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艾伦.G.狄博斯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美]艾伦.G.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目录
◆ 英文版《剑桥科学史》总序
◆ 《剑桥科学史》汉译弁言
◆ 序
◆ 第一章 传统与改革
◆ 第二章 化学钥匙
◆ 第三章 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中研究自然
◆ 第四章 人的研究
◆ 第五章 一种新宇宙体系
◆ 第六章 新方法与新科学
◆ 第七章 新哲学――一场化学论论战
◆ 第八章 结尾与存疑
◆ 进一步阅读建议
◆ 引文出处页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版 周雁翎 译
[美]艾伦.G.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英文版《剑桥科学史》总序
在西方世界智力劳动的成就中,科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不管是出于宗教的目的,还是出于哲学上的探索,或者出于技术上创新的要求和经济上的考虑,科学的发展的确建立了自身独特的思想体系,而且还明确了专业训练和实践的具体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又逐步建立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相应地,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及相关的数学方法,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及医学的方方面面,还有关于人的研究――的历史,不但显示出极大的重要性和异常的复杂性,而且还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了大量带有挑战性的难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有一批学者致力于各门科学的历史研究。他们的研究著作,只有具备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的读者才能真正理解,换言之,这类作者只热衷于为科学史领域的少数专业人士而写作。这就产生了一种悖论,即受过现代教育,并关注科学技术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现代文化中的作用的人们,反而很难理解那些专门从事说明科学的概念演变和社会影响的学者的看法。
《剑桥科学史丛书》的主编和撰稿者们却是那些既致力于科学史的研究,又面向广大读者的作者群体。各书的作者熟悉各自专业的学术文献,但要成书却很不容易,因为他们需要在综合科学史的最新学术成就和相关结论的基础上,再向普通读者讲述西方历史中各个重要时期内的科学活动,还要对这些科学活动作出言简意赅的评价和分析。本套丛书中各卷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全套丛书就描绘出西方科学传统的全貌。此外,各卷都罗列了与其主题相关的内容广泛的文献简介,以利读者深入研究时参考。
乔治・巴萨拉
威廉・科尔曼
[美]艾伦.G.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剑桥科学史》汉译弁言
科学是国际性的文化。以科学为对象的科学史,也是国际性的文化。了解国际学术背景并进而在国际学术背景下工作,是我们发展自己的学术事业的必由之路。
巴萨拉和科尔曼编辑的这套科学史丛书,历时近30年,从1971年至今共出版11部(1971―1975年由约翰・威利父子公司出版了其中的4部,从1977年起改由剑桥大学出版)。丛书的作者都是优秀的科学史学家。他们或者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或者是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或者是国际性学术奖得主,在国际科学史界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们以准确、精短的叙述和分析,继承了已有的科学史遗产,总结了新的科学史研究成就,纠正了对科学史的种种谬见和误解,勾勒出科学发展的复杂图景,为我们奉献了一批科学史著作的精品。
科学家们在他们的科学工作之外撰写科学史的历史相当悠久。
据说,欧德摩斯(Eudemus)在公元前4世纪写过天文学史和数学史著作。普罗克拉斯(Proclus)和辛普利西乌斯(Simplicius)分别在5世纪和6世纪有过关于欧几里得数学史和前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史的论述。现代科学诞生即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权威的捍卫者和新科学的先驱都把历史作为斗争的工具。在他们心目中,只有历史古老性和权威性才是学术思想合法性最有力的论证。
到18世纪,科学家们撰写的科学史在两个方向上展开。在一个方向上,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1733―1804)等人把科学史当作科学家们已经做的和能够做的事情的报告。其主要特征是按照作者所处时代关注的主题,着重描述相应专业的具体知识的演化,由此形成了科学家们塑就的持续至今的科学―历史传统。普里斯特利的《电学史》(1767)和《光学史》(1772)、蒙丢克拉(Jean Etienne Montucla,1725―1799)的《数学史》(1758)、巴伊(Jean-SylvainBaily,1736-1793)的《天文学史》(1775―1782),都是这个传统中的优秀范例。这个传统中的作品,有时候也被人们不太恰当地称为“内史”作品。与内史相对的另一种科学史传统被称作“外史”,因为它着眼于具体的科学知识之外那部分与科学事业相关的历史。在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科学史,从斯普拉特(ThomasSpmt,1635―1713)开始。他撰写的《皇家学会史》(1667)是科学建制史而不是科学知识史。惠威尔(William Whewell,1794-1866)的《归纳科学史》(1837)可能是第一部科学通史著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迪昂(Pierre Duhem,1861―1916)的研究,开创了把科学史研究建立在严格的文献考证基础上的风气。可以说,到这个时候,科学史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基本范型已经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与此相联系,随着科学的职业化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一些著名科学家,如海克尔(E.H.P.A.Haeckel,1834―1919)、奥斯特瓦尔德(F.W.Ostwald,1853―1932)等人,主张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史学,用科学家取代国王在历史中的地位,用以科学进步为基础的历史取代以经济、政治、战争和外交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从而确认科学在文化中的支配地位。与此同时,考古学、人类学和语文学等学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进一步充实科学史的内容,丰富了科学史的研究范围。科学史的成就及其独立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借助一些具体的社会形式,科学史与其研究对象一样,也开始了其职业化进程。
科学史的职业化大致有这样一些外在标志:1892年,法国任命第一位科学史教授;1900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巴黎举行;1912年,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艾伦.G.狄博斯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