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政治:20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 - 姜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1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文前彩插
施银花剧照(20世纪30年代)
王杏花剧照(20世纪30年代)
赵瑞花剧照(20世纪30年代)
屠杏花剧照(20世纪30年代)
小白玉梅剧照(20世纪30年代中期)
《王昭君》剧照,筱丹桂饰王昭君(20世纪40年代)
《啼笑因缘》剧照,姚水娟饰沈凤喜(1941年6月)
《啼笑因缘》剧照,李艳芳饰樊家树(1941年6月)
《十八相送》剧照,马樟花饰梁山伯(右),袁雪芬饰祝英台(1939年)
上海越剧院《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范瑞娟饰梁山伯(左),傅全香饰祝英台(1952年)
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袁雪芬饰祝英台(左),范瑞娟饰梁山伯(1953年)
上海越剧院《孟丽君》剧照,吕瑞英饰孟丽君(左),陈少春饰皇甫少华(1957年7月25日)
上海越剧院《孟丽君》剧照,王文娟饰孟丽君(前排左),丁赛君饰皇甫少华(前排右),金美芳饰皇帝(1980年3月)
上海越剧院《碧玉簪》剧照,金彩凤饰李秀英(左二),徐玉兰饰饰王玉林(前排跪地者),周宝奎饰陆氏(左三),徐天红饰李廷甫(左四)1983年(1983年)
上海越剧院《西厢记》剧照,方亚芬饰崔莺莺(左),张永梅饰红娘(1992年11月)
袁雪芬在1978年彩色电影《祥林嫂》中饰祥林嫂
上海越剧院《情探》剧照,傅全香饰敫桂英(右),陆锦花饰王魁(1958年10月28日)
上海越剧院《红楼梦》剧照,王文娟饰林黛玉(左),徐玉兰饰贾宝玉(1958年)
目录
自序
导论 女性、戏曲、浪漫的都市女性文化
大众戏曲
都市空间
言情剧
战时上海
她们的故事
第一章 转型:近代戏剧中性别格局的演变京剧:晚清男性戏剧文化
新潮:民国戏剧的女性化
嵊县小歌班的故事
嵊县小戏进上海
女班:女子越剧之滥觞
第二章 提升:塑造“清白”的女子新越剧女戏子的清白
阮玲玉之死
1930年代越剧女演员的境遇
爱情剧与女子越剧的崛起
与新文艺青年结盟
打造新越剧
爱国、爱情与色情的主题变奏
第三章 越界:都市女观众与弥漫的公共文化戏班、戏院与观众
宁绍帮的移民文化
女人看戏
看戏的经济
票友与票社
捧场的性别
过房娘体系始末
越剧与现代传媒
第四章 崛起:政治、传媒与女艺人的新身份二战后上海的政治与文化
越剧《祥林嫂》与中共地下党
工会事件:政治漩涡中的女演员
“十姐妹”义演《山河恋》:塑造新的身份认同
筱丹桂事件:在公共媒体中登场
从无声处走来,向社会宣讲
第五章 记述:从情节剧到民族志电影《舞台姐妹》:一部革命情节剧
人民共和国早期的国家与越剧
宏大叙事的问题
“文革”风暴
后革命时代
越剧《舞台姐妹》:生命如歌
在历史中寻找自我
第六章 创造:阴柔美的诗与政治女子越剧的诗学
女小生:女性塑造的理想男性
独一无二的全女班
女性的叙述
再造《红楼梦》
为中华塑造爱
第七章 结论:越剧、革命与中国近现代史女性价值
中国革命
历史分期
新世纪
附录
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自序
女子越剧也许是中国近代唯一保存至今的单性别舞台艺术,其清一色女演员的舞台呈现及其以女性为主的观众群使之成为20世纪中国表演艺术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看似奇特的现象却是中国女子社会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的一个体现,绝非偶然。女子越剧又是在近代上海都市大众文化兴起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越剧在上海的成长,表征了中国女性进入都市空间、参与塑造都市公共文化的历史性功绩。本书是一部有关女子越剧的社会文化史,试图在这一现象淡出历史舞台之时追溯其原委,并将其凝固在史学记载中。
越剧从浙江乡下的小戏,发展到以言情戏为主、深受都市观众青睐的大剧种,在20世纪早、中期经历了蛹化蝶的升华。在十年“文革”的狂风骤雨中备受摧残后,越剧又迎来了新的十年繁荣。但是,进入20世纪的最后十年,越剧也难逃整个戏曲界的命运,观众大批流失,昔日的辉煌不再,成为小众文艺。如果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众文化,如果说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进入了一个摇滚乐和功夫电影风靡的全球文化时代,那么越剧的丰姿绰约,则代表了一个过去年代的风貌。虽然越剧还不会消亡,她赖以繁华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一去不返,她所具有的政治、社会、文化的意义也在迅速地消失,被一组截然不同的当代意义所取代。那些亲手培植了越剧之花的演员和观众都已进入垂垂暮年,其中许多人已经去世。倾听并记录她们的声音,了解她们与越剧的关系以及越剧对于她们的意义,就成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同时,越剧早期的一些表演虽然已经以视听碟片的形式保存了下来,但塑造了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人脉资料需要及时地抢救,否则也将消散殆尽。
时值1995年,我及时到达现场,展开了第一轮调研和访谈。此次访谈的对象主要是第一、第二代上海越剧女演员,体现越剧辉煌成就的代表人物。她们大多出生于1920年代浙东贫穷地区的农村家庭,不识字,10岁左右进入戏班学戏谋生,不久就跟随浙江的移民潮于1930~1940年代进入上海。在此后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她们凭借着在舞台上下、剧院内外的精彩表演,把越剧打造成了沪上最受观众喜爱的剧种。这些女演员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是越剧历史的见证,更揭示了她们是如何允许各种理论参与和影响她们对越剧历史的叙述及作为越剧人的经历和体验的。
我所访谈的观众群体则大多来自中、上阶层家庭,教育程度从小学到大学不等。这些人代表的是越剧观众中最重要的部分,曾经在经济、社会和情感等各方面支持和参与塑造了越剧。她们的讲述,结合女演员们对女戏迷和女捧客的回忆,为我们了解当时中上层家庭太太小姐们的社交生活和精神世界开启了一扇难得的窗口。总体来说,越剧的演员和观众代表了20世纪中期上海女性人口中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忽略了这个为数不少的人群以及她们所创造的越剧文化。这一忽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现代中国以救亡图存、建设一个现代化富强国家相号召的知识精英和政治领导者对大众文化的偏见。政治及知识精英都致力于以民族国家话语来发动人民,都力图把大众文化作为教化和宣传动员人民的工具。在他们看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大众文化将俗世和个人的生活作为关注点是自私、琐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诗与政治:20世纪上海公共文化中的女子越剧 - 姜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