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李洱,男,作家,1966年生于河南济源,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后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兼任《莽原》杂志副主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文学之后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主任。代表作有《导师死了》、《现场》、《午后的诗学》、《遗忘》等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花腔》2002年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2010年被评为30年(1979—2009年)中国十佳长篇小说。曾获第三、第四届“大家文学奖”(荣誉奖)、首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图书奖”。作品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问答录/李洱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1
ISBN 978-7-5321-4573-7
Ⅰ.①问… Ⅱ.①李… Ⅲ.①散文集—中国—当代②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2)第284656号
出 品 人:陈 征
策  划:丁元昌
统  筹:郑 理
责任编辑:丁元昌
封面设计:王志伟
问答录
李洱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上海绍兴路74号

经销 上海华大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开本890×1240 1/32 印张12.875 插页2 字数285,000
2013年1月第1版 2013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321-4573-7/I·3558 定价:33.00元
告读者 如发现本书有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质量科联系
T:
021-62431136
自序
十年前,有编辑朋友说,愿意编辑出版一套我的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最近几年,也不断有人这样建议。对朋友的好意,我当然要表示感谢。但是,我却不敢贸然应允。
对自己的作品,我一直缺乏足够的信心。我自认为是个认真的写作者,但是认真只是一种工作态度,它并不能保证你能写出好作品。我也自认为写出过一些好作品,但是它们在我的作品中究竟占有多大比例,我却心中无底。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能抽出时间,对已有的作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润色,好像它们还只是一些半成品,不该轻易拿出来示人。
熟知我的读者都知道,我这样说,并非矫情。
我收到过、拜读过很多朋友的作品集、文集。阅读朋友的作品,既是与朋友相处的方式,也是向朋友学习的机会,你可借此知道当代的写作状况。但是说句实话,对这些作品集、文集能有多少读者,我总是不免有些怀疑。以自己的阅读为例,中国作家中,除了鲁迅的文集,别人的文集我确实没有认真通读过。外国作家中,除了加缪的文集,我也没能全都读完。是啊,除了研究鲁迅和加缪的少数专家之外,谁又会去通读他们的文集呢?对鲁迅和加缪这样的顶尖大师尚且如此,遑论对于他人?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我对出版作品集,或者所谓的文集,确实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当这套作品集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不安。
如果你问我,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还要同意将它们集中出版呢?我想了想,终于找到了一些理由。首先当然因为是出版社的盛情。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我非常信任和尊重的出版社,从这里出版的很多优秀作品,曾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文学世界,我对此一直深怀感激。对他们的好意,我除了感谢还得接受。其次,我逐步认识到,写作者永远不可能写出让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的。在一些人看来已经足够完美的作品,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可能是毛病百出,而他们指出的一些毛病,可能有助于你写出更好的作品;对于你自认为的那些失败之作,或许还会有读者认为值得一读。坦率地说,这两种情况都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过,这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安慰。而我,既需要鞭策,也需要安慰。
这套作品集,除了收录我的小说作品,也收录了我的一些文学对话录、演讲以及随笔。与我进行这些对话的批评家、记者,无疑都是文学的行家。借对话和演讲的机会,我讲述了我对人与事、对文学与时代的一些看法。正是那样的一些看法,决定了我为什么会写出这些作品,也决定了这些作品的成功与失败。
感谢阅读这套作品集的每一位读者朋友。
李洱
2012年9月27日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回应和对话
顾彬读了中国当代小说吗?——关于《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吗?》一文的回应和说明
附录: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吗?
与吴虹飞的对话:从知识分子到农民
与孙小宁的对话:我无法写得泥沙俱下、披头散发
与黑丰的对话:极简主义就是极复杂主义的另一种境界
附录:卡佛的玫瑰与香槟
第二辑 与批评家梁鸿的对话
“日常生活”的诗学命名——与梁鸿的对话之一
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与梁鸿的对话之二
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叙事——与梁鸿的对话之三
九十年代写作的难度——与梁鸿的对话之四
第三辑 与批评家魏天真的对话
“倾听到世界的心跳”——与魏天真的对话之一
“异样的真实”和“二手的虚无”——与魏天真的对话之二
“贾宝玉们长大以后怎么办”——与魏天真的对话之三
附录:后记
第四辑 自问自答
写作的诫命
警觉与凝望
《花腔》后记
《石榴树上结樱桃》自序
《夜游图书馆》自序
《白色的乌鸦》自序
《遗忘》后记
书房里的对话
道德优势与反道德优势
人物内外
小说不死
第五辑 读与写
局内人的写作
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听库切吹响骨笛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瓶颈
在场的失踪者
阎连科的声母
巴金的意义
向宗仁发们致敬
作为一个读者纪念史铁生
第六辑 演讲录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在苏州大学的演讲
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在西班牙“中国—西班牙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小说与当下生活——2010年1月20日在“中法作家论坛”上的演讲
作家与传统——在首届“中澳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亚非作家会议”上的演讲
传媒时代的小说——2010年5月20日在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上的演讲
第一辑 回应和对话
顾彬读了中国当代小说吗?——关于《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吗?》一文的回应和说明
附录:顾彬不读中国当代小说 ............

书籍插图:
书籍《问答录》 - 插图1
书籍《问答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问答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