导实学、实功、实用,讲求经世致用、治国兴邦之术,实现富国、强兵、足民的理想。由西方传教士输入的近代科学知识,也为一些有识之士所接纳,古老的中国,正处于由中世纪迈 ............

书籍插图:
书籍《明史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1
书籍《明史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明史十讲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