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木心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9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989—1994
文學回憶錄
木心 講述
陳丹青 筆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目录
出版说明
小引
文学,局外人的回忆(代序)
开课引言
第一讲 希腊罗马神话(一)
第二讲 希腊罗马神话(二)
第三讲 希腊史诗
第四讲 希腊悲剧及其他
第五讲 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第六讲 新旧约再谈
第七讲 福音
第八讲 新旧约续谈
第九讲 东方的圣经
第十讲 印度的史诗 中国的诗经
第十一讲 诗经续谈
第十二讲 楚辞与屈原
第十三讲 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第十四讲 先秦诸子:老子
第十五讲 先秦诸子:孔子、墨子
第十六讲 先秦诸子:孟子、庄子、荀子及其他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第十八讲 谈音乐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第二十讲 中世纪欧洲文学
第二十一讲 唐诗(一)
第二十二讲 唐诗(二)
第二十三讲 唐诗(三)
第二十四讲 宋词(一)
第二十五讲 宋词(二)
第二十六讲 中世纪波斯文学
第二十七讲 阿拉伯文学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小说(一)
第三十讲 中世纪日本文学
第三十一讲 文艺复兴与莎士比亚
第三十二讲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法国文学
第三十三讲 中国古代戏曲(二)
第三十四讲 中国古代小说(二)
第三十五讲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
第三十六讲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德国文学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三十八讲 十八世纪中国文学与曹雪芹
第三十九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一)
第四十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二)
第四十一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三)
第四十二讲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四)
第四十三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
第四十四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二)
第四十五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三)
第四十六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四)
第四十七讲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五)
第四十八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
第四十九讲 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俄国文学
第五十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再谈
第五十一讲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续谈
第五十二讲 十九世纪波兰文学、丹麦文学
第五十三讲 十九世纪挪威文学、瑞典文学
第五十四讲 十九世纪爱尔兰文学
第五十五讲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第五十六讲 十九世纪中国文学
第五十七讲 十九世纪日本文学
第五十八讲 二十世纪初期世界文学
第五十九讲 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
第六十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一)
第六十一讲 影响二十世纪文学的哲学家(二)
第六十二讲 象征主义
第六十三讲 意识流
第六十四讲 未来主义
第六十五讲 未来主义、表现主义及其他
第六十六讲 卡夫卡及其他
第六十七讲 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第六十八讲 意象主义(一)
第六十九讲 意象主义(二)
第七十讲 存在主义(一)
第七十一讲 存在主义(二)
第七十二讲 萨特再谈
第七十三讲 萨特续谈
第七十四讲 加缪及其他
第七十五讲 新小说(一)
第七十六讲 新小说(二)
第七十七讲 新小说(三)
第七十八讲 原样派、荒诞剧、垮掉的一代
第七十九讲 垮掉的一代再谈
第八十讲 垮掉的一代续谈
第八十一讲 黑色幽默
第八十二讲 魔幻现实主义(一)
第八十三讲 魔幻现实主义(二)
最后一课
后记
木心住宅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制作信息
我讲世界文学史,其实是我的文学的回忆。
木心,摄于纽约中央公园。1991年冬,时在木心讲文学课期间。
1989—1994年,陈丹青的五本听课笔记。
出版说明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2006年先生归国后,本社曾拟出版这份讲义,未获先生同意,理由是,那不是他的创作。2011年,木心先生逝世。逾百位年轻读者从各地赶来乌镇送别,并在追思会上热切提出希望读到这份文学史讲稿。为尊重木心先生,本社决定依据陈丹青先生的第一手文本——五本听课笔记——编成此书,以飨读者。
兹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木心先生当年讲述的资料和体例,大致依据上世纪二十年代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二十世纪初叶到七十年代的文学讲述,则另有参考。
二,五年期间,陈丹青先生记录了木心先生几乎全部讲述内容,共八十五讲。为尽可能呈现笔录原状,每一课的讲题、年份、日期、缺课、失记,均予保留。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每课讲题,木心先生部分沿用郑本,部分自设,陈丹青先生笔录时,又有若干差异,为协调这些差异,本社在编排目录与讲题时,分别做了少数必要的调整。
三,本书书名,依据木心“开课引言”中所愿,定为《文学回忆录》。
四,笔录书中涉及的大量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不少是民国时代或五六十年代译名,现根据当今通行译名,规范统一。凡重要作家与作品,加注相对完备的信息。
五,考虑到现场笔录难以避免的疏失错漏,书中所有作品引文,凡中国文学经典,均依据相应通行版本作了核对,翻译类文学经典段落,原则上,保留笔录原样。
六,由于本书篇幅庞大,所涉繁杂,虽经校对,不免仍有错失之处,竭诚期待读者与专家不吝指正。
七,书中附印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由南兆旭先生、高小龙先生提供。本社谨表谢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小引
陈丹青
这份课程的缘起与过程,说来话长,我在《后记》中做了交代。现就这份笔记的问题,补充如下数端:
一,此书大量引文和史料,年来经出版社曹凌志、罗丹妮、雷韵三位编辑做了繁复细致的核查校对,又承南开中文系博士马宇辉女士襄助,逐一审阅了中国古典文学部分的史料,谨此一并致谢。
二,当年每一讲课场地,辗转不同听课人寓所,我有时记录,有时失记,现据笔录原样付印。就我的记忆,听课者均有笔录,之后星散,今我已无能逐一联络并予征集。本书面世后,当年的同学若是见到了,而手边存有更为详确的笔录,并愿贡献者,盼望能与出版社联络。
三,《后记》所述往事,全凭记忆。听课人的名姓、数目、身份,虽大致不错,仍恐有所遗漏或不详者。近期试与一二听课旧友多次联系,俾便完整缀连这份珍贵的记忆,惜未获回应。是故,《后记》中提及而不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学回忆录-木心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