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新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教育心理学新编
(第四版)
汪凤炎 燕良轼 郑红 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教育心理学新编/汪凤炎,燕良轼,郑红主编.—4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2
ISBN 978-7-5668-0818-9
Ⅰ.①教… Ⅱ.①汪…②燕…③郑… Ⅲ.①教育心理学 Ⅳ.①G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47873号
出版发行:暨南大学出版社
地 址:中国广州暨南大学
电 话:总编室(8620)85221601
营销部(8620)85225284 85228291 85228292(邮购)
传 真:(8620)85221583(办公室) 85223774(营销部)
邮 编:510630
网 址:http://www.jnupress.com http://press.jnu.edu.cn
排 版:广州市天河星辰文化发展部照排中心
印 刷:广东省农垦总局印刷厂
开 本:787mm×1092mm 1/16
印 张:39.25
字 数:985千
版 次:2006年6月第1版 2016年2月第4版
印 次:2016年2月第7次
印 数:13001—15500册
定 价:86.00元
(暨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总编室联系调换)
关于第四版的说明
《教育心理学新编》自2006年6月初版、2007年6月修订版、2011年7月第3版出版以来,承蒙读者厚爱,至2012年7月印次已达6次,印数已达13 000册。为了让此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把握近几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就,经过四年多(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努力,本教材第四版的修订工作终于完成了。第四版更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一些章节结构作了适当增删或调整。②补充了一些新的观点、新内容、新材料。③对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了精确界定。同时,本教材第四版在撰写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力图体现以下五个鲜明特色:
第一,融会中西,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为了体现“中国化”取向的思路,本教材第四版在撰写过程中继续在充分吸取外国尤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又适度融进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的精髓,以便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使之朝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目标迈进一步,并能更好地满足当代中国教育的实际需要。
第二,注意揭示名家的独特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大学传授给学生多么新颖而实用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保鲜时间”“注定”不会很长。正因为如此,大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丰富而实用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秉承这一教育理念,本教材在撰写过程中特别注意揭示一些研究教育心理学名家的健全人格与独特思维方式,以便让读者于潜移默化中习得名家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思维方式。
第三,追求新颖性。为了避免教材的同质性,本教材追求新颖性,这种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系上的新颖性。《教育心理学新编》力图建构出一个与现有教育心理学教材体系都不尽相同的体系结构。二是观点上的新颖性。本教材在充分借鉴与吸收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接着前人讲”,而不是“重头开始讲”或“照着前人讲”(冯友兰语),以便做到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显示观点上的新颖性。三是材料上的新颖性。本教材尽量选用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材料来源。
第四,系统性、科学性、深刻性和可读性相结合。一方面,为将本教材撰写成适合研究生(包括教育硕士生与博士生)和本科生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教材,本教材在撰写过程中注重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刻性,注重观点、术语与篇章结构等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了增强本教材的可读性,本教材在撰写过程中追求文字的流畅性,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将深刻的学理阐述出来;同时,适当插入一些经典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增强本教材的形象感。
第五,注重学以致用。本教材第四版在撰写过程中也注重将所写内容与当前中国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里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力图结合笔者多年的思考而尝试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让读者举一反三,做到学以致用。
本教材初版的三级提纲由汪凤炎和燕良轼共同制定,江西师范大学的郭斯萍教授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各章节主要执笔人的分工情况如下:第一章第一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二节为燕良轼、汪凤炎,第三节为汪凤炎、郑红;第二章为燕良轼、汪凤炎、屈卫国;第三章第一、二节为刘丽、汪凤炎、王小凤,第三、四、五节为王继成、汪凤炎、王小凤、汪胜明;第四章第一节为汪凤炎、王小凤,第二节为汪凤炎、燕良轼、郑红,第三节为汪凤炎、王小凤;第五章第一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二节为郑红、汪凤炎,第三节为郑红、汪凤炎、燕良轼,第四节为汪凤炎、郑红、燕良轼;第六章第一节为郑红、汪凤炎,第二节为郑红、汪凤炎、燕良轼,第三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四节为郑红、汪凤炎、郑勇军;第七章第一节为郑红,第二、三节为郑红、汪凤炎,第四节为汪凤炎、郑红;第八章第一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二节为燕良轼、汪凤炎,第三节为郑红、汪凤炎、燕良轼,第四节为燕良轼、汪凤炎、张毅;第九章为燕良轼、汪凤炎;第十章第一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二、三、四节为汪凤炎,第五节为汪凤炎、燕良轼,第六节为汪凤炎;第十一章为燕良轼、汪凤炎;第十二章第一、二节为燕良轼、李龙辉,第三、四节为郑红、李龙辉、郑勇军。全书最后由汪凤炎负责统稿、修改、润色和定稿。
本教材第二版的三级提纲由汪凤炎制定,各章节修订工作由汪凤炎和郑红完成。
本教材第三版的三级提纲由汪凤炎制定,具体修订工作的分工情况如下:汪凤炎、郑红参加了第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的修订工作,刘国雄、汪凤炎参加了第三章的修订工作。全书最后由汪凤炎负责统稿、修改、润色和定稿。第三版更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第一章新加了“第三节 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②删除了原来的“第三章 身体发展与教育”,将其中一些有较高价值的材料与观点融进了本书的第一、二、三章;③对原书其他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教育心理学新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