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谏往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引言
一、家乡与家世
二、蒙师与业师
三、青年会中学的师友
四、清华两年的收获
五、问学新大陆〔一〕密苏里大学的三年
六、问学新大陆〔二〕康乃尔大学的三年
七、归国途中
八、上海六个月
九、教学相长〔一〕南开东北燕京五年半
一〇、教学相表〔二〕清华五年
一一、漂泊西南〔一〕从北平到重庆
一二、漂泊西南〔二〕糊口于四校
一三、漂泊西南〔三〕成都九年半
一四、何莫学乎诗〔一〕谊兼师友的吴雨僧
一五、何莫学乎诗〔二〕来佩弦及其他诗友
一六、是亦为政〔一〕谈教育
一七、是亦为政〔二〕谈宪政民主
一八、转徙东南
一九、万里寄踪〔一〕华盛顿大学十九年〔上〕
二〇、万里寄踪〔二〕华威顿大学十九年〔下〕
结语
后记
引言
几年以前刘绍唐先生来信约我为「传记文学」写稿,要我叙述个人求学和教学的经历以为「后进」的参考。惭愧得很,我一再迁延,久久不曾下笔。今年夏天我从华盛顿大学退休,结束了四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于是鼓起勇气,趁着这新获得的一些闲暇,着手写稿。自知一生毫无建白,不但谈不到「立德」「立功」,便「立言」也不能做到。数十年来在国内外的教室里东拉西扯,不能算是讲学,东涂西抹,耗费了不少的纸墨,也不能成「一家言」。我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没有理由写自传的。然而自念七十年来所受于亲长师友扶持栽培之恩,至深且大。若能向「传记文学」的读者作一简略的报吿来纪念他们,或者可以勉强作为我对他们一点细微的报答。他们对我期望甚殷,我的「成就」远不符他们的期望。追述我求学教学的经历实际上就是检讨我种种的不长进。年过七十,往者既不可谏,来者也少可追。我这篇「问学諌往录」既不成为传记,也不够文学的水平,充其量或者可以作为青年学子「前车之鉴」罢了。篇中渉及一些琐细事情的回忆,在一个平庸人的经历当中虽不是没有意义的,但实在都无关宏旨,更不免索然寡味。我谨向读者吿罪,并且恳求他们宽恕,原谅。
五十七年九月十五日
一、家乡与家世
我们萧家的祖籍是江西省中部偏西位于赣江西岸的泰和县,但我却出生于江西南部离梅岭不远的南安县〔今名大庾县〕。那时先祖父星北公任南安县教谕。先父丕侯公,先母汤夫人和两位未出嫁的姑姑随侍在任所。我出生的日期是光绪二十三年〔丁西〕十一月初六日,当公历一八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国三十七年夏末我在南京办理出国手续,外交部的职员在我的护照上把十一月误写作十二月。我只好将错就错,把生日改晚一个月。先母生了我约一个月,不幸便病故了。这没有母亲的婴儿由两位姑姑带养。不久以后先祖辞官回籍,两位姑姑先后出嫁。到我六岁的时候先祖弃养,先大伯父唐侯公,先四叔烈侯公,先五叔威侯公从四川省奔丧回籍,会同先父办理丧葬大事。大伯父见我乏人领带〔先父尙未续娶〕,他那时还没有儿子,商得先父同意,于丧葬完毕后带我同他去四川西部的重庆州〔两年后搬到川东的重庆〔巴县〕〕。于是我便永远离别了故乡。因为我久居重庆,至今说话还带着一点川东的口音。泰和的「方言」虽能听懂,却不会说。无怪有些人误认我是四川人了。
泰和县北门外和西门外的乡间有两个同姓不同宗的萧族。我们这一族世居县西的千秋乡上田村。照族谱的记载,我们的远祖是西汉第一任的宰相萧何。〔其实年湮代远,这是否事实,无法确定。〕居住在河南省的后裔,于北宋末年南迁,在泰和县落籍。上田村地势不高,赣江每三五年泛涨一次。村里的住户〔全是萧姓族人〕照例避居楼上,水退之后才能下楼。好在准备有素,因涨水而受到的损失并不严重。这种楼居避水的生活我尙约略能够想起。
上田萧族人口众多。村中的建筑各房各家大小不一的住宅外,还有几座合族及分房的祠堂,和族曾祖蒲邨公创议兴建的藏书楼一所。据梅谷教授Professor FranzMichael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之后,浙江大学避寇内迁,曾在泰和县停留了一些时候。随校迁徙的教职员学生借用上田村萧族的「公」「私」房屋作为临时的教室和宿舍。〔他那时在浙大任教,后来到美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我们的族人多数守着传统习惯,或耕或读。「治举业」的虽大有人在,但中乡举成进士的却为数无多。我的一位族兄〔名焱文〕读书「过目不忘」,经史百家的书籍,多能随口背诵。但十几岁「入学」以后便「困于场屋」,毫无进展。先祖父「入泮」以后,屡试不第,因此绝意仕进,并鼓励子侄辈弃儒就商。
萧族在「功名」上虽少成就,在商业上却有不寻常的发展。嘉庆道光年间有几位祖先开始沿长江西上,远入川西,往来贩运各地物产。长期努力经营,业务逐渐扩大。到了光绪中叶,「怡丰号」成了一个著名的商号。华西华中各地〔包括重庆、汉口、长沙、扬州〕都有分号。怡丰号除大规模运销长江上下游各省出产的重要商品以外,也兼营淮岸官盐的运销。我的儿童时代正值业务盛极将衰的时期。这坐落在重庆城内陕西街的商号只经营大宗批发,并不做「门市生意」,因此怡丰号的建筑格式与一般商店不同。这是一艟广庭深院,高楼大厦的建筑。前门开向陕西街,后门开向曹家巷。重庆是一座山城。曹家巷的后门是在最后一进房屋二层搂的背面。前几进的房屋是重庆分号的「办公室」「会客室」「餐厅」,和「店员」「学徒」,各项仆人等的「宿舍」。后几进的房屋是分号老板〔经理〕和家属的住宅。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大伯父由重庆州分号经理升任重庆分号经理。我随着他全家迁居陕西街的住宅,直到宣统元年〔一九〇九〕怡丰号决定歇业,才搬出去,在城内玉带街马家巷一处较小的宅子居住。陕西街住宅最令我留恋的地方是最后一进三楼左侧一个面积十余方丈宽大平坦的「屋顶花园」。天气晴朗时大姐、二姐〔大伯父母的两个女儿〕和我常常上去玩耍眺望。重庆南岸的山岭,江上往来的船舶都清晰可见。陕西街房屋各处门上厅柱上有不少石刻或木刻的对联。我现在尙能忆及的只有两副:其一是「谱传酂国,派衍兰陵」。另一副是「文习六经,武习七经,历代勋猷有师法;男修九德,女修四德,一家雍肃得光昭」。民国二十六年秋末我避日宼,由北平经济南、汉口到重庆,在马家巷的旧宅暂住了一月余。那时大伯父母早已弃养。大姐二姐也都早已出嫁。大姐夫蒲叔葆〔名殿位,是曾任一九○九年十月中旬开幕的四川省咨议局议长蒲殿俊的三弟〕也已经病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问学谏往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