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所属丛书:文明·秩序·边疆丛书
作者:[美]费正清 编;杜继东 译
设计:姚成号
ISBN:978-7-5004-7510-1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字数:336千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另外12位作者谨将此书献给哈佛—燕京中国史讲座教授杨联陞
总 序
中国,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也是整个东亚文明的发祥地。
中华文明的曙光,跨过高山,越过大海,普照了东亚大地,催生了一个包括多个亚文明的文化共同体——东亚文明。这个文明,不但是中国的,也是全东亚的,是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与地区在内的共同文化财产。她犹如同根芙蓉,花开数朵,各吐芬芳。
不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之间有多少的不同,有多少的恩怨,他们依然被认为是生活在“远东”的,用汉字交流、用筷子吃饭的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群。
与超越国家的东亚文明相对应的,是一个以册封—朝贡方式来维持内部国家与地区间关系的政治运行体系,这就是中华文明政治体系。它与东亚文明,既血肉相连,又相对独立。甲午战争使中国失去了最后一个朝贡国——朝鲜,这个体系也宣告彻底瓦解。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携文化强势支配东亚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那是一个可以追忆而不可以追回的昨日世界!
而文明却是不朽的。东亚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给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发明创造,在经历了西方文明的强大冲击之后,依然生生不息,愈挫弥坚,浴火重生,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
近代,我们历经风雨、苦难、屈辱。现在,我们重新崛起!作为一个大国,一个文明古国,我们要承担我们相应的责任,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在汲取其他文明营养的同时,我们更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过去,挖掘传统的文化和政治资源,为构筑新时代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秩序提供经验和借鉴。
当然,这审视,不是凄婉低回的告别挽歌,更不是繁华不再的无奈哀伤,而是重新出发的号角,是再创辉煌的进军令。
本丛书的宗旨是:
放眼东亚世界全局,重梳文明秩序边疆。
在一个需要走出传统国家意识的时代,在一个更多地需要地区协作和全人类面对共同难题的时代,未雨绸缪,立足于文化的自省和自觉,温故知新,编辑出版有关东亚文明生成、亚文明间关系、内部运行机制、秩序观念和相互政治关系的研究成果,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和反省精神,更为冷静、理性的学术努力,超越近代国家绝对化的藩篱,还原东亚文明世界的真相。这就是本丛书出版的目的与期望。
相信走过了超国家“天下”时代的中国,在新的超国家的全球化时代,能从历史经验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智慧。
长期以来,国外学者,特别是欧美学者一直试图诠释东亚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且有了不少的成果积累。但是,其中的不少人在“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之下,不但把该研究放在欧美进步、东亚落后的窠臼里,而且认为近代以来东亚世界的种种变化,也仅仅是对西方冲击的被动反应而已,故存在很多有意无意的曲解和误解。这些不只是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也常常让人觉得背离了东亚文明的历史真实。
近些年来的研究,推出了“中国中心观”,试图找寻中国或者东亚世界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中国中心观”不是“中国正统观”,是强调中国的历史作用,而不是强调中国的正统地位。东亚文明只是一个区域性文明,一个仅仅限于东亚的“世界”体系。未来的全球化,不是古代东亚秩序体系的放大,更不会整合到中国的“天下”之中。
历史上,不只是中国的王朝喜欢自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心,诸如朝鲜、日本、越南的王朝或政权也都曾经或多或少地抱有“小中华”意识,认为自己至少在某一历史时期,亦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在人类群体交流相对隔绝的时代和区域,这种“夜郎”现象都曾经存在过,只不过是“夜郎”大小的不同。而且,作为地区性中心,这种所谓的“自大”,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心和边缘的关系不是绝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历史上,文化边疆和政治边疆的关系错综复杂,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出现。而且,不管是文化的边疆还是政治的边疆,也不全是被动的存在,其自我再生产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需要重新厘清,更需要个案研究,我们期待大视角、全方位的创新研究成果问世。
本着“编委会从简,丛书质量从优”的原则,本丛书不另设编辑委员会,由三人合作编辑:
高士华,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日本问题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现任教于日本东北文化学园大学。
曹宏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世界历史、国际关系史研究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杜继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中国近代外交史和台湾史研究者,现任《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主任。
三人虽然有着不同的研究领域,但都对东亚文明及其政治秩序原理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一拍即合,商议决定共同承担这套丛书的企划、编辑和出版。我们将首先推出比较有影响的海外学者的相关著作;同时,也尽最大努力给国内研究者提供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与其他文明比较的著作也在欢迎之列,期望借此促成我们自己的文明研究学派和边疆研究学派诞生。
任重,道也远,我们愿与广大有志者一起,为提高东亚文明研究的学术水平而努力。
高士华 谨识
2010年4月10日于日本仙台
序
本书的英文版是《哈佛东亚研究丛书》的一种(第32辑),1968年由在美国学术界极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是美国中国学界的泰斗费正清教授,它是从1963年到1965年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的结晶,共收录了13篇各国学者的论文。这些论文从各个视角全面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尤其是周边关系,尝试从理念到实践,对古老的朝贡制度,进行详细的解剖。
不错,这是一本论文集,但它绝对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它的奠基性和经典性是不容质疑的。
它是英语出版界研究中国传统外交关系的代表作,也是到目前为止整个国际学界研究中国“世界秩序”的唯一专门研究论著。其参与者的水平,其研究的深度,其产生的影响,都是空前的。
1963年东亚研究会在费城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举行了名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 - (EPUB全文下载)