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7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作为一种思想,可以追溯得非常久远,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在西方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三哲。那时有教育心理学的思想、理念和实践,但没有教育心理学这个词汇。“教育心理学”一词于1531年最早出现在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比“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早348年;“教育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大学课堂是1839年,比“科学心理学”早40年;世界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1877年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出版的,比“科学心理学”早两年。当然,教育心理学的真正繁荣还是在桑代克(E.L.Thorndike)科学教育心理学体系(1903—1913)诞生之后。目前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学的工作者都不会否认: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大分支之一,也是从业人数最多的领域之一(在我国也是如此)。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非常贫乏的,从教科书角度说只有一本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在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使用,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对国际上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关注不够。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读着这本教科书成长起来的。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今天,琳琅满目的教育心理学书籍常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仅我自己就主编过四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但在眼花缭乱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这些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我感到,当前在我国高等院校教科书的编撰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驳杂,体例呆板;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教科书的编写中很少倾听学习者的意见;教材犹如学术专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语言晦涩,缺乏可读性。
我认为教材编写是教学改革的一件大事,教材的编写要能够反映最新的教学理念。心理学教材的编撰者要自觉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教材的编写。比如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师生的互动性,那么这种参与性和互动性怎样在教材中加以体现就是摆在每一位教材编撰者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对此,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红旗出版社,2006年)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实践与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中对此进行过一些尝试,在正文之外,我们编排了信息窗、心理自测、案例咨询、心理互动等内容,目的在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教材出版后反响较好。本书是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因为是修订,故没有在编排体例上做大的调整,基本保持原有的风格和体例,只是在某些内容上做了补充、调整、更新。本人深知,编一部好的教材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探索的,一部好的教材需要在使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在2010年版的前言中,我曾说:不是一部教材出版了,编写者的任务就完成了,其实这只是编写的真正的开始。因此我们也会像以往一样,不断搜集反馈信息,不断听取读者的意见,不断补充教育心理学领域出现的新成果,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将这部教材打造成精品教材。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作者与修订者有:
本书2010年版撰稿人如下:第一章燕良轼;第二章曾练平、燕良轼;第三章燕良轼;第四章王小凤;第五章曾练平;第六章燕良轼、王宁新;第七章王小凤;第八章曾垂凯、燕良轼;第九章曾垂凯、覃英;第十章曾垂凯、覃英。主编燕良轼教授承担了本书的构思、设计、统稿、审稿和定稿工作;副主编曾垂凯博士协助主编参与全部统稿过程。
参与此次修订的作者有:第一章燕良轼;第二章徐异、杨虹、谭秋艳;第三章李思婷、卞军凤(长沙理工大学)、徐异、李翠;第四章李翠、汪春江;第五章吴蕥君、杨素平;第六章熊恋、易杨萌、封又方;第七章王小凤、杨霞;第八章李亮、彭鑫、李思婷;第九章徐琳琳、卞军凤、王宁新;第十章卞军凤、李亮、陈芳(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最后由主编燕良轼负责统稿,副主编李亮、徐异协助统稿。
2010年本书初次出版时得到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此次又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鼎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是众邦文化的舒静云编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袁子微编辑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动。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有幸参阅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资料,且吸收了其中有益的见解和成果。值此,一并深表谢意。
我们再一次感谢并殷切期待各位读者对本教材提出批评、建议,以便我们有机会对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
编者
2017年11月于岳麓山下绿野书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习的一般心理
第一节 学习的定义
第二节 学习的生理机制
第三节 学习的分类
第四节 学习的过程
第五节 学习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及分类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第四节 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
第三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 促进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五节 创造力及其开发
第七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八章 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社会规范的学习与品德的建构
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
第四节 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
第五节 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节 学生的情绪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学生的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学生学习风格差异与教育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教师与教学心理
第一节 教师心理
第二节 ............

书籍插图:
书籍《教育心理学》 - 插图1
书籍《教育心理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教育心理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