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本色中国人
作 者:何天爵
译 者 冯 岩
责任编辑 陆元昶
特约编辑 王银龙 赵 瑜
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写在前面的话
第二章 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 难学但有趣的汉语
第四章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第五章 中国人的社交
第六章 中国人的信仰
第七章 神奇的风水
第八章 辫子的分量
第九章 衙门和司法制度
第十章 官员与百姓的微妙关系
第十一章 科举制度
第十二章 讲“礼”
第十三章 会做生意的中国人
第十四章 底层民众的本色
第十五章 货币及其经济制度
译者序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看待同一事物时,局外人往往会比当事人冷静、客观,因此看得也会更加清楚、全面。何天爵就是这样一位旁观者,他看待中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自己还要透彻。
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1844—191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于1869年来到中国,在北京负责“公理会”创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担任驻华使馆翻译,1876年升任头等参赞,此后又几度担任代办,1880年参与起草了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1885年回国,1895年出版《本色中国人》一书。
《本色中国人》对晚清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剖。正如何天爵本人所说,他在中国居住了十余年,几乎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过接触,甚至与其中一些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所以比较了解中国,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故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清醒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这一形象。
在这本书中,何天爵力图用“大视角”“粗线条”来描绘在西方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国式思维模式和社会风尚,书中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虽然其中不免有偏见、误解,但这并不代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批判,只是作者依据自己的认识对中国当时的状况做出的反映。它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有些认识不能不说是深刻的。本书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和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借鉴意义。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隐约看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自我,同时也让我们警醒。
作者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分析,有不少是一针见血的。某些国人也许一时无法接受,不过,只有敢于正视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局外人特有的视角,会帮助我们真正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本书的翻译,在确保文字准确的同时,亦力求语言能够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为此,我们参考了其他几个中译本,在此对同行们表示谢意。
前言
有一位老太太,住在茫茫青山之间的一个角落。她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住处,为的是躲避街坊和邻居,以求得安静而又平和的快乐时光。在夏季的一天,有个陌生人路过老太太那里,想讨一杯水喝,便敲响了老太太家的门。老太太问他从哪里来。陌生人说,他是从波士顿城过来的。听他这么一说,老太太顿时惊讶地叫起来:“天啊,您住的地方,那么遥远,不会感到很孤独吗?”
在老太太的观念中,与她的小木屋相比,波士顿就是一片原始落后的地区。她的小木屋虽然总是经历风吹雨打,却是她心中的天堂,甚至是宇宙的中心。与她的想法一样,人世间的大部分人莫不如此。
正如那位老太太,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每个人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而其他人正确、明智与否,在我们看来,唯一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他们对我们是否惟命是从,与我们的意见或想法是否完全一致。这时候,就自身所持的评判尺度和思维模式而言,或许很蛮横、专制和狭隘,但是我们一点也不在乎。
在中国,人们在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单衣。一年四季,人们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不断更换服饰。他们很少有不按时节换衣服的时候,其做法相当刻板、机械。还有,他们会遵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更换衣服。诸如此类的做法,还有很多。对此,我们不但感到可笑,而且对其冷嘲热讽。然而,只要去美洲或者欧洲转一圈,就不难发现,那里有很多贵妇人或盲目或刻意地追求新奇的服饰。尽管自称很有修养,但是在“时尚”外衣的追捧下,她们所做出的极端行为,与中国人的习惯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么,两者之中,谁的做法更为理智一些呢?
在您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之前,可以仔细看一看,欧美妇女们曾经自然而又优雅的线条,现在变成了怎样一种奇形怪状的轮廓。当然,您也可以思考下面的一些情况:
在欧洲和美国,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妇女,竞相追逐一种奇特的服饰,而这种衣服很有可能发源于巴黎或者伦敦的贫民窟。与她们不同,中国人遵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在同一个时间里集体换服装。欧美人和中国人对比,谁对谁错呢?
当然,在评判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少一些偏见和有失公允的论断,而努力做到全面了解他人。不用说,如果我们能时时处处反思自己,并用一种别人看待我们的眼光来重新打量一下自己,那么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很多。如果我们还可以立足更高远的境界——一个更为准确的视角,使用一种更加理性、标准的人的眼光,审视和评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比刚才所说的还要好。只有拓宽视野,我们才能获得更为准确而合理的判断。也唯有如此,人们彼此才会更加宽容和友爱,也才能更好地相处。只有达到这个程度,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价值。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
与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人相比,批判和指责中国人,明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罢,彼此之间接触太少;对于双方的历史,彼此都知之甚少。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不是从事实中求得的,而是从想象和猜测中得来的。鉴于此,我们很容易会对中国人产生误解。不过,他们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民族。在中国人眼里,与任何虚幻的臆造和猜想相比,现实生活是如此妙趣横生和丰富多彩。有一些矢志不渝的研究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认真地研究着中国人。然而,吸引他们这样做的,是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还有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社会习俗,而不是被一般人所歪曲丑化且为人所知的中国人的愚蠢笨拙,尽管他们的那一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已经延续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