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谈话道出了形意拳的真东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不爽
: 一、论普遍的“上强下弱”。这是很多人都会有的问题,也是所说的下盘难练。不奇怪,人,尤其是成人后,习惯于由上盘主动,带着下盘行动,一切习惯于上盘先有反应。而我们练功,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改过来,前辈常言“下气”,也有的说把气“沉到脚底下去”,有些人以为这不过是在强调桩劲,也对也不对。这要看你怎么理解“桩劲”的概念。桩劲不是死力量,不是马步一扎硬得不得了,它来源于你下盘自然生出的力量。所谓的“硬马”,其实还是用上盘带动(或说使用)出的力量,下盘还只是工具。而桩劲要的是下盘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是主动出的力量。所以,想要桩劲,第一步先要激活(或说找到、感觉到)下盘。这就要“下气”。其实就是逐步的放松。但是,要知道,这还是一个由上而下的过程,也就是说还是上盘主动的过程,还不是最高。这只是中间手段而已,一旦找到下盘,感觉到下盘沉实,有分量了。那么,立刻转入下盘自主,自己出力,转入由下往上反力。也就是说气“沉到脚底下”还不够,还要再升上来才行。但经过此一锻炼,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虽然气又反上来了,但是,能看出此人身体沉实(说敦实也可),很明显根在脚上,看上去下盘比上盘有力,有种胯比肩活的感觉。但决不是笨重,要有随时能扑过来的感觉。这才有小成。网上三体式照很多,几人有此修为?我也不够,刚刚沉下去而已,想再反上来,还差修炼。但我知道修炼的方向、目标。又比他人幸运了。不敢自秘,大家分享。
     二、如何“沉” 简单说,就是不使力。从上到下逐节放松。尤其是平时最顺、最熟的部位,更要放松。不把最有力的部位放松下来,其他部位感觉不到的。还要注意不要着意,一旦对某一部位着意了,有意识想它怎么样了,那里不自觉就使上力了。正确的作法是放松下来去体会某一部位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有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状态,没有就再放松。一切松中求。松好了,自然就“沉”了。现在有些人一味求“沉”劲,不去松,直接作“沉”,往往成了上盘对下盘的压,这样长了对身体有很大害处的。松不是软,松了才能找到需要缎练的地方,然后利用身体的松对那里形成一种利用自身体重的负重锻炼,然后身体出韧劲,和弹性力。这才是“刚”的正途!
    三、三体式的手形。三体式各派有各派的站法,其中手形的区别最大。有并指的,有虎爪的,有立掌的,有平掌的等等不一而足。各派皆说自己的好,大多对别派不以为然。我认为三体式的手形是否好,关键仍不离三体式修炼的根本心法和目的。三体式练法,首练全身通顺,手上亦该如此。正确的手部通顺应是大约以劳宫穴部位为圆心,五指向外放松态。所以,掌不能立挺,这样就成回窝了。只要明白了道理,无论何种掌形,立也好,俯也好,开也好,合也好,顺就是了。
    四、关窍在于“腕” 中国武术,特点在于手形多变。而诸多手形中,各派推崇掌胜于拳。而即使用拳,其握法亦不同于国外的握法,而近似于儿童的“抓挠”式松握法。这些特色,根本在于,中国之法,在于用腕打击,而不是手打击。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这样比喻一下,中国拳法里的手臂使用法,是把手臂当成了一个铁锤,肩头到腕是铁杆,手是锤头。若要伤人,铁杆就可以了,要锤头干什么?是为了坠分量,增加杀伤力。所以手臂之用,只管铁杆就是。击中敌人时,只须注意自己的腕有没有顶上劲即可。若还注意手掌的感觉,等于自己卸了锤头,降了杀伤力了。 
  
    
向明
: “沉浮”的关键在尾巴骨,也就是尾椎。身体沉下去后,意尾椎下支一粗大弹簧,自然又把身体顶了上来,自然带动腿(主要是膝盖)开中有合,就“浮”了起来。要是看不太明白,去做个实验。坐在沙发上,象挑家具试弹性一样,先坐下去再站起,臀部要离沙发面但还有一些陷在里边,就是哪个感觉。体会不到可以反复起坐,既不坐实又不离开。不难不难,实在不难。 
   
不爽
: 体会好说,作到自然很难。尤其是作到了还动得了,对身体的要求很高。这里有几个数据。 1、脊椎骨有半尺的活动量; 2、胯窝的大筋有一寸的开合量; 3、双腿可柔如鞭,又可硬如铁。用时可从心口处踢出;大致如此,作到了才可说“不难”二字,因作到这些才谈得上实用,而不是体会。这些确确实实与“浮沉”相关的。 
   
向明
:这个半尺的活动量是怎么算?什么个测量方法,望告其祥。 此三点不爽兄都达到了,还是身边有人达到,才以此作标准。 如果理解不差的话,2、3两点不才可以做到,第1点要看回答后方知。我说的体会不是个求的方法,是对自身现有状态的描述,做实验的方法也是为初学者引路。就象有人对照拳谱练习,而有人是用自身对照拳谱一样。 我就是用自身印证拳谱的,知道你所言不虚,才做了个回答。关于“沉浮”我有篇帖子在武塞论坛街斗(保命求生术)版中,名字是《搏击心态的“松紧”真言》,有兴趣可前去一观,相信以你的水平可看出我有无体会。不要一看“街斗”就认为是流氓打法及所谓的无限制,我研求的是现代社会中能保全自身或救人一命的应用。 
  
不爽:
能不能麻烦向兄把帖子转过来,我翻了10来页,还是没找到,机子很慢,打开武塞就更慢了。这些标准我没有作到,我的老师作到了。半尺活动量是,平行站立,双腿不动,身体躯干一动能比平常态长出半尺来就是了,不知说的清楚否。另外,腿从心口踢出指的是,用时身体不能有左歪右斜等,仍然正直,也不可前俯后仰。向兄能作到2、3,实在是高手了,很不容易啊。 
  向明
: 搏斗时的心态如何,是影响战局的关键。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快,所以武术讲究一胆二力三功夫。胆由心生,必须研究对搏的心态,而这心态按层次是分松紧的。实战前血气上涌,呼吸急促吁吁直喘,脸红脖子粗的是“紧”。一般人都是紧,外象都是眼睛充血、胸腔鼓胀、拳头紧握,全身都是死硬僵直的,内家拳的规忌几乎全犯了。如此动起手来先给对手一个心理准备,又把劲全捆在身上了,即便获胜也散了架累塌了腰。我从此阶段走过,一场打斗下来基本1分钟就能结束,但好象跑了几千米那么累,浑身发软一点劲也没有。不管有多大的火都能气沉丹田,心更清眼更明呼吸如常的是“松”。“松”是高手才能具备的,靠平日的修炼和经验的积累。遇敌时喜怒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两人谈话道出了形意拳的真东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