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堂国学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二十二堂国学课
周桂钿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二十二堂国学课/周桂钿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4
ISBN 978-7-5057-2709-0
Ⅰ.①二… Ⅱ.周… Ⅲ.①国学-普及读物 Ⅳ.①Z126-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54103号
书名
二十二堂国学课
作者
周桂钿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发行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嘉业印刷厂
规格
787×1092毫米 16开
21.25印张 289千字
版次
2010年5月第1版
印次
2010年5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057-2709-0
定价
32.00元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1号楼
邮编
100028
电话
(010)64668676
目 录
CONTENTS
自 序
第一讲 国学与“国学热”
一 文化、学术、国学
二 什么是国学
三 国学是怎么形成的
四 国学有哪些特点
五 国学有什么用途
六 关于“国学热”议论的一系列疑惑
七 国学不能归结为王权
第二讲 儒学不是“游魂”
一 儒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第三讲 儒学精神与当代社会
一 国学的批判
二 忠孝的辨正
三 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四 和而不同与世界动乱
五 仁民爱物与保护环境
第四讲 对待“孔子热”的冷思考
一 怎么看孔子
二 儒家重要遗址与孔子标准像
三 如何看待影屏《孔子》
第五讲 儒家之外
一 道家
二 墨家
三 法家
四 阴阳家
五 医家
六 商家
七 轻重家
八 兵家
九 名家
十 农家
第六讲 天与人
一 天人之际
二 天人合一
三 人定胜天
第七讲 古今之变
一 食足知礼,先富后教
二 损益因革,变古易常
三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第八讲 是与非
一 墨家的三表说
二 庄子的是非观
三 韩非的参验论
四 《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
五 王充的效验论
六 当代的是非观
第九讲 真与假
一 真理问题
二 实践检验问题
三 唯实求真
四 求真难在何处
五 贤才难得
第十讲 知与行
一 欲速则不达
二 小利不能贪
三 起点要低
四 怀大义,识大体
五 志当存高远
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十一讲 人性善与恶
一 孟子的性善论
二 荀子的性恶论
三 性论的融合与批判
四 性三品说
五 性二元论
第十二讲 仁者爱人
一 从爱亲到爱人
二 从爱人到仁政
三 从仁政到绥远
第十三讲 义利之辨
一 义利的本义
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 功贤于耕织
四 义者宜也
第十四讲 人要有正气
一 富贵不能淫
二 贫贱不能移
三 威武不能屈
第十五讲 和与同
一 “和”与“同”
二 人际关系
三 国际关系
四 人与自然
五 和谐与竞争
六 “优胜劣汰”与“和而不同”
第十六讲 治与乱
一 治国之道,唯力不足
二 乱世无义,争于气力
三 秦亡教训,历史总结
四 正义必胜与“胜者为王”
五 余论
第十七讲 民本与任贤
一 以民为本
二 任贤之力
第十八讲 王道与霸道
一 “大德”与“小惠”
二 以德治国
三 以德服人
第十九讲 大同理想
一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二 聚和堂试验
三 康有为的《大同书》
第二十讲 当代儒学与中国政治
一 儒学不是一阵风
二 儒学就像一江水
三 儒学滋润政治神经
第二十一讲 中国传统科学
一 科学是什么
二 中国有没有科学
三 中学数理化课本上为什么没有中国人的名字
四 医学、西医与中医
第二十二讲 中国的四大创新
一 物质文明的创新
二 文明制度的创新
三 理论的创新
四 科技的创新
自 序
1949年以后,我才上小学,因此一直受到新中国的教育。大学本科,我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上的,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养成思考的习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推迟一年毕业,也上了六年。毕业后到河北省魏县小北关村插队,然后到魏县中学教高中政治与初中历史两门课。1977年调到河北医学院邯郸分院任哲学课老师,1978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乡下八年后,才回到北京。我的导师是钟肇鹏先生,研究的是王充哲学。上研究生期间,发表六篇文章,硕士论文是《王充哲学思想新探》,十多万字,1984年3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就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转而研究中国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训练了理论思维,研究中国哲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又学习了国学的基础知识。由于这两方面的功底,使我在中国哲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有了优势,既能考证,又会理论分析;既能实事求是地根据资料提出看法,又能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与思想;既掌握小学基本功,又通大学之道,治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就是国学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哲学,就开始进入国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董仲舒哲学,出版了《董学探微》,标志着进入儒学研究阶段。儒学是国学的主体,从那时开始,研究集中在儒学上。近年来,已经出版的《十五堂哲学课》《中国儒学讲稿》,再加上这一本《二十二堂国学课》,形成哲学、儒学、国学“三学”课程体系。我过去写过“三探”:《王充哲学思想新探》《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董学探微》;已经写了“三评传”:《王充评传》《董仲舒评传》《王莽评传》;还准备写“三传统”:《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国传统科学》(未完成)。
本书虽说是由讲义整理,但并不是让人照本宣科的,我自己讲课也不是照书宣读,而是让学生自己看书,一起讨论,我只对一些内容进行简单地解读。写成书,不等于下了最后结论。学术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可以继续研究探索的。我讲课,每一次都要重新备课,讲法不尽相同,内容有所增加,认识有所提高。自己觉得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进步,并不断修改自己的讲稿。《中国传统哲学》就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给本科生讲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二十二堂国学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