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 著 许文妍 译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 (德)叔本华(Schopenhauer, A.)著;许文妍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1
ISBN 978–7–5146–0331–6
Ⅰ.①叔…Ⅱ.①叔…②许…Ⅲ.①叔本华,A.(1788~1860)–哲学理论–研究 Ⅳ.①B516.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259915号
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出 版 人:田辉
责任编辑:卓娜
出版发行:中国画报出版社 (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邮编:100048)
电 话:88417359(总编室兼传真) 68469781(发行部) 88417417(发行部传真)
网 址:http//www. zghbcbs. com
电子信箱:cpph1985@126.com
印 刷:三河德利印刷厂
监 印:敖 晔
经 销:新华书店
开 本:700mm×1000mm 1/16
印 张:16
版 次:201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46–0331–6
定 价:19. 8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承印厂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目 录
导 读
卷一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第一层面 属于充足理由原则的表象:即经验与科学的对象
卷二 意志世界
第一方面 意志的客观化
卷三 表象世界
第二层面 与充足理由原则无关的理念:柏拉图的观念:艺术对象
卷四 意志世界
第二方面 达到自觉状态时,生活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后封
导 读
一、写作背景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年)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时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阐明其意志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他认为:世界的一切都为主体而存在,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世界。意志的客体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显现就是现象。人的认识是生而为意志服务的,但人也可以作为纯粹认识主体摆脱认识为意志服务的桎梏,而进入无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审美境界。作者还认为:人生是痛苦而悲惨的。为了免于空虚和无聊而达到解脱,最好自行禁食而死,或实行严格禁欲,彻底否定意志。可以说,叔本华哲学是从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过渡的最后一环,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端。
哲学家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版
二、内容概要
这本书的主旨是作为表象但最终作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将两者并列的。在这本书中,叔本华试图解决康德哲学遗留下的难题。和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不同,叔本华保留了物自体,并将其定义为意志。所以这整部书都是为了阐述这一思想的,他从写下这本书到去世为止,坚信自己已经解决了世界之谜。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必须通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第二部分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不停止、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一种短暂的慰藉;第四部分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拯救的方式。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
费希特
黑格尔
第一部分:充足理由律
按照叔本华的意思,理解《世界是意志和表象》的前提条件是理解《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纯粹理性批判》,以及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这不但是叔本华本人所强调的,而且实际上也是如此。从时间上来说,它也是通向这部主要著作的前阶。这并非是巧合,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令人注目的有机的思想体系的创造者,在他着手继续扩充这一体系之前,想对他的读者们详细地阐述一下他的思维活动的科学规律。叔本华反问道,“除了充足理由律,还能有什么东西把一个体系的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呢?每一种科学的认识总是从另一种,即其理由而来的,而这也正是科学优于那种纯粹的杂烩的地方。”叔本华“根据客体的不同种类”,把理由律分为四种不同的“形态”:存在的理由律,变化的理由律,行为的理由律和认识的理由律。这就是思维次序的模式,对现实的把握根据的就是这种思维次序,而这种思维次序就以叔本华主张的“某些并不需要加以证明的真理”说出了它的全面的自我表述:“世界是我的表象”。但是现在并不能用从主体是出发点这一思想获得的定义来否定“经验的现实性”;这一现实性作为客体是由设想它的主体所决定的,这一点并不能否定这样一个相反的事实:就主体作为主体这一方面而言,是由客体所决定的。因此世界“不止只是”表象。只要它是表象,它就“服从理由律”。
第二部分:意志世界
对于叔本华而言,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而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身体。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叔本华认为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他认为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叔本华 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