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战国策讲演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左传战国策讲演录
作 者:郭丹
出版人:何林夏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版权信息
绪言
第一讲 中国史学之发轫
第一节 史、史官与史官文化传统
第二节 从言事分记到言事相兼
第二讲 《左传》:大变革时代的历史记录
第一节 《春秋》《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
第二节 “射王中肩”与“群雄争霸”
第三节 以民为本、崇礼与崇霸
第三讲 春秋人物画卷
第一节 雄主和贤臣
第二节 昏君和佞臣
第三节 其他人物系列
第四讲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第一节 频繁的战争
第二节 《左传》的战争思想
第三节 奇计与谋略
第四节 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
第五讲 “文学的权威”
第一节 小说化的叙事写人
第二节 思涉鬼神,工侔造化
第三节 《左传》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 《左传》中的文学思想
第六讲 纵横之世与纵横之书
第一节 七强纷争与策士纵横
第二节 《战国策》其书
第七讲 《战国策》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史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第二节 “畔经离道之书”
第八讲 众士如云唱大风
第一节 重士贵士与重利轻义的全新思想
第二节 风姿各异的战国风云人物
第三节 高才秀士的“长短纵横之术”
第九讲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一节 写人艺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 敷张扬厉,驰说云涌
第三节 “利口者以寓言为主”
第十讲 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化内涵及其影响
第一节 史学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左传》《战国策》与《史记》
第三节 多种文体的萌芽与雏形
第四节 《左传》《战国策》与中国古代小说
附录
一、读书与做学问
二、主要著作及简介
三、主要学术论文:
后记
绪言
大家学过《中国文学史》,不管哪一类、哪一种的文学史,《左传》和《战国策》这两部书在先秦文学史中通常都被归入“历史散文”或“先秦叙事散文”,也有时候被归入“史传文学”这一类中。先秦两汉史传文学就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样式。中国古代文学史,实际上是非常长久的。如果把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比作一条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河,史传文学就是这条长河中重要的一股劲流。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样式,关于史传文学,似乎有必要给予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为什么要给它一个界定呢?因为人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称呼它为“史传文学”,一个根据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史传》篇。《史传》篇解释“传”字是这样说的:“传者,转也,转受经旨,以授于后,实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也。”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里面对“传”字的解释,这几句话的意思,说的是什么呢?意思是说,“传”就是转的意思。为什么是“转”的意思呢?那是“声训”——音韵学里面叫作“声训”。这几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传,就是转的意思,就是把孔子作《春秋》的用意,转授给后人,所以“传”是经书的翅膀,是记事著作的首要之书——“羽翮”就是翅膀;“冠冕”就是头上的冠冕——这就是最重要的,首要之书。刘勰把解释经文的文字叫做“传”。《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春秋》是“经”,是史书;《左传》是“传”,也是史书,所以是“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这样,就把史和传联系起来,可以称为“史传”。《文心雕龙》的《史传》篇就是这样来定义“史传”两个字的,它还论述了其他众多的历史著作,大家如果去看一看《史传》篇的话,就知道它包括《尚书》《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当然,里头有很多并不是解经之作。所以我们说,刘勰所谓“史传”,包括上起虞夏下至东晋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各种史书或者叫各体史书。史传文学中“史传”二字的含意,就是这样的概念。从先秦到六朝,有一批历史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不仅是其中的某一篇章或某一段落具有文学色彩,而且是整部著作都堪称文学杰作,包括我们今天课程所要讲的《左传》《战国策》,还有《史记》,等等,这些著作,可以说做到了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它们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著作——所以我们借用刘勰的“史传”的概念和限界,将这样的一批历史著作称为“史传文学”。
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认为,这不能称为“史传文学”;有人认为,它统一称为“传记文学”更好。在不同的文学史里面的表述、归类也是有不同的,所以我要特别把这问题提出来说一说,把这个概念界定清楚。以前的许多文学史著作,对于上起先秦,下迄两汉魏晋六朝的一大批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诸如《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国策》《史记》《汉书》等,有的称之为历史散文,有的称之为传记文学,有的称之为史传散文,概念很不统一。当然,就研究的角度不同来说,存在差异也是允许的,未必一定要整齐划一,但是就文学史的性质来说,如果概念上太纷杂,就给作品的归类带来困难。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把它们称为历史散文,倘若你们认真读这些作品的话,会觉得它又似嫌过于宽泛,其外延并不仅仅涵盖上述作品;有的作品可不可以被涵盖进去呢?称为史传散文,似又不够精当,不能突出我们刚才所讲的这些作品的个性特征;称为传记文学,它还是有些缠夹不清的麻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这里举一个例子,《中国大百科全书》“传记文学”条“传记文学”这个词,它是这样说的:“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这样来解释传记文学的后半部分是合适的。因为魏晋以后,作为整部历史著作来说,全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的已经不再存在,比如说沈约的《宋书》,以至后来唐人唐初编的《晋书》啊,等等,它们的文学性——整部书的文学性当然不能跟《史记》《汉书》相比,也不可能跟《左传》《战国策》相比。那么代之而起的是什么呢?代之而起的是杂传、散传以及单篇个人传记作品,所以你把这些作品称为传记文学或杂传文学当然可以。前面我们所讲的,先秦两汉这些历史著作,我们称它为史传文学。传记文学论者往往局限于人物传记的界限而只从《史记》算起,你们去看看,有的书上,它写“传记文学史”,第一部是什么?就是《史记》。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你第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左传战国策讲演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