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形而上学》导读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整个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他还是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人们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则称其为“古代的黑格尔”。《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的著作。正是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通过论述本体与本质、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等范畴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本体”学说,建立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对后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出生在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当时,色雷斯已经处于马其顿的统治之下。其父尼科马可是马其顿国王腓力普的御医。青年的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就读,前后达20年之久。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的爱索斯讲学,开始自己的独立的学术活动。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马其顿国王腓力普的邀请,去担任其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6年,腓力普被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迅速平定希腊等地的叛乱,又挥师向东远征,先后征服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波斯和印度,建立起了跨欧、非、亚三洲的大帝国。公元前334年,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建立起自己的学校,即吕克昂学园。据说,他常常在这里的林荫道上和学生一起散步,同时讨论学问,他的学派因此被称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逝世,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被指控不敬神,于是不得不逃到优卑亚岛的卡尔西斯避难,次年在那里去世,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当时自然与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所有领域,包括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诸多学科,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有《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工具论》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公元前60年至前50年,由吕克昂学园的第11代继承人安德尼珂编订起来,从而得以流传于世。在编订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安德尼珂把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著作编在一起,取名《物理学》,又把一些杂乱的讨论抽象问题的文章编在《物理学》之后,取名为《物理学以后诸篇》。“形而上学”的原意就是“在物理学之后”。此书传到中国后,曾被译作《玄学》,意在表明书的内容和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又由于《易经·系辞》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意思是,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叫做“道”,而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叫做“器”。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因此,这里的“形而上学”也就是哲学本体论的意思,与黑格尔或马克思所说的作为辩证法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是不一样的。
现存的《形而上学》一书共有14卷。由于它不是一部由亚里士多德本人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写成的系统著作,而是由后人将一些内容相近的文稿集中在一起编辑而成的,因而各卷之间甚至同一卷中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甚至还有不少重复和矛盾。对于《形而上学》一书的结构,古代的注释家已提出不同的解释,经近代德国学者的研究,大体认为:第1、3、4、6卷为第一组,第7、8、9卷为第二组,第10、13、14卷为第三组,它们构成《形而上学》基干;而剩下的第2、5、11、12卷则是插进去的。
第一组的4卷是总论,主要研究哲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其中第1卷是全书的序言,先讨论哲学的形成和性质,进而评介前人关于“本原”问题的看法。第3卷提出哲学应该研究的10多个问题,如个别与一般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全书的基本内容。第4、6卷涉及哲学的对象和范围,将哲学分为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第一哲学研究存在本身及其固有的属性,还研究表述存在的最一般的范畴以及各门学科都要遵循的一般公理,如矛盾律和排中律等。
第二组的3卷主要是关于“本体”(或实体)的学说。这是亚里士多德本体论思想的集中表述,是全书的中心内容,堪称核心卷。他认为,“存在”的中心范畴就是“本体”,其他范畴是表述本体的。本体是与一切事物相关的“本原”。但在他对“本体”的进一步论述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出他的动摇性:他有时认为“本体”是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有时将“本体”视为普遍本质。亚里士多德还提出“形式与质料”学说和“潜能与现实”学说,它们和本体学说一起构成其哲学体系的三大理论。
第三组中的13、14卷是对柏拉图及其学派将数和理念看做是独立存在的实体的观点进行驳斥。第10卷是从一般理论出发,论述“一”与“多”等最一般的数量范畴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进而说明各种对立范畴与相反范畴之间的关系。
第2、5、11、12卷仍然是讨论哲学上的问题。第2卷像是另一篇哲学导言的残篇。第5卷列举和解释了30个哲学范畴,被称作“哲学辞典”,可能是亚里士多德早期的论著。第11卷由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前8节是3、4、6卷的内容摘要,像是讲授提纲,后5节是《物理学》书中的一些章节的摘要。第12卷,一般认为是亚里士多德较早写成的一篇独立的论文,后来加进去有关天文学等方面的几个片段。这一卷,亚里士多德从运动的源泉出发,探讨可感觉实体和永恒不动实体的问题。他认为,永恒不动的、不可感觉的实体是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粹的“隐得莱希”,这就是“神”。这部分被看做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学。
下面,我们结合国内有关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作简要介绍:
1.本体学说
本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核心。在《形而上学》的第7、8、9卷,亚里士多德对本体、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使他在《范畴篇》中的本体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曾经将本体和其他范畴——性质、数量、关系等区分开来,认为只有本体是主体,是其他一切属性(即其他九个范畴)的载体,其他范畴都是属于本体的,是本体的性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