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草木之美-西莉亚·费希尔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7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引子 花园的历史
绽放在西方的73种亚洲植物
金合欢
蜀葵
老鸦瓣
苋
璎珞木
艾草
竹
羊蹄甲
木棉
山茶
茶
日本木瓜
蜡梅
菊
柑橘
香橼
铁线莲
风铃草
番红花
姜黄
中国地生兰
榴梿
刺桐
连翘
贝母
栀子花
嘉兰
棉
萱草
木槿
玉簪
绣球
木蓝
牵牛
鸢尾
大花茉莉(素馨)
白花山柰
百合
荔枝
木兰
苹果
杧果
野牡丹
桑树
香蕉
水仙
莲
猪笼草
夹竹桃
亚洲兰花
水稻
牡丹
人参
罂粟
泡桐
棕榈
胡椒
桔梗
李属植物
石榴
杜鹃
桃金娘
蔷薇
甘蔗
柳
羊角拗
丁香
郁金香
紫玉盘
荚蒾
紫罗兰
葡萄藤
紫藤
图片说明
扩展阅读
版权信息
东方草木之美
Peonies & Pomegranates:Botanic Illustrations from Asia
作者:[英] 西莉亚·费希尔(Celia Fisher)
译者:王瑜玲
本书由“满屋书香”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sisijuan2012或QQ:151680600 小编也可以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满屋书香。 公众号中可以获得书香君所有分享的电子书!
和伞下凋谢的樱花
插图选自《柳巷名物志》,1834年
黄蔷薇
插图选自大英图书馆馆藏水彩画(局部),中国画家绘,约1800年
一座种满郁金香和花树的花园中,参观者络绎不绝。土耳其奥斯曼王朝时期绘画,藏于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1720年
引子
花园的历史
花园可以被打造成各种样式,尽管园中的植物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植物的种类也不一定丰富,但其中总少不了它们的身影。花卉、水果和树木是东方花园里最为常见的主角,它们与其他实用性大于观赏性的植物一同出现在东方艺术家的画作中,或者作家的作品中。花园不仅提供了一个舞台,还赋予了植物更多意义。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集植物并将植物用于仪式了。在伊拉克的扎格罗斯山脉上的沙尼达尔洞穴(Shanidar caves)里,有一处尼安德特人的坟墓,其中一具骸骨戴着一个由蜀葵等治疗植物做成的花环。埃及法老的坟墓中也出土过陪葬用的花环,由纸莎草、柳、橄榄、矢车菊、石榴、蓝睡莲和春黄菊等植物的叶片和花朵制成。古埃及人的坟墓中还有画着花园景致的壁画。在卡纳克神庙中,由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约公元前1479—前1425在位)建造的一间神殿拥有许多植物图案的浮雕,其中一些植物是他在埃及同叙利亚的战争中采集而来的,旁边题刻着“圣地上生长的所有植物”。可辨认的除了前面提及的石榴和蓝睡莲,还有白星海芋、罂粟和鸢尾花。图特摩斯三世的长辈兼摄政王——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则把从红海上邦特之地采集回来的没药树(这种树会产出乳香和没药)画在了神庙的墙壁之上。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伊拉克)的历代君主也会收集帝国各地的植物,并用它们来装点自己的花园。亚述王亚述纳西拔二世(约公元前883—前859在位)的铭文上就写道:他在山中挖通了一条水渠,这样流水便可以从山上流进花园。园中种植着他的大军征战各国所见的植物:松树、柏树、杜松、杏树、枣树、橄榄树、石榴树、梨树、榅桲树、无花果树和葡萄藤。
随后,大名鼎鼎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建成。其实,花园的实际地点在尼尼微(Nineveh,曾为古代亚述王国首都),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前681在位)在这里建起了一系列的空中露天长廊,比如湖上阶地花园——经由水道从山中取水,再通过螺旋泵引流到露天长廊之上。辛那赫里布的碑文中提到了用以制作水泵的黏土模具,这些水泵全天候地运作,从而将空中花园打造成“众人眼中的奇观”。
在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皇家园林是西安的上林苑,它的建造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他还修筑了长城。他的这座上林苑修筑在高处,俯瞰着四周乡野,以彰显君威。这座园林是秦帝国的象征,其间种植着帝国境内的各种植物,包括异国送来的礼物(桃树、葡萄)。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上林赋》,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
这种过分华丽的传统流传了十几个世纪之后,直到马可·波罗描绘出元上都——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建造的位于北京以北的避暑行宫时,才第一次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皇帝命人挖出了一个大湖,湖水由河流引入,还搭起了一座人造小山,为他那些珍贵的树木营造出最相得益彰的环境。
但凡大汗听闻哪里有一株好看的树,都会命人将之连根挖出,无论多重,也要用象运到避暑行宫的这座小山上栽种,这使得小山增色不少。
《马可·波罗游记》(第二卷),马可·波罗
(Marco Polo,1254—1324)
1793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1写下了他携使团觐见乾隆皇帝的过程,在描述皇家园林时,他做了最后的润色。他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目睹了迷人的亭台楼阁和景致——时而能见小溪汩汩流过林中空地,时而又看见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激起千万朵水花,从水底回荡出不绝于耳的巨响——与马戛尔尼同时代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写那首著名的《忽必烈汗》时,一定是从这段描述中获得了灵感。
《云台献瑞》,描绘道教“得道成仙”的中国画,18世纪
放眼亚洲,如果皇家园林的设计初衷就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要表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需要同样重要,甚至历史更加久远。中国人崇敬自然本身的和谐,并且相信,虽然景观可以被优化以适应人的需求,但是,具形态感的石头、流水和树木构成了基本的能量和大自然的韵律,这些会净化感官、鼓舞心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被载入道教思想。道教与其说是一种信仰,其实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尽管这催生出了长生不老的概念——谁实现了完美的和谐,谁就能得道成仙。中国秦汉时期相传的“十洲三岛”,是位于遥远东海的道教仙境,它们皆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东方草木之美-西莉亚·费希尔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