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刊・无力拖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期主要内容有...
关于我们
封面・无力拖延
拖延不是「症」
拖成流行文化
刷微博,刷知乎,刷一切
也无拖延也无懒
从深夜到黎明
迈不出去的第一步
「拖延现象」详解
管理你的时间
小步快跑,自我治疗
强迫拖延与强迫不拖延
「执行力」不太强
本能的拖累
专栏・潜台词
人与人之间
委屈的锁
天经地义
文艺・纸墨香
实体书店之死
理想书屋
+1
亲历・学生作弊
爱问
言论
关于我们
知乎网 www.zhihu.com
出品人 周源
编辑 湖玛
设计 赵宏艺
策划 成远
技术支持 赵世奇
封面图 bokeh burger/CC BY-ND
联系我们 weekly@zhihu.com
此电子周刊中内容的著作权均归对应的用户本人所有。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此电子周刊的内容转载,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注明「发表于《知乎周刊》」或「发表于知乎」,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ZHI-BN:7-0019-0000131205-1
DNA-BN:ECFP-00107871-131205-0019
最后修订:2014 年 1 月 26 日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 347 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 10 号
电子邮箱: service@bookdna.net
网址: www.bookdna.net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本书电子版如有错讹,祈识者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Media CO., LTD,2013
No.347 Tiyuchang Road,Hangzhou 310006 P.R.C.
service@bookdna.net
www.bookdna.net
——————
《知乎周刊》由知识讨论社区知乎上的用户创作产生,经知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的合作制作完成。本周刊从每日知乎社区产生的大量 UGC 中精选高质量内容,进行组织、编辑、审校等工作,把优质的阅读内容,提供给许多还没有了解知乎,或者由于种种条件制约无法长时间使用知乎社区的用户,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知乎一直坚持高质量讨论社区的定位,其核心理念在于为用户提供中文互联网上最好的讨论体验。在知乎里,用户通过提问和回答,方便、高效地创建、组织、编辑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知乎鼓励用户真诚、自律、言之有物,在尽情展现好奇心的同时,也能用自己的话语权表达观点的核心价值。目前,在知乎上聚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科技、商业、文化等领域里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人群,他们来自于金融、医疗、法律、传媒、教育等众多行业,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封面・无力拖延
拖延不是「症」
从专业角度,应当如何定义拖延「症」?
高地清风
很高兴应邀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拖延症互助组织「战拖会」的创始人高地清风,因为一直在管理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而该小组又是「拖延症」一词的主要源头,所以目睹了这个网络名词在几年内的传播过程和意义变迁。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定义,更涉及定性。我对「拖延症」语义混乱的现状深有感触,也目睹了它既让很多人正视问题,也让不少人产生困惑的现状,所以在这里,分享我们小组和整个社区对该词的定性和定义,与大家探讨。
一、「拖延症」一词的定性
我认为该词不是医学名词,不是心理学名词,不是诊断名词,而是网络名词。
很多人把「拖延症」对应到英文单词「procrastination」。但「procrastination」一词其实并无「症」的含义,所以「拖延症」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中文特有的现象,并不能精确对应该单词。建议定性为网络名词,是基于两个事实:
1. 拖延现象虽然有共性,但背后成因复杂多样,难以形成诊断标准。加拿大的斯蒂尔教授曾提出「拖延公式」,提炼了跟拖延最有关系的四个因素:信心不足、意义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最早开设「战拖工作坊」的美国咨询师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更是为拖延总结了不下十几种成因,从害怕失败到争夺控制权,从文化冲击到成人多动症等。由于不同原因之间差别实在太大,实在无法形成诊断标准。所以这个词目前不是诊断名词,将来也不太可能成为诊断名词。
2. 「拖延症」的说法主要来源于网络,尤其是战拖会的社区,特别是其中的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目前我们查到的该词最早出处,就是这个小组,从 2007 年 5 月份就已使用(我是 2008 年底入组并担任管理员的)。后来这个词也主要通过网络传播,随后通过媒体和网友使用,传到线下。
二、「拖延症」一词的定义:
在我们社区里,划分了「广义拖延症」和「狭义拖延症」:
1. 广义拖延症:
泛指一切拖延现象,即符合:A.后果消极,B.本可避免,的推迟行为或现象。又称「真性拖延」。接近于英文「daily procrastination」的意思。
2. 狭义拖延症:
当「真性拖延」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并且短期内难以消除或改善,称为「狭义拖延症」,背后可能有一些心理/精神医学方面的诱因,如强迫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注意力缺失多动障碍等,但并非只有心理/精神医学方面的疾患才能引发「狭义拖延症」,很多时候设计不当的薪酬制度、缺少时间管理的个人习惯,乃至于大众文化等,都可能诱发「狭义拖延症」。接近于英文「chronic procrastination」的意思。
「拖延症」一词最早出现时,基本是最「严重」的人群在讨论,当时侧重于「狭义」的范围。但随着这个词自发的广泛流传,目前大多数人在提到「拖延症」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它当成了一种生活化的提法,泛指一切的拖延现象,即「广义拖延症」。这自然会带来自贴标签、对号入座等问题,但这本身已经属于语言现象和社会现象,战拖会曾试图纠正过,但发现根本做不到,所以只能接受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知乎周刊・无力拖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